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抑郁癥患者相處
患上抑郁癥以后,人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遭受抑郁癥困擾,而抑郁癥疾病的危害很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和抑郁癥患者相處,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如何和抑郁癥患者相處
觀察抑郁癥患者是否自殘
自殘說明抑郁到了一定程度了,有的抑郁癥患者不會死,但是會做出不斷傷害自己的傻事。如果你身邊有個抑郁癥的朋友,那么處于關心,要經常觀察他/她是否帶著外傷,如果是的,一定要及時告訴他/她的監護人。
陪伴病人
以和善、真誠、支持、理解的態度,耐心地幫助病人,讓病人體會到自己是被別人接受的,不是自己想的那樣沒有用。當病人和你傾吐內心的心事時要耐心的傾聽,不要催促病人。有時我們可以采取沉默的方式陪伴病人,是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要及時開導他們
有抑郁癥的人往往都是心事重重的,而在生活中的所見所想只會加重他們的病情,而且有抑郁癥的人習慣把心事都放在心里,不斷讓負能量在自己心中增加,因此我們要及時開導有抑郁癥的人。
協助病人料理家務及個人衛生
由于病人生活懶散、被動、缺乏興趣和低自尊,常對自己的衛生及生活漠不關心。此時,家人應耐心地引導、督促、鼓勵和協助病人飲食,洗澡,剪指(趾)甲,理發,刮胡須,更換衣物等。當然,這些應根據病人的情況,盡可能鼓勵病人自己完成,以免助長病人的依賴性和強化病人的無能感。
教會患者正確的認識自己
患者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這樣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罷了,不要老是認為別人都是十全十美的.,而自己卻一無是處,要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這時治療抑郁癥最為關鍵的一步。
樹立正確的治療觀
必須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安排來服用藥物,不要自己擅自增減藥物,這樣不僅不會讓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療,甚至會近一步加重病情;一些患者認為長期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勢必會給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帶來一些副作用,所以擅自停藥,這些都是治療中的大忌。要想成功治療抑郁癥就必須遵循醫囑,接受治療。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抑郁癥是一個和自己戰斗的過程,基本上這個人24小時都在和自己作斗爭,睡覺了也是噩夢連連,精神差是必然的,記憶力減退對他來說可能是個好事,表明他正在打包處理痛苦的記憶。失憶這時候都是個好選擇,如果那時候我有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失憶。
如果有人看到這里恰恰又有至親是抑郁癥,那你就面臨一個難題,你越用你認為的愛來愛他可能會對他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你遠離了也會是個暴擊,所以抑郁癥很難幫助。
抑郁癥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
臨床上可以引起抑郁的原因很多,包括:
1、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如重大的突發性或持續時間在2-3個月以上的負性生活事件,對個體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惡性刺激導致抑郁發生,造成重要的影響。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如親人死亡或者失戀等情況是直接引起抑郁癥的原因;婚姻狀況的不滿意是發生抑郁重要危險因素;低經濟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容易犯抑郁癥;
2、遺傳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癥的患者,家庭成員患該病的可能性就會高。但是并非有抑郁癥家族的人都會得抑郁癥,并非所有得了抑郁癥的人都會有家族史,遺傳僅僅是導致抑郁癥其中的一個原因;
3、童年經歷:兒童期的不良經歷往往構成成年發生抑郁癥的重要危險因素,比如兒童期雙親喪亡,兒童期缺乏雙親關愛、受到虐待、長期處于生活相對封閉的環境等;
4、人格因素:性格內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容易犯抑郁癥的概率要高。性格內向者典型特征是悲觀、消極、自卑、喜歡安靜等,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往往處處理方式很簡單,不會對人傾訴,只會悶在心里,時間久了就會對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傷害。還有些具有焦慮、強迫、沖動等性格的人,也容易發生抑郁障礙;
5、軀體疾病:特別是慢性中樞性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慢性軀體疾病,可成為抑郁障礙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6、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和戒斷:包括鴉片類物質、中樞興奮劑、酒精、鎮靜催眠的藥物等。由于飲酒、酗酒的人較多,酒精食用相當普遍,所以應該予以特別關注。據調查發現,長期飲酒的患者有50%或者以上的個體有抑郁障礙。
以上就是常見引起抑郁癥的原因,大家可以根據病因,積極進行相應的抑郁癥的預防,保持健康心理,減少抑郁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