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太空中存在垃圾
每當我們出去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地方的污染真的是很嚴重,到處的都是垃圾和臭臭的污水。我們的地球嚴重的遭到了破壞,可是為什么太空中也存在垃圾,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難道天空中人們也亂扔垃圾,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太空垃圾,技術上稱為空間碎片,是人類太空活動的廢棄物,也是太空環境的主要污染源。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對空間碎片的定義是:&ld;空間碎片是指軌道上的或重返大氣層的無功能人造物體,包括其殘塊和組件。&rd;
太空垃圾的來源多樣。1957年,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以來,世界各國已經發射了6000多個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器、空間探測器等航天器。有些航天器(主要是部分人造衛星)在完成任務后繼續滯留在繞地軌道,變成了太空垃圾,威脅著其他航天器的安全。載人航天活動也會產生一些垃圾,如丟棄的攝像機、工具、航天服手套等。
與航天器數目增加相對應的是,太空垃圾的數量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據美國太空監控網絡分析,直徑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中有17%是火箭助推器,31%是已經廢棄的衛星,38%是撞擊留下的碎片,還有13%來自其他各種太空任務的殘存物,它們總質量達5500噸。
大部分的太空垃圾來自燃料箱爆炸:留在軌道中的火箭上面級或衛星的液體燃料箱常常會因為內部壓力而炸成碎片。2009年2月,美國通信衛星&ld;銥星33號&rd;與俄羅斯一顆已報廢的軍事通信衛星在太空中相撞。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產生了數千塊碎片。那顆1噸的俄羅斯報廢衛星,也可以看作是一塊巨大的太空垃圾。
技術試驗也曾造成太空垃圾。美國曾于1963年5月實施&ld;西福特計劃&rd;,把35億枚細小銅針散播在3650千米高的軌道上,形成人工的環狀針云并進行了無線電反射通信試驗。美國原以為在太陽輻射壓力的作用下,這些銅針會在3年內離開軌道。但事實上直到現在仍有相當數目的銅針殘留在軌道上,偶然才會返回大氣層,這對航天器形成了不小的威脅。于&ld;針霧&rd;影響了天文觀測,當時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為此進行了抗議;蘇聯的《真報》也以&ld;美國玷污了宇宙&rd;為題進行了批評。這次事件最終被提交到聯合國,并對1967年的聯合國《外層空間條約》有關條款的制定造成了影響。
太空垃圾的數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在不斷落入大氣層的同時,也會互相撞擊、分裂成更多碎片。計算機模擬顯示,即使人類從現在開始不發射任何航天器,太空垃圾的數量在2055年之前會保持穩定,但之后則呈上升趨勢,在未來兩個世紀里,直徑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數量也將從目前的9000塊增加到11 0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