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對于寶寶有什么意義
社交能力并非是天賦秉異,大多數是通過后天的培養和影響。家長應從寶寶學齡前就開始注重培養社交能力。那么怎么樣來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呢?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1、人是社會性動物,人無法離群索居。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從他人那里獲得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智能,以及溝通協調,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2、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指進行積極的社會交往,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及控制自身行為能力,用以適應社會的心特征。
3、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和活動能力,然而今天我們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們寵著愛著,呵護著,要啥給啥,惟恐待慢著他。他們從出生那時起就生活在一個&ld;獨立王國&rd;似的單元內,是這個&ld;王國&rd;里的&ld;小皇帝&rd;,他們什么都不缺,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良的習性‐‐不合群。如:有的孩子比較自私,不讓別人碰他(她)的東西;有的孩子有點霸氣,愛發小脾氣;也有的孩子不愛說話,見人就臉紅,害羞靦腆等表現,這些不良的習性將阻礙著他們今后的社會活動。所以,從幼兒起就開始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4、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能否勇敢地擔負起社會責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決定于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的狀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為重要。
既然社交能力這么重要,家長要如何培養寶寶社交能力呢?
1、寶寶會在交友時成長。1歲左右的寶寶開始萌發友誼的種子,這個年齡段他開始將注意力從玩具上轉移到小朋友身上,在3歲以前,寶寶與人打交道的許多知識和本領,并不都是從爸爸媽媽那里學來的,而是在于小伙伴的交往過程中獲得的。
寶寶與小伙伴之間的交往,與他同成人的交往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