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專家告訴你怎樣輕松帶孩子
很多的新手父母都這樣反應,看電影?沒時間!約會吃飯?沒時間!逛街買衣服?沒時間!出去旅游?更沒時間了!有了孩子之后,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難道一睜開眼睛,就必須圍著孩子轉?其實,媽媽太關注孩子,不僅會失去自我,有時候也會害了孩子,造成孩子過于以“自我”為中心,或者無法擁有完整的自我等。
1.@用戶:孩子從幼兒園回來,讓他分享幼兒園的事情,他卻說,媽媽,我說了怕你生氣不開心,我告訴他,媽媽喜歡聽你說幼兒園的事情,不生氣!是自己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孩子這么小就考慮我的感受,怕給孩子造成心里負擔。
林怡:孩子不是顧慮你的感受才說這話,而是因為他擔心你生氣帶給他壓力才不肯說。他之所以有如此的想法,估計跟你們平時曾經給過他壓力有關。不管孩子說什么,不管他說出來的事情你們能否接受,都要策略地評價,否則,孩子與我們交流的通道就關閉了。應對的原則是,對事不對人,多站在孩子角度考慮他的感受。
2.@用戶:怎樣結合起來?孩子給誰帶?如果想看電影,想唱K,想旅行?
林怡:有的家長從孩子兩三個月開始就帶他一起去旅行,他們一樣可以享受一家三口旅行的快樂。而孩子,從小就習慣了跟著父母去旅行,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在其他方面也獲益許多。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關鍵是,我們自己不要以這種對立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如此,孩子便不再是“障礙”。
3.@用戶:寶寶:1歲7個月,男寶寶在家里玩總是要大人在身旁,經常他一個人沒勁還拉大人參與,大人一起身他就著急叫,不讓走。家里人多,從小就沒自己一個人呆過,并且他一動手就總是有人在邊上喝彩:寶寶好厲害之類的話。現在他也一做什么就抬頭朝大人看,示意大人:看我的。問怎么培養獨立玩耍?
林怡:首先,培養孩子獨立玩耍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逐步逐步地來。其次,家長也要注意,不要整個家庭都把孩子當成重心,否則,孩子習慣了成為家庭的重心,他就失去了自己獨自玩耍的機會,也會影響他的獨立性。我們可以視情況跟孩子玩一些分工的游戲,讓孩子感受到和我們有連接,同時又相對獨立。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比較善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我們可以不看孩子,猜他在干嘛。讓他逐漸習慣我們目光投向其他的方向,并不因此生起情緒而與家長糾纏。當孩子意識到,就算我們沒有看著他,也可以大家一起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他就不會那么在意你是否在注意他了。當然,該關注孩子一定要關注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