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寶寶們馬上就要進入校園了,不僅寶寶們沒準備好,連家長們也沒準備好。家長們非常擔心小寶貝們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要上廁所該怎么辦,不舒服了怎么辦,總之,媽媽們把該擔心的不該擔心的全給擔心了個遍。其實,根本沒必要啦,你們只要為孩子做好一下這幾項準備,然后剩下的就是信任孩子自己能夠做好就行了。
面對百十來個孩子,老師們縱使精力再旺盛,也是疲于應付的。吃飯最為在園期間重要的個人能力,也就顯得頗為重要了。
培養方式: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不挑食的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如少吃零食、多嘗試不同的食物、盡量讓孩子在吃飯時避免與游戲、打鬧或電視節目接觸等。
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外部世界,在家里習慣被寵著呵護著的孩子,突然面臨同齡人,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恐懼,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很多孩子一上學就哭鬧不止了。因此,家長們在入園前幫助孩子盡早建立與人溝通、交往以及樂于分享的能力。
培養方式:在孩子幼年時,家長便可以定期帶孩子去不同的場合,如小區花園、超市、私人聚會、游樂場、動物園等,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從而訓練出對新鮮人和事的敏感,不至于初次接觸時羞怯害怕。同時,讓孩子發現分享的樂趣,讓他們融入自己的社交圈子后,避免孩子上學后被冷落而變得內向孤僻。
午睡是很多孩子出生以來便養成的習慣,但初入園的孩子,對待陌生環境仍難免手足無措。
培養方式:逐漸訓練孩子單獨入睡的習慣,不要輕拍或唱搖籃曲,讓孩子對于午睡這一動作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時提前告訴孩子他可能面臨的幼兒園情況,如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睡覺、床和家里的不一樣等,讓孩子心有一定的預期。
很多家長擔心的是孩子在園期間便便的問題。這也是很多孩子的困擾,尤其是在3-5歲時,孩子已經有了模糊的性別概念,想便便卻羞于說出口是很多孩子的心通病。因此家長需要在入園前重點培養孩子自己便便的能力。
培養方式:讓孩子學會穿脫褲子,擦拭屁屁等,同時給孩子買一個兒童坐便器,多加練習。另外,家長們給孩子買衣服時,也不要買結構太復雜的花式衣褲,避免孩子難以解開。
飯前便后洗手、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等也是需要著重教育的內容。
學習工具:環保鉛筆(要教育孩子不能扎、咬)、繪畫套裝、小書包、卷筆刀、小玩具、兒童水壺等是必備的工具。
輔助工具:早教機、繪本等。像小天才早教機這樣的早教產品,其中的內容根據入園前后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涉及安全、情商、智力、思維以及語言等入園必需的知識,可以讓孩子在玩樂中實現潛移默化的學習,家長教育起來也可以更輕松。而繪本作為孩子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則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