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父母最得孩子們的心呢
到孩子上了中學,很多父母發現孩子越來越難以親近了,你甚至不知道她們在想些什么。其實,中學生們最喜歡的父母類型非常的簡單,只要你能靠近她們喜歡的父母,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按說,父母應該是子女最親近的人。可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不信任父母,有話不愿說給父母聽,甚至不愿意回家……這一方面說明中學生于身心的不斷發育成熟,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試圖擺脫家長的約束和管教;另一方面,可以說是不科學的家庭教育和傳統的家長專制作風造成的。
一般來講,中學生都喜歡關心體貼、和藹可親、愛護子女、解子女的家長,最反感的是嚴厲粗暴、修養差、不通情達的家長,而且絕大多數中學生特別厭倦母親的嘮叨。
我在學生中曾作過大量調查,對中學生喜歡的父母類型歸納如下:
1、解尊重子女:中學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進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從而解、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并不懂得這一點。他們只關心孩子的生活、成績,卻不去了解子女豐富的內心世界。很多學生抱怨說:&ld;他們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們興高采烈;考不好,就開始指責、訓斥,從不問你為什么考不好。&rd;
不少學生說,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偷拆自己的信件,偷聽自己的電話,像特務一樣在后面盯梢。一位女生說,她母親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只要一有男生打電話,她立刻要問,&ld;他是誰?哪班的?學習好嗎?家在哪住?父母是干什么的……&rd;查完祖宗八代,然后重重拋出一句話:你可別給我丟人!女孩哭著說,媽媽這么不信任她,真想&ld;早戀&rd;一把讓她看看。
2、不擺家長架子。家長既是子女的保護者,又是子女的知心朋友;他們既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導。一位高一男生自豪地說:&ld;我特別愛我的父母,他們和我的關系不像家長,像是鐵哥們。從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擺在桌面上爸爸出差的時候,媽媽就說:&ls;男子漢,全靠你了。&rs;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感,而且堅強、果斷。&rd;
一名高二的女生說,她的家長特別民主,而她的媽媽更解她。有時,她的日記本忘在書桌上,媽媽保證不看,而是小心替她保管好。同學來電話時,不管男女,總是自動避開。她不說,媽媽決不問對方是誰。&ld;一次&rd;,她說,&ld;我在夏令營認識了一個男孩子,不知為什么怎么也忘不掉。媽媽知道后沒有批評我,而是跟我講青春期心、生發育的特點,并且講了她年輕時的經歷。媽媽的解、幫助和信任,使我順利地走出最初的迷惘……我真幸運,生在這樣一個家庭。&rd;
3、家庭和睦:羅素在《婚姻革命》中說:&ld;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種溫暖只能來自父母的愛情。&rd;弗洛伊德也說:&ld;一個為母親所特別鐘愛的孩子,一生都有身為征服者的感覺;于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rd;夫妻恩愛,子女就會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和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從而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則影響子女的發展,甚至會毀掉子女一生的幸福。
4、賞識自己: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贊美自己子女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子女的長處去比自己子女的短處。一位初三男生對我講:&ld;我媽老說我不好,動不動就拿我跟她同事的孩子比:人家某某考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人家初一就入團了,你都初三了還什么都不是!人家這次期末又是全班第一!后來我對她說,&ls;我這不好那不好,你給某某當媽去吧!&rs;&rd;子女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父母用別人作例子為自己孩子樹立榜樣,目的在于&ld;激將&rd;,而事實上卻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和崩潰,產生自卑心。,一家三口商量著來。
5、真正關心子女:很多父母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能否考上重點高中或者大學、孩子身體狀況等,而對孩子的心、思想、個性關心不夠。而孩子恰恰需要父母關心的是后者。不止一位學生憤憤不平地對我說:&ld;我父母哪是關心我呀!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分!一回家就知道問兩句話:作業寫了嗎?考了多少分?除此之外你說什么他們都沒興趣。&rd;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對子女的了解僅限于表面的東西。曾有一位母親驕傲地對我說,&ld;我管得特嚴,她(指女兒)從不和男孩子打交道,見了男生就煩。&rd;我不敢接話,因為早戀問題,她的女兒已找我咨詢過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