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覺得男教師好還是女教師好?
您覺得男教師好還是女教師好呢?男女教師比例不平衡,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影響嗎?下面給大家搜集了一些其他朋友們的看法和觀點,一起來看一看吧。還想了解更多兒童資訊內容嗎?請看2013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為1%。
市場決定教師的性別比
王柱森(中山區解放路)
每一種職業都有其固有的特性,人群對職業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傾向性。當前,師范類和文科類高校明顯出現女生數量多于男生的現象,有的班級甚至只有一兩名男生。因此,中小學校女教師數量遠遠多于男教師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中小學女教師多沒什么壞處,女性的耐心、愛心、溫柔、母性更容易與教學行為相容。從幾十年的教育實踐看,男孩子陽剛性格的形成與老師性別關系不大,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問題無需行政來“矯正”,最好由市場來決定。醫院里的護士原本都是女性,但現在已經多了男護士,有的幼兒園里也出現了男幼兒教師的身影。市場是個人擇業的風向標,如果中小學教師的薪金待遇再高些,工作環境再好些,尊師重教的氛圍再強些,自然會有很多的“須眉”與“巾幗”爭飯碗。
缺乏男教師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世福(沙河口區蘭秀街)
單就中學體育課男生項目示范動作而言,女教師確實無法承擔;但若說女教師多對孩子的性格發展不利,甚至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則言過其實了。所謂“學校缺少男教師,孩子就如同在單親家庭長大一樣,性格就可能產生缺陷”的說法是非常可笑的,畢竟學校不是家庭。家庭中父親的形象一樣是孩子的榜樣,將很多男孩子陽剛之氣不足完全歸咎于學校缺少男老師,毫無科學依據。
或許我們還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很多男孩表現出偏女生性格,家庭教育缺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家長的溺愛、包辦及對男孩的過度保護,都造成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賴,以致養成男孩缺乏勇敢、擔當、豁達等應具備的性格,從而在整體上顯現出“男生越來越柔弱”的問題。性格是養成的,要讓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家庭教育必須承擔起應盡之責,家長自身必須有所作為,而不是一味地將責任推到學校教育上。
性別不重要 人品很關鍵
萬世鋼(甘井子區榆石街)
教師不同于其他職業,學校招聘教師,人品應是首要考量條件,教師的人品一旦“變質”,帶來的后果將是非??膳碌模踔習肋h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
竊以為,教師性別不重要,男女老師應該說都有優勢。從比例來看,女教師多一點也在情理之中。但就教師這個職業而言,人品更重要,業務上不足可以后天彌補,但老師秉性有問題,對孩子、家長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我們應當把好這個關,盡可能全方位來考量一位教師是否“稱職”。至于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問題,其實倒不是太重要。
男教師的優勢不該忽視
李香月(甘井子區鵬輝小學)
不管從國際教育的大環境來看,還是從我國的人才培養來看,教育界強烈呼喚男教師的加入。
首先,男人更精于抽象思維,在一些理科教學中男教師更有優勢。其次,從性格特點來說,男教師更粗獷一些,處理問題更注重抓主要矛盾,引導孩子從全局看問題。再次,從意志品質來說,男教師具有果敢、主動、獨立解決問題等優勢。最后,男性動手能力較強,譬如自己制作教具等。這些無疑都是男教師的強項。培養更具創新能力的人才,男教師的加入無疑會為教育添彩。
讓尊師重教成為社會共識
???長??h高中)
男女教師比例失調,表面上看是與教師收入有很大關系,其實工資低只是表面現象,內在的深層次原因還是全社會對教育乃至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教師的社會地位低下所致。“教學是為了不教學”已經成為很多教師的奮斗目標,“教而優則仕”是當下的普遍現象,這一切都表明教師職業得不到社會的應有重視。每年教師節網上都會出現“取消教師節”的討論,也是對“尊師重教”的一種反諷。要改變現在教師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還需全社會真正尊師重教,讓教師的社會地位真正有所提高。
苗新和畫
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山東“兩會”代表委員呼吁“拯救男教師”。有人大代表擔憂,教師隊伍“陰盛陽衰”會讓教出來的男孩不像男子漢,從長期看,男教師的缺乏會使中國基礎教育趨于陰柔化,可能會影響到民族的未來。
破除“孩子王”的陳腐觀念
怒松(沙河口區中華巷)
目前,中小學男教師普遍匱乏,至于幼兒園更是“奇貨”可居。師資結構失衡,必然對學生性情、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產生不利的影響。可一方面,許多人期望多一些男性教師,讓男孩子多一些陽剛之氣;另一方面,卻不希望自己的男性親友從事基礎教育工作,這種二律背反現象給我們深刻啟示,要打破教師隊伍“陰盛陽衰”現狀,必先破除傳統觀念,扭轉社會對男性從教的偏見或歧視。
傳統思維認為“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這讓男教師缺乏社會認同感。另外,初小教師職業上升空間窄,對男教師缺乏挑戰性和成就感。要避免中小學教師隊伍淪為“娘子軍”,需營造正確健康的社會輿論,樹立職業性別平等理念。同時,將《教師法》中“教師平均工資不低于或者高于公務員平均工資”的規定落到實處。只有增加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社會地位,才能真正吸引優秀男性加盟到基礎教育的行列中。
“教師和公務員同薪”別成空談
朱慧松(湖北省荊州市)
男教師匱乏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收入不高。教師就該如此清貧嗎?其實并非如此。1994年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可見,教師應享受不低于公務員的工資待遇早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要求??伞督處煼ā穼嵤┒嗄炅?,卻一直沒有完全落到實處。倒是教師收入低、工資被拖欠、打白條的新聞層出不窮,令人心酸。
為何公務員崗位如此受追捧?工資高、待遇豐厚想必是一個重要原因。當然,不是說教師的工資福利沒有改善,但力度顯然還遠遠不夠。教師節里的噓寒問暖還是挺多的,可教師需要的是一種長效的保證,這本不應是奢望,而是法律規定的。因此,教師和公務員“同薪”不能成為空談,有關方面要不折不扣把相關法規落到實處。如果教師工資能和公務員并駕齊驅乃至更勝一籌,想必會吸引更多男性從事教育工作。
男女比例由行業特點決定
岳昕(甘井子區松江路)
行業特點的形成,一方面是行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擇業人員對行業的需求,就像紡織業以女性為主、建筑業以男性為主一樣。中小學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只能說是該行業的特點,而不應成為中國教育失衡的原因。
中小學教師“女士優先”有益
盛麗秀(中山區高潔巷)
中小學生處于少兒期和青春發育早期,女老師具有母親般的親和力,給學生帶來安全感,容易與學生溝通。而像孟母、岳母版教子有方的女老師也大有人在,她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格和學業一樣會健全而優秀。
加大師范類院校男生招生比例
何天琪(西崗區長白街)
中小學教師男女比例失調緣于高等教育男女生招錄比例失調,而招聘教師“唯分數論”忽視了性別的合理配置。加大師范院校男生招生比例或能從源頭上提高男教師比例。
評判男性的標準需改變
王超龍(江西省瑞昌市)
社會評判男性成功的要件是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而這恰恰是教師這個十分清貧并四平八穩的職業所無法成就的。要改變當前教師隊伍“陰盛陽衰”的現狀,需要社會改變以金錢或社會地位論英雄的評判標準。
女教師多是社會分工的必然
郭毅民(甘井子區山園街)
雖說各行各業都有女性的身影,但實際上很多崗位對女性是不歡迎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些女性可以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崗位,中小學教師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其實,現在就業更難的是女性,如果哪一天學校老師、幼兒園阿姨、醫院護士都要男性,女性就業可就更難了。
學生或更喜歡男老師
巴起峰(普蘭店市復州灣街道)
筆者在校園內采訪中小學生時,大多數學生表示喜歡男老師,因為男老師管得少,不瑣碎,能和他們打成一片,一起活動一起玩。學校缺少男教師,孩子的勇敢果斷、包容競爭意識的培養會缺乏應有的榜樣。
教育成敗與教師性別無關
趙志軒(河北省魏縣)
一個教師對學生造成的實質影響,體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方法、人格素養及教育魅力上,而非性別差異上,如果把學生人格的健全、教育的成敗簡單歸因于教師性別,不僅是教育理念出現了偏差,更是找錯了藥方,開錯了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