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不吃藥怎么辦 怎樣才能讓孩子吃藥
孩子生病是很常見的,兒童抵抗力弱,很容易生病,,有許多孩子不喜歡吃藥,作為父母,應該怎樣才能讓孩子乖乖吃藥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搜集了一些讓孩子乖乖吃藥的方法,一起來看一看吧。更多兒童資訊內容紹介紹給大家,請看
孩子抵抗能力弱,難免會生病,那么生病了怎么讓孩子吃藥呢?
于新生兒對藥味的反應不大,所以給新生寶寶喂藥會比較容易。家長可先用手固定新生寶寶的頭和手,然后用小勺將藥液放在舌根部,讓其自然咽下。喂藥后10分鐘要注意觀察寶寶,以防其因藥物刺激胃部而發生嘔吐。
給2~6個月的寶寶喂藥時,可在吃奶前用奶瓶喂,將調好的藥液裝入奶瓶中讓孩子吸吮。在喂藥過程中如出現嗆咳,應立即停止喂藥。還要注意不能將藥物和乳汁混在一起讓寶寶服用,以免發生凝結反應,降低藥物療效。
給人工喂養的嬰兒喂藥前先將藥物放在小勺內,用5毫升溫水溶解。先把空奶嘴放入嬰兒的口中,當嬰兒吸吮奶嘴時,即將溶好的藥液倒入空奶嘴中,嬰兒便會隨吸奶動作自然地將藥物咽下,不易漏出。
給嬰幼兒喂藥可用滴管。先將寶寶抱起,半臥于喂藥父母的懷中,頭部抬高,頸部墊以手帕或毛巾。將藥液與少許白糖混合,然后用滴管吸入后放在孩子嘴角邊,慢慢將藥液滴入口中。服完后,將寶寶抱起輕輕拍背部,使胃內空氣排出,避免嘔吐。需注意,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不能用滴管喂藥,因為可能會引起窒息。如果寶寶不愿意吃藥,可采用吸吮媽媽手指尖的方法喂藥:把量好劑量的藥物放入藥匙中,抱起寶寶,藥匙放在較近距離。媽媽的手指洗干凈后浸蘸藥液并讓寶寶吸吮,連續數次直至寶寶把全部藥量吸完為止。
給1~2歲的寶寶喂藥,往往會遭到抗拒。此時可讓寶寶躺下,或抱在大人的懷里,頭偏向一側,用左手捏住其下巴,使嘴張開,右手將喂藥的勺尖緊貼頰黏膜與臼齒間把藥緩緩倒入,待寶寶將藥完全咽下后,再松開左手,抽出小勺。喂藥后,再喂以適量的溫開水,以沖洗殘留于口中及附在食管壁上的藥物,可以消除口腔內遺留的苦味,并可避免食管黏膜受損。
有的藥物特別苦,如黃連素、心律平等,此時可在小勺內放些糖,一歲以上小兒可放些蜂蜜,然后放入藥物,倒入口中后用糖水迅速送服。中藥湯劑的量較多,可用小火濃縮至30~50毫升,并可適當加些調味劑。有些中藥不溶于水,如琥珀屑,可用蜂蜜或芝麻糊調和后服用。需注意的是,有些藥物(如苦味健胃藥)不能加糖,在小兒消化不良的情況下也不要隨意加糖。所以藥物加糖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對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采取相應的心措施,如讓孩子了解患病的痛苦,使他們產生厭病感,同時讓他們知道藥物可以幫助解除病痛,從而愿意接受治療。對愿意服藥的孩子要給予表揚和鼓勵。父母在喂藥時一定要溫柔,用親切的話語解除孩子對藥物的恐懼,決不能用懲罰的方法強迫孩子服藥。
喂片劑類藥物時,先將片劑碾碎,搗成散粉狀,取適量粉末倒在小勺上,并在藥粉上撒少許糖粉,用以遮蓋藥粉的味道。讓寶寶張開小嘴后,將藥粉直接送入口中。取裝有適量溫開水的奶瓶給寶寶吮吸,以利于寶寶將藥粉咽下。也可以給寶寶吃一塊小餅干,以減少藥物在嘴里留下的苦味。
當然,有些藥如控釋、緩釋片不可碾碎弄破服用。此外,多酶片也不宜碾碎服用,以免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