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怪圈出現奶荒,卻不愿投資本土企業(2)
&ld;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奶粉市場,原料太依賴海外市場。&rd;饒國平說。
不僅是這些,據他介紹,近來PI連年高升,首先漲起來的是上游的飼料與人工成本,這讓奶農也不愿意養奶牛。
&ld;預期沒有了,也沒投入。&rd;他說。近年雖然乳企在不斷提高自有牧場的比例,但牧場養殖是有生物規律,奶牛又不是自來水,說擠就有奶擠,至少要3-5年。
而在饒國平分析奶荒原因的背后,隱藏著一個更深的行業危機,那就是&ld;搶奶現象&rd;。
一位行業人士向新金融記者指出,&ld;在乳業界,總有一些企業做這種事,自己不建牧場,沒奶就搶別人的,市場一差就撤,留下一片爛攤。&rd;據他透露,他所指的這家企業,在中國乳業界排名靠前,但是因為&ld;搶奶&rd;,行業名聲非常差。
&ld;搶奶行為,嚴重地影響了原有奶源收購秩序。&rd;他說。本來企業對奶源是有協議的,許多公司建養殖小區的形式來控制奶源,奶牛是承包到個人養的。現在缺奶,有的企業就公然在你的養殖小區邊上設收奶站,提價。而部分奶農看到眼前利,也會偷偷給他們送去。
他還透露,三聚氰胺事件爆發的2008年之前,于奶源沒有保證,這家企業一到旺季便四處到奶農手里高價收購奶源。搶奶的直接后果,便是奶源質量失去保障。
&ld;原奶價格從最初的3元/公斤漲到現在的45元/公斤。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原奶價格了。&rd;饒國平告訴新金融記者,目前來看,&ld;搶奶&rd;行為已經十分普遍了,在有些奶源比較充足的地區,一些企業為了搶奶都要打起來了。
&ld;搶奶存在巨大的隱患,&rd;他說。在他看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前,其實也是乳業市場增長很快造成缺奶,而當時行業缺乏對風險的預估。&ld;事件爆發后,許多公司懵了,連三聚氰胺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別談去監控了。&rd;他說。今天這輪缺奶,如果食品安全管不嚴的企業,不知道又要爆什么丑聞。而河北省農業廳總畜牧師顧傳學在接受相關采訪時也認為,&ld;在高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不法商販仍會想盡辦法,躲避質量檢測,最終會給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嚴重威脅。&rd;
回顧2013年國內乳業市場,從上半年的重組合并引發猜想,到下半年愈演愈烈的&ld;奶荒&rd;問題,從業人士和研究人士在討論相關話題時,總繞不開一個問題,奶源地。因為從震動全國乳業市場的三聚氰胺事件以來,人們就已經發現,奶源地才是&ld;拯救&rd;中國乳業市場的最大救兵。
然而,在饒國平看來,關于建與不建奶源地,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怪圈。
&ld;企業應該建奶源地,為自己的產品增加安全保障,事實上T開放后,我們已經是地球村了,我們的牧場現在已經大量進口美國牧草了,而中國的奶農(牧場)已經是直接面對海外資本的競爭。&rd;他說。現在中國牧場有些硬件設施其實已經超越歐美了。但是因為管、生產環境、規模等方面的原因,國內奶源一直比海外奶源貴。所以,造成飲料公司和一些乳企都不愿意在牧場上投入。
&ld;事實上中國奶業每次危機都來自奶源,根本問題在養牛,這是一個怪圈。&rd;饒國平說。
但反觀現在的局勢,農民還有種糧補貼呢,奶農卻鮮有補貼。&ld;他們承擔的風險太大了。&rd;他介紹,奶農的生產環境很差,一是生奶沒有進入市場,它必須通過乳業公司生產銷售,這是天生的弱勢。二是他直接面對的是海外巨頭,三是現在物價高漲,人工工資也高,風險實在是太高了。
對于他所說的這個怪圈,也是不少乳業人士私下里一直議論的問題。除了奶農承擔過高風險不愿意養牛,還有部分企業因為節約成本不愿意投建養殖基地。以蒙牛為例,2012年的養殖基地投入只占收入的05%,集團支出的8%。而伊利2012年總收入410億元,但是投在養殖基地的資金也只有89億元。而據行業人士分析,他們的這些投資都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ld;在2008年這個時間點之后,到2013年,每次乳業出現大的問題,都可以追溯到源頭建設上。可以想見,源頭有多么重要。&rd;侯軍偉表示,但是連大企業的投資都這么少,乳業問題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對此,陳連芳認為,這次奶荒事件可以給行業和政府敲響一個警鐘了。他們需要給奶農補貼,需要加大力度扶持國有企業。
&ld;接下來的兩個月,缺奶壓力應該會有所緩解,但通過上面的介紹,我相信你也知道。缺奶不是周期性的,是傾向性的,其實隱匿其后的是中國乳業的一些根本矛盾怪圈。&rd;饒國平說。
接近2013年年尾,&ld;奶荒&rd;事件表面上仍沒有緩解的跡象。但是據一位行業資深人士透露,上周,海外奶粉已經降價了,3萬多一噸就可以買得到,乳飲料企業的壓力可以得到緩解。
他介紹,年初,因為新西蘭遭遇干旱,導致奶牛產奶量下降。不過下半年,新西蘭牧場就已經得到了恢復。一組數據顯示,新西蘭奶產量今年8月份,同比增長了92%。而預計今年全年產量同比可增長率在45%到6%區間。與此同時,另一大對中國出口奶源美國的奶產量也有所增加。
不僅如此,侯軍偉認為,進入四季度,乳粉質量安全事件的影響力減弱,對進口奶源的限制會逐步放松。
從國內來看,饒國平表示,相對來說,奶源在冬天的壓力要小些,一個原因是乳牛產奶多了,二是冬天也是市場低谷。&ld;畢竟牛奶是開封即喝的,加熱不太方便,直接喝會有點冷。&rd;他說。
陳連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透露,2012年是國內很多乳企加大奶源建設力度的一年,比如伊利投資12億元加強奶源建設,輝山、現代牧業也都投資建設了新牧場,連恒天然也來華建設了兩座牧場。從牧場投資建設到投產需要一個周期,這些2012年投資的奶源基地今后將逐漸投產,生產潛力將逐步釋放出來。
另有部分乳業人士從政策方面也看到了緩解奶源危機的希望,饒國平就曾向新金融記者表示,看過三中全會的決定內容,其中有對農業這塊內容,如果土地能流轉,能加強對專業戶的支持,也許對牧業來說是紅利。
&ld;我們現在每建一個新牧場,對周邊土地只能年年租,南方因地條件限制,沒有大面積成片的牧場。&rd;他說。
不過,多項政策的出臺只對大企業越來越有利,對于中小型企業,他的直接感受是,&ld;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了,日子越來越難過了。&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