貝因美全年業績持續惡化 恒天然介入效應未顯現
現在中國的嬰幼兒奶粉行業的發展是越來越激烈了,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使得國內生產商面臨重大業績壓力。僅僅從目前的財務數字來看,賣奶粉似乎還不如存錢到銀行。下面就來看看貝因美奶粉去年的銷售狀況吧。
根據貝因美(002570)2月28日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14年其營收50億元中,僅實現凈利6000萬元,如此高成本低收入的困局下,貝因美還要頂著業績持續惡化的壓力。去年恒天然的介入并沒有讓貝因美的業績有所好轉,反倒令業績的缺口更大,在當下內憂外患的嬰幼兒食品行業現狀下,貝因美的&ld;敵人&rd;還有很多,未來將行之路也更加艱難。
記者在該份業績快報中發現,貝因美2014年實現總營收為50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6777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89%。
通過查閱發現,貝因美2013年營收和凈利還分別實現1454%和4141%的增長,雖然業績增長有所放緩,但和此次相比,2014年的業績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持續惡化。
根據快報計算,貝因美2014年度凈利率為206%,同比下降了1329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是因利潤下滑幅度遠高于營業總收入的縮水幅度所致。但是按照營收50多億凈賺6000萬來看,凈利率僅僅不到12%。這也意味著貝因美賺錢處于越來越艱難的狀態。
對此,貝因美方面表示,公司營收、利潤、凈利潤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營業收入下降及成本費用率上升所致。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的嬰幼兒食品市場上,外資企業的大肆擠入和國內企業的激烈競爭,貝因美營銷費用投入過大也是造成業績凈利過少的原因之一。業內人士指出,貝因美去年四季度錄得虧損,利潤同比加速下滑,主要是銷售費用投入依然較大,以及高價成本對毛利率的影響。因為從前三季度看,毛利率同比降45%,費用率提高5%。
為了改寫業績下滑的被動局面,貝因美不僅在去年宣布轉型,剝離全部非食品業務后,又幾次斥巨資投入兒童奶等嬰童食品業務。而且,為了更具競爭力,國內奶粉生產商與外資乳企的合資演變成一場潮流,在獲得中國商務部批準后,恒天然與貝因美在2014年簽訂的要約收購計劃正式啟動。
據貝因美日前發布的公告,恒天然集團擬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恒天然香港,以要約方式收購貝因美不高于205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0%,要約收購期限為30個自然日,期限自2015年2月12日至3月13日。
如收購成功,恒天然將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雙方將通過其各自的全資控股子公司在澳大利亞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實體,該合資實體將購買澳大利亞嬰幼兒配方奶粉廠達潤,預計總投資為2億澳元,其中貝因美持股51%、恒天然持49%。當時,外界對此合作解讀為將各取所需,兩家聯手對外。
巧合的是,兩家企業正好都處于自身發展的瓶頸期,管層都承受著比較大的壓力。只是這兩家企業合作之后能否發揮1+1>2的效應,從受讓方貝因美的業績直接數據反映來看,兩家的協同效應并沒有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