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帶孩子去電影院對嗎
寶寶生下后,媽媽就一直在照顧孩子,沒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了,沒時間出去逛街,出去游玩,出去看電影了。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兩三歲了,終于可以帶著帶孩子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去換歡樂。但是父母這樣做對嗎?這樣對孩子真的沒影響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錯誤一:兩三歲就進電影院
1、長時間觀影易致眼部損害
孩子出生后2個月只有大體融像,精確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續到5歲以后,立體視建立最遲6至7歲才能接近成人。因此,5歲以下的孩子仍處于視力發育關鍵期,眼睛還沒有發育到像成人一樣可以看快速運行的圖像的時候。
2、孩子耳朵對外界刺激敏感
關于聽力的安全界限,國際標準為:在90分貝的噪音環境中不超過24小時,如果是120分貝則為3分鐘,3分鐘以上就會造成聽力損傷?,F在很多電影院都是小型放映廳,音效有時高達120分貝,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聽力肯定會受到影響。
此外,孩子的耳朵非常敏感,不能分辨真的聲音和做出來的音效,對聲音沒有距離感,如果音效過大會讓孩子非常害怕。
爸媽這樣做才對6歲以內的孩子:不建議帶孩子進電影院,家長可以給孩子買DVD看動畫片、兒童電影,讓他分辨出真實與虛幻的環境,看20分鐘左右讓眼睛休息一下。
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到影院觀影,但家長應事先了解影院的分貝狀況,如果孩子在影院里感到不舒服,應馬上帶孩子離開。
錯誤二:3D電影效果更逼真
當年電影《阿凡達》引發3D潮流后,國內3D銀幕陡增,連不少兒童動畫片、大電影都推出了3D版本。有些媽媽認為3D電影效果非常逼真,就想帶孩子看3D。
1、頻繁觀看3D影像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育
觀看3D立體電影時,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因此非常容易引起視疲勞,長時間觀看3D電影還可能出現頭痛和視力模糊等情況。而學齡前兒童尚處于發育階段,眼部結構相對成年人來說更為脆弱,所以出現不適的可能性更大。
2、3D眼鏡回收再利用可能傳播眼疾
電影院對使用過的3D眼鏡通常都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很容易傳播皮膚病及眼疾,甚至可能導致觀眾的前額生皰疹。
爸媽這樣做才對★眼科專家一般都建議8歲以下兒童盡量少看3D電影,即使要看也不要坐得太靠前。
觀看一段時間后應該摘掉3D眼鏡,讓眼睛休息一下。
提醒孩子觀影時自覺眨眼,緩解眼部疲勞。
錯誤三:帶孩子一起看大片
1、大片并不適合孩子觀看
大片多為愛情、驚悚、動作、恐怖、冒險等類型,有些電影還有暴力、血腥、恐怖等電影橋段,影院里漆黑的環境和逼真的音效會使恐怖情節更加真實,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長。
2、孩子太小會影響別人觀影
有些父母看電影太投入,不管孩子在干什么。孩子有時不愛看或看不懂電影時,就在影院里與其他小孩聊天,甚至嬉鬧追逐,嚴重影響別人觀影。
爸媽這樣做才對★在帶孩子觀影前,可以先通過報紙、微博、網絡等渠道了解劇情內容、影評等信息。
★還應先了解包括兒童影片在內的國外分級標準,再決定是否帶孩子觀看。
錯誤四:座位遠近不重要
1、距離屏幕太近容易疲勞
影院屏幕比較大,音響效果也很立體,如果坐得太靠前,孩子不僅要仰頭看屏幕,視力和聽力也都容易疲勞。
2、孩子需要頻繁進出
觀看過程中孩子常常需要喝水、上廁所等,還可能因為不安而哭鬧,進出時難免會影響其他觀眾。
請爸媽這樣做才對★盡量去有小廳的電影院。
選擇稍微靠后的座位,盡量坐在靠近過道或方便進出的位置。
錯誤五:孩子哭鬧也要看完
1、環境封閉,空氣不流通
電影院內的空氣流通不暢,容易讓孩子不舒服,甚至引發疾病。
2、陌生環境易讓孩子恐懼
有些孩子即使到了五六歲對黑漆漆的環境也會害怕,加上屏幕中過大的形象和逼真的音效,也很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
爸媽這樣做才對觀影時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發現孩子十分抗拒甚至大哭大鬧時,要馬上帶孩子離開并及時安撫他,短時間內不要再帶孩子來電影院。
錯誤六:觀影必備爆米花+可樂
爆米花、可樂似乎成了看電影時的標準配置,對于孩子也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盡管爸媽平時不讓孩子吃這些,但一到影院就無法拒絕孩子的要求。但家長需要 注意:爆米花和可樂在制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糖、人造黃油、色素、香精等不健康的輔助原料,不利孩子健康,大人也要盡量少吃。
爸媽這樣做才對隨身攜帶巧克力、小餅干、小蛋糕等小零食,或者給孩子準備一些水果、牛奶、果汁,代替爆米花和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