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孩爭執父母如何解決
隨著二孩政策的正式落地,許多家庭迎來了新的成員,給家里帶了了許多歡笑的同時,當然也少不了煩惱啦。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了,就會變得愛爭風吃醋,爸爸媽媽們對誰好一點都不行。開心的時候,兩個孩子密不可分,一鬧起來,就跟世界大戰一樣。爸爸媽媽們也少不了跟著遭殃。今天小編就來給各位家長們出謀劃策一下,希望對各位家長有用哦。
我一直都認為孩子的世界是與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一個空間,他們有著自己的規則,也遵守自己心中的道德,沒有成人的那般功利,也沒有成人的萬千算計。所以,在兒子這個年齡,他們都已經非常明白是非對錯,只是對于關乎自己所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克制力差了一些而已。
有經驗的家長應該清楚,在兩個孩子發生爭執與沖突的時候,大人完全沒有必要沖在第一時間去做裁判或者和事佬。尤其是當孩子都在氣頭上或者沖突在最激烈的時候,裁判不好做,怎么裁雙方都感到自己備受委屈;和事佬也不好當,怎么當都是兩頭不滿意。而沒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錯誤的孩子不會太過于堅持自己的錯誤,受委屈的孩子也會容易原諒并雙方達成和解。
在這個時候,家長需要保持冷靜與旁觀,若非孩子直接求助,那么就只需要密切關注兩個孩子之間的沖突不上升為劇烈的肢體斗爭或者會出現危險,其余的就等待孩子們化斗爭為和平的神奇力量吧!
我家的兩個孩子每天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小戰爭出現,你追我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里面發生變化最大的應該是我,從最開始的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到現在冷靜做壁上觀,或者該做什么依舊做什么。而孩子們,最氣惱的時候莫過于一個嚷嚷&ld;我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rd;,轉身離開戰場;如果另一個訕訕的來到我面前喃喃&ld;她/他生氣了!&rd;這是給我發出需要幫助的信號了,事情的解決不管是從我懶洋洋的問&ld;為什么啊?&rd;開始,還是從兩個孩子互不搭開始,到最后那個知道自己犯錯的孩子,總會想辦法去找另一個孩子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最后兩個孩子依舊笑逐顏開的繼續湊到一起,這個過程幾乎用不了十分鐘的時間。
這一招一般適用于在兩個孩子陷入無休止車輪戰的狀態,反正是永遠分不出孰對孰錯的,兩小兒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這種情況也經常發生,因為孩子對于一些事情的解本就各有不同,所以各自執著于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歷史上有著名的&ld;兩小兒辯日&rd;,本就沒有對錯,只是觀點不同而已。大圣人孔老夫子都無計可施,何況我這等平常資質的凡人?
這個時候我就會主動出擊,不辨對錯,只用新鮮事物來轉移兩個孩子的注意力。這個方法一般情況下很好使,往往爭辯激烈的兩個孩子會被吸引從而放棄他們&ld;雞肋&rd;般的爭執。比如某一日從地上看到一個亮晶晶的珠子,一個先看到,不自主&ld;咦&rd;了一聲;而另一個則被這聲&ld;咦&rd;吸引立即狂奔到珠子旁邊,眼疾手快的撿了起來歸為己有。這個先看到的不樂意了,強調說是自己先別看到的;而撿到的人雖然承認是對方先看到的卻也堅持認為是自己先撿到的就是自己的。爭吵了好一會兒,臉紅脖子粗但肯定是沒有結果的,誰都不服誰。眼瞅著馬上就要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珠子打起來,我急忙指著旁邊一家零食店自言自語:&ld;這家好像有新貨啊!&rd;一句話成功制止兩個小吃貨的爭執,同時向零食店張望;然后兩個孩子相互掃了一眼,共懷鬼胎般一左一右默契地拉著我向店里走去。什么漂亮珠子,什么爭吵,那都不是事兒!
孩子世界雖小,但也會有好多他們這個年齡以及閱歷無法順利解決的矛盾存在,他們會寄希望于自己最信任最依賴的人來幫助他們解決。而這個人,莫過于自己的父母。(題外話:如若父母可以一直成為孩子最信任、最依賴的人,何嘗不是一種為人父母的成功與幸福?)所以,當兩個孩子都需要父母出面或者矛盾以及發展到不可調和的激烈時,父母一定要&ld;論事不論人&rd;的來公平處。一旦孩子認為自己受了委屈,就會對家長信任喪失一些;日積月累,不可想象。
我家兩個孩子有很多東西是相同的,尤其是學習用具方面。我一直很奇怪他們有這樣的本領:在我眼里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但他們卻 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你我彼此哪一個的。事情的發生時,一個孩子心儀的筆蓋找不到了,另一個孩子正在其他屋子里玩自己的玩具。我幫助丟筆蓋的孩子找了一會兒也沒有找到,就匆忙去做飯了。過了一會兒,她樂呵呵的告訴我她已經找到了筆蓋。本以為事情已經結束了,誰知道過了不到五分鐘,就聽到玩玩具的孩子嗷嗷叫,然后聽到書房里的爭吵聲,隨后就是兩個孩子相互扔東西的聲音。
等我關了天然氣趕到書房,已經看到滿地狼藉,兩個孩子均流著眼淚、氣哼哼正準備展開&ld;近身肉搏&rd;。我先大喝一聲證明我的存在,然后玩玩具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的講述了自己的憤怒:原來丟筆蓋的孩子并沒有找到自己丟的筆蓋,卻把他的筆蓋拿走蓋了自己的筆,并且把他的筆扔到了窗外角落里,被他及時發現后,搶回自己的筆蓋,并把另一個的筆給狠狠的摔了。丟筆蓋的孩子看著自己喜歡的筆被摔,完全舍棄了自己的愧疚感,隨手抓起對方的書扔了……然后誰也不服誰,就到了我進來時的模樣。
我先分開了他們兩個,然后先問丟筆蓋的孩子,究竟是找到了自己的筆蓋還是用了別人的筆蓋?她開始顧左右且憶往昔:&ld;過去他也不經我允許拿過我的東西!&rd;這就等于已經承認了自己這次的不對。我心中有數后,開始對丟筆蓋的孩子說:&ld;咱們今天就說今天的事情,不談過去的事情。&rd;丟筆蓋的孩子依舊堅持過去怎樣怎樣,越說自己越委屈的模樣。我問她:&ld;過去是他不對,不經你允許拿了你的東西,但是你是不是已經原諒他了?&rd;這個孩子開始無取鬧,堅持說自己沒有原諒。我再問她:&ld;如果沒有原諒,你完全可以不和他玩,或者告訴他你沒有原諒他。既然你和他這些日子依舊玩的那么開心,為什么還要說沒有原諒呢?&rd;這個孩子想了想不再多言。我也緩和了語氣:&ld;過去的事情已經翻篇兒了,就沒有必要再提。相信過去有他做得不對的地方,也有你沒有做好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只討論現在發生的事情,如果換成是他把你的筆蓋拿走用在他的筆上,你是不是也會很生氣?&rd;……
哪里有完全不犯錯的孩子?哪里又有完全正確的家長?都是在不斷地摸索中前行,修正自我。所以當孩子間發生沖突的時候,論事不論人、絕不翻舊賬,是很重要的原則。同樣,就事論事,不翻舊賬,對于孩子來講也會有一種相對的公平。
目前看來這幾種策略單個或綜合使用,我已經使用的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孩子們之間雖然吵吵嚷嚷不斷,但是就是在這樣悠悠長長、鬧鬧哄哄的日子里,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也在逐步升溫,漸漸的彼此懂得了相互包容與解,也學會了遇事各自后退一步的智慧,從而有了屬于他們兩個之間的相處之道……而我,就在這樣每日兩個孩子彼此間的蜚短流長中守候著他們的自我成長,等待著他們的燦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