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造衛星在太空還能聽從地面的指揮
夜晚我們仰望星空,滿天星斗閃爍著光芒,像無數銀珠,密密麻麻鑲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其實它是一個個星球,人們為了探索他們,發射了衛星,可是大家知道為什么人造衛星在太空還能聽從地面的指揮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人造衛星上天后必須對它進行測量與控制,使地面控制人員及時了解衛星的運行軌道、衛星各系統的工作情況和各種工程參數,控制衛星上有關儀器的工作,否則衛星難以正常運行。這些都是通過衛星上的測控系統來完成的,主要包括遙測、遙控和跟蹤測軌等裝置。
衛星上的遙測裝置用于采集衛星上各種設備的工作參數,并實時或延時發送給地面測控站,從而實現地面對衛星的監測。這是一套無線電信息傳輸系統,發信者是各種被測對象,信息是各種被測對象呈現出來的物理特性。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等遙測傳感器,把衛星上的溫度、壓力等各種信息變成電信號,然后把這些信號送入調制和發射設備,最終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傳到地面測控站。地面測控站經過接收、解調處理后還原成各種信息,就可了解飛行中衛星的各部分狀態。
在測量衛星參數的同時就把測量的參數傳輸到測控站的方式稱為實時遙測。但如果衛星運行在地面測控站能接收到的范圍以外,遙測數據就無法實時傳送給地面測控站。此時,需用衛星上的記錄器把所測得的參數存儲起來,在衛星飛入地面測控站接收區時,再把存儲的數據傳送下來,這種方式稱為延時遙測。
衛星上遙控裝置的功能與遙測裝置相反,用于接收地面的遙控指令,然后傳送給衛星上的有關設備來執行。它與在空中受控飛行的航空模型一樣,能接收地面發來的控制信息。這些控制信息是以電信號的形式調制在無線電載波上,衛星在接收后從無線電載波中解調出控制信號,用來對衛星有關分系統進行控制。
衛星在天上飛行時經常需要完成某些動作,例如,讓星上記錄器記錄或下傳數據,讓采用自旋穩定的衛星起旋等,這些都是通過地面發送遙控指令給衛星來實施的。其過程如下:地面用指令產生器把需發向衛星的各項指令變成電信號;用編碼器把這些信號編成不同的碼組,以區別各種指令和保密;接著,把它們調制到無線電載波上,由發射天線發向衛星;衛星在接收到遙控信號后,用解調器從載波中取出碼信號,再由譯碼器譯出所要執行的指令,最后通過放大變換器去指揮相應的執行機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