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抱怨孩子作業難度太高
近段時間,有很多家長朋友們抱怨中小學作業難度太高,孩子不會做,家長也很是頭疼,對于這種問題,應該怎么辦呢?還想要了解更多兒童資訊內容嗎?請看
教育局:家長包辦學生作業無意義 應持平常心適當點撥孩子
從本周開始,中小學陸續放假,學生開始了&ld;史上最長寒假&rd;,寒假作業自然必不可少。記者走訪發現,如今,學生作業堪稱&ld;高難度&rd;,不光難倒學生,甚至難倒高學歷的家長。于孩子不會,不少家長選擇&ld;代勞&rd;。調查顯示,近九成家長表示,曾有過替孩子完成作業的經歷;而七成家長稱,曾有過被學生作業難住的經歷。
一些趣味性拓展類作業,需要家長配合孩子完成。
對此,校方表示,學生作業重在學生思考、參與,而&ld;高難度作業&rd;則有利于拓展學生發散性思維,提升其創作力,因而有存在的必要。而區教育局則強調,家長包辦學生作業無意義,對于高難度學生作業,家長應該持有平常心看待,不能太苛求完美,太有功利性目的,應以鼓勵為主,適當點撥、指導孩子即可。
腦筋急轉彎、數字游戲、復雜手工作品制作、課外實踐活動……高難度的寒假作業,讓眾多家長頗為頭疼。
近日,記者走訪近二十位家長,他們的孩子都在順德幼兒園、小學就讀。記者走訪發現,七成家長表示,曾遇到&ld;高難度作業&rd;,甚至最后都難住了家長;而高達九成的家長表示,有過幫孩子完成作業的經歷,其中多集中手工作品以及拓展性習題上,&ld;孩子自己完成不了&rd;。
王女士的兒子在大良順峰小學就讀二年級,平時成績不錯,課外閱讀也豐富,但王女士透露,&ld;孩子時常會遇到很多作業,有的確實很難,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最后只得她和爸爸來代勞完成,甚至有時連他們都不會做&rd;。據此,王女士表示,一個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作業,都能難倒兩個大學生的父母,這樣的學生作業有點&ld;離譜&rd;了?
記者走法發現,面對各種&ld;奇葩&rd;、&ld;高難度&rd;作業,不少家長表示頭疼,而最后采取的方式也是令人哭笑不得:一道學生作業,往往全家動員不算,有的直接上網求答案,或去淘寶買答案。
有家長告訴記者,&ld;現在孩子的作業五花八門,有些是腦筋急轉彎,有些則是數字排列,有些壓根都看不懂題目,被孩子問到難住了,就只好上網求答案&rd;。曾先生則表示,女兒還在讀幼兒園大班,一般是妻子輔導女兒,&ld;她對孩子要求嚴格,遇到比較難的作業,如手工制作、奇葩習題等,都干脆去淘寶買一份答案&rd;。
但在走訪中,也有家長表示對此要&ld;性看待&rd;。家長林先生表示,為了孩子的成長學習,孩子還是需要些有難度的作業。
大良某私立小學校長表示,像家長反映太難的作業,多屬于趣味拓展類,旨在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ld;存在一定比例這樣的作業是必要的&rd;。
同時,該校長還強調說,外界所謂的&ld;奇葩作業&rd;、&ld;高難度作業&rd;,并不是學校、老師&ld;憑空瞎想&rd;的,要么是使用了規范的教育教材及輔導書,里面有一些延伸性作業要求;要么則是根據學校自身特色制定,要完成也并非不可能。
另有本地一名不愿具名的小學老師表示,這類作業的主要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家長在輔導過程中不必過于看重作業結果,而是重在引導孩子的思維過程。&ld;其實,家長、學生不用太糾結,如果感興趣,學生想嘗試做一做,可以練習一下,如果不會做,也不用太為難。&rd;該老師稱。
針對此話題,區教育局副局長郭金元表示,家長只是學生作業的參與者、指導者,如果包辦孩子的作業,這樣的話學生作業本身就沒有了意義,&ld;如果遇到一些挑戰性問題,挑戰性作業,孩子實在不會,家長就不應該強求&rd;。進而,郭金元強調說,對于孩子的作業,家長應該持有平常心看待,量力而為,不能太苛求完美,太有功利性目的,而是以鼓勵為主,適當點撥、指導孩子即可。
同時,郭金元也坦承,目前,確實存在&ld;學生作業家長做&rd;這一現象,&ld;一是部分家長、孩子本身的太好勝,苛求學生作業、作品完美,要拿到好名次,于是就只能家長親自動手了;二是有些家長太寵愛孩子,覺得孩子做作業太辛苦,最后自己代勞了&rd;。
記者注意到,學校布置的學生作業千花百樣、各不相同,那么這些作業又是從何而來?是否學校自主決定?對此,郭金元表示,雖國家對學生作業時間有一定的規定,如一至三年級一般不布置家庭作業,但實際上,學校選擇哪種作業、什么量的作業等有充分的自主權,&ld;而像書面作業,按照教育專家的相關意見制訂,主要面向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學校、班級自行制訂的&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