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做事拖沓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個人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孩子做事喜歡&ld;拖沓&rd;、&ld;任性&rd;、針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朋友們應該怎么辦呢?更多兒童資訊內容介紹給大家,請看
從詞義上解,&ld;拖沓&rd;是做事情拖拉、沒效率,&ld;任性&rd;是不聽別人意見、執(zhí)坳??雌饋磉@兩者有明顯區(qū)別,但這兩種現(xiàn)象有著相關性,即任性與拖沓是反映同一種教育方式下的兩個不同側面。拖沓是孩子較&ld;軟性&rd;的對抗,而任性是孩子較&ld;生硬&rd;的對抗。雖然在有些孩子身上,這兩種現(xiàn)象都很明顯,在有些孩子身上,似乎只存在其一。不過,看似只表現(xiàn)了其中之一問題的孩子身上,同時也隱含著另一種問題的性質。
看起來很拖沓的孩子,其實是在用脫沓的手段,說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說的那樣做!很任性的孩子,總要以某種或多種方式來表達他的這種執(zhí)坳個性:要么不等父母話說完,他扭頭就走;要么就是你說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發(fā)脾氣;要么就是不吭聲……因此說,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來表現(xiàn)。
孩子的問題往往隱藏著他們真實的擔憂、憤怒、失望、傷心等。孩子的心和情緒狀態(tài),受經驗和知識的局限而很難用語言表明,他們主要是依靠行為語言來表達。
比如說,性格孤僻的孩子偏愛獨自一人玩耍,但往往也產生生動的幻想,也會熱衷于電視和游戲,因為這里面有他忠實的伙伴可免除他的孤獨;有些孩子常愛挖他的鼻孔、吸允拇指、咀咬指甲、玩弄性器官等,這些動作本身,說明與孩子嬰兒期滿足缺失有關;有些孩子有偏食或拒絕吃飯的行為,多半是通過這些行為懲罰關系人:他們的父母,因為他心里有來自關系人某種方式或態(tài)度的傷害;有些孩子總是表現(xiàn)出對玩具的破壞、惡作劇、搗亂等攻擊行為,這說明孩子內心有憤怒和傷心,而造成憤怒和傷心的可能性卻很多:或許他在同伴中從沒得到過重要角色,或許游戲中玩輸了,等等。
所以,總表現(xiàn)得拖拉或任性的孩子,其內心是無助的、情緒是不愉快的,他這種行為背后的無意識語言在說&ld;我斗不過你,我就要這樣才舒服。&rd;拖沓的信息里,隱藏有孩子對父母總是&ld;催促&rd;的不滿與報復;任性的種種表現(xiàn)的信息里,隱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敵意,而敵意說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沒有承認或接受過孩子的情感,而是對孩子過多的干涉。
即性格急躁、思維反應快、處事較果斷、高價值觀、高期望值、講究效率、喜歡操控和教導人。他們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說教、給現(xiàn)成的答案、命令&ld;你要…&rd;&ld;你應該…&rd;&ld;你不應該…&rd;等。在這種行為模式下,孩子體驗的是:總有人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獨立思考。因而難以養(yǎng)成對自己行為的責任能力。
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就是你的態(tài)度:耐心的等待,對任務的困難進行一點評價。如&ld;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rd;、&ld;一個小時做好這個模型很難&rd;等。這樣的評價對孩子有潛在的鼓勵,不管他們的努力是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們知道一件很難的事情被征服了,會有滿足感;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知道這件事很難,他們會感到安慰,這樣,孩子感覺到了解和支持,這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而持成人觀念的父母,特別是嘮叨型的母親,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時,或孩子沒按她的時間要求做某件事情時,一般從來沒允許孩子說出他們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嘮叨和不滿意的情緒態(tài)度,數(shù)落和要求孩子,孩子的&ld;無能感&rd;會導致退縮行為。
可以這樣說,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對效率的要求在&ld;訓練&rd;孩子。但孩子的生活是不可能被大人對效率的需要所控制的,因為效率對孩子來說,是束縛、是敵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價很高,它可能耗損孩子的才智、抑制興趣,可能會造成情感的壓抑和性格的極端任性。因為孩子需要試驗、探索、努力的機會,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著給他人時間),需要在沒有催促和訓斥的情況下學習。所以,大多數(shù)孩子的動作慢,就是被大人對效率的一味要求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