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家長要先自我成長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每個父母都比較關注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能夠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去老師,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近日,家長張先生很困惑&ld;我從沒打過孩子,他卻很怕我&rd;。關愛兒童,注意教育的方法。
家長張先生最近很困惑:&ld;我從沒動過孩子一指頭,可我發現他越來越怕我了,基本不和我溝通,不知他在想什么。&rd;家長陳女士也發愁自己的孩子:&ld;很膽小,不敢表現自己。我隨便說她幾句,她就抹眼淚。&rd;其實,沒打過孩子,不等于沒有對孩子施加過暴力。
翔翔是個優秀的男孩,老師讓翔翔幫助一個后進生提高成績,放學后,他們一起溫習功課。翔翔因此回來很晚,爸爸不分說批評了他。后來,雖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爸爸卻說:&ld;你的成績有那么好嗎?你還是拿到第一名再去幫助其他人吧。&rd;翔翔因為爸爸的嘲諷,再也不敢幫助同學。而且他覺得爸爸對自己不滿意,心壓力很大,成績受到了影響。
翔翔爸爸在不自知中,就對孩子施加了冷暴力。國家二級心咨詢師、兒童教育心專家牛曉耘說:&ld;冷暴力,又叫心暴力、軟暴力,是讓人心上產生被攻擊、侮辱、侵犯感覺的一種隱形暴力。有形和無形的暴力在親子關系中很容易出現。&rd;
施加給孩子的冷暴力有恐嚇威脅類、諷刺挖苦類、評判責備類等。孩子的自我認知來自于身邊重要的人,頻繁的批評會使孩子感覺父母不愛他,產生心距離。
牛曉耘稱,冷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容易走兩個極端:一種是孩子容易反叛,另一種是孩子膽小怕事,壓抑自己的情緒。后一種可能是大家公認的&ld;乖孩子&rd;,但成年后,就會表現出社會交往不良、不會處事情等問題。
父母的言詞類型對孩子的心發展有直接作用,孩子如果長期遭受冷暴力,其自我認同感會受到影響,比如,大人如果總是恐嚇孩子&ld;不聽話就打你&rd;,孩子很可能因為害怕而變得謹慎。負面的言語較多,孩子會感到自我價值低,如果一再重復,孩子會認同這種負面的自我價值。
&ld;這些年大家常說,做什么職業都需要培訓,可養育孩子這么大的事,卻可以不接受任何培訓就上崗。在今天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父母需要自我成長,才能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rd;牛曉耘說。
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情感成熟的人。只有讓自我完起來,在和孩子相處時才能感受到孩子的需要和情感,并給孩子營造一個具有支持性的空間。
其次,父母要覺察自己的語言模式和人際交往模式,學習平等對話、善意交流、積極傾聽的溝通方式。
再次,做父母的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需要。家長要放下一個觀念:&ld;我當年就是這樣長大的&rd;;要避免對孩子做出負面評價,比如&ld;你很蠢&rd;、&ld;你怎么這么差勁&rd;,要針對事件來說話,如&ld;這次的考試成績不是很好&rd;,而不是&ld;你怎么考試總是那么差&rd;;平時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養成讓孩子樂于表達的習慣,要讓孩子把話說完,而不是聽到自己不愛聽的就打斷;不要問貶低孩子價值的問題,并強迫孩子自己回答&ld;是&rd;,比如&ld;你自己說,你是不是很笨&rd;?這對孩子的心是很有殺傷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