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患者會對移植器官產生排斥反應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每天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可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對于一些疾病患者,他們明明已經移植成功,為什么還會對移植器官產生排斥反應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好比一支精密的軍隊,能夠識別并攻擊外來入侵的敵人(例如細菌、病毒等),維持身體處于健康狀態。在識別過程中,需要一個特別的標簽來幫助免疫系統區分自己或非己,從而保證自身正常的組織器官不被破壞。這個標簽即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于它直接關系著器官移植成功與否,故又被稱為移植抗原。移植抗原具有個體差異性,即使是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間,也只有1/4的概率完全相同。當一個外來的器官移植到患者體內,于移植器官表達的移植抗原和患者的不同,免疫系統就會把它當作對人體有害的異物,從而發動嚴厲的攻擊,于是產生了各種排斥反應,最嚴重的會導致移植器官失去功能。此外,即使移植器官的移植抗原和患者的完全相同,仍有一些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排斥反應。所以,移植前必須對患者和移植器官的組織相容性抗原進行全面的分析,盡可能選擇與患者匹配程度高的移植器官,從而減輕排斥反應的產生。
臨床上,大多數移植后的患者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從而削弱免疫系統對移植器官的攻擊,延長移植器官的存活時間。但即使如此,排斥仍不能完全避免,長期的排斥反應引起的慢性移植物喪失功能依然是現今困擾全球醫生的問題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器官移植都一定會出現排斥反應,眼角膜移植就較少出現排斥現象。這是因為眼角膜不含血管,屬于免疫豁免器官,是迄今最成功的器官移植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