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怎樣過平安夜 中國制造節日惹網友吐槽
平安夜是圣誕節當天的前一晚,也就是12月24日晚上,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把圣誕節的前一天稱作是平安夜呢?在平安夜外國的人們是怎樣慶祝的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平安夜又稱圣誕夜,即圣誕前夕(12月24日晚),是大部份基督教社會圣誕節慶祝節日之一。但現在,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
耶穌誕生的那個晚上,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了聲音,告訴他們耶穌降生的消息。根據《圣經》記載,耶穌來到人間,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類的救主,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
據說,1818年的圣誕節前夕,奧地利一個名叫奧本多夫的小鎮上的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神父‐‐摩爾,發現教堂里的管風琴被老鼠咬壞了,修已經來不及了。怎么慶祝圣誕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記載著,耶穌降生時,天使向白冷郊外的牧羊人報佳音后,高唱頌歌:&ld;天主受享榮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rd;他靈機一動,根據這兩句經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平安夜》。摩爾寫好歌詞后拿給本鎮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曲。葛路伯讀完歌詞很受感動,譜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歡迎。后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里,學會了這首歌,他們為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聽后大加贊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圣誕節時必唱的歌曲之一。于是,這首不朽的作品一直傳唱至今。
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將火雞的腹內裝填各種材料,放入烤箱內烤熟。等烤熟后將只火雞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雞分切一起享用。換句話說,他們吃的是&ld;全雞&rd;。至于為什么不分好再端上桌?這大概就像我們在大年夜吃魚,不會用魚片而用全魚上桌是一樣的道。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同時,也有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的享用大餐的象征。
在一些大飯店花上三四百元就能購得一只正宗方法烤制的火雞,還包括苦中帶甜的小洋白菜、土豆泥、面團、腌蘋果等傳統配菜。如果不是多人的家庭大餐,可以購買半只,或按流行的做法選購加工好的火雞片,中間還夾有用面包、牛奶、雞蛋、栗子混合后烤制的食物片,美妙的味道難以形容,只有親身體驗才會有所感受。
今日的圣誕布丁源于傳統圣誕食物牛奶麥粥。14世紀以后,烤箱出現在一些貴族的奢華住所里,他們嘗試著將麥片粥放進烤箱,于是就烤成了蛋糕。現在每到圣誕節來臨,家人們就會聚在一起烘制這道美食。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共同制造一個圣誕布丁,象征團結和諧。每個人在攪拌面團時,都會默默許下一個愿望,最后還會在面團里藏一個硬幣,這有點像我們以前過年時餃子里放鋼镚兒的意思。
平安夜基督教會中,平安夜這天,每家按傳統都要擺放一棵圣誕樹。當晚,全家人團聚在客廳中,圍在圣誕樹旁唱圣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和愛,并祈求來年的幸福。
還有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圣誕日的開始。
天主教的圣誕期在平安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參看待降節),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圣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圣誕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當主顯節(顯現日)慶祝時。
這個習俗據說是中國才有的 因為中國人比較注重諧音,比如洞房花燭夜,把花生紅棗和蓮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t;早(棗)生貴子&t; 平安夜就是圣誕節前夜,圣誕節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夜晚 蘋果的&t;蘋&t;與平安的&t;平&t;同音,于是中國人寓以蘋果&t;平安&t;的吉祥含義 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蘋果的習俗 送蘋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alkerjs: 哎,西方人過圣誕可不是為了蘋果的。中國人不了解本質。
源5郎:貌似蘋果只在中國有象征平安的意思吧。。。為什么跟西方節日扯上關系了。。。為什么過西方的平安夜要送具有中國特色平安象征的蘋果啊!!!這是誰想出來的中西合璧 真夠土的。
幸福在哪呢豬:所以才有了天價蘋果,148元一個,我買不起。
少少一點:能把外國的傳統節日過得這么洋不洋土不土的真是厲害。
aada_2009:中國人搞出來的玩意兒。外國人是想不出來APPLE和HRISTAS EVE有什么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