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 導致孩子學習迷茫的三大因素
&bsp; 在不同的年齡段,學生們對待學習的心也是不一樣的,尤其是當孩子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的心態也會發生轉變。逐漸出現不適應、不想學的情況,那么,這時各位家長就要站出來,積極的為孩子之路,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那么,大家都知道會導致孩子學習迷茫的因素有哪些嗎?
學習上的不適應,究其原因是于學習策略的不當引起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博而不專,顧此失彼:大學在許多學子心中無疑是知識的海洋,許多同學在入學前都可能把大學勾畫成為一個&ld;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rd;的讀書天堂。于是一旦進 入這個&ld;天堂&rd;,就迫不及待、漫無目的和不加選擇地去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而不管對自己有用無用,認為廣博就是好,并且也不考慮自己專業的特點盲目地去看 一些外專業的書。甚至因此而疏忽了本專業的學習。這看似博學,實際上卻是濫而不精,博而不專。這種沒有選擇,沒有目的的廣泛閱讀往往會造成&ld;丟了西瓜,撿 芝麻&rd;的后果,顧此失彼,不僅沒有學好本專業知識,外專業的課程也收獲寥寥。
重了書本,忘了老師:相對于中學,大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大學生有了更充足的業余時間。除了集中上課外,其余的時間都是自己支配,這就使得大學生的學習 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大學生的學習也從以聽教師講授為主變為以自學為主。但這種自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在自學一些外專業書時,大學生往往 不能深入了解專業的性質,不能掌握該專業的特點,把握不準學習方法,卻生搬硬套原先的學習方法,因此往往只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種時候卻很少有同學去向 身邊的諸多有經驗的老師求教,不能充分地吸取和利用教師身上豐富的知識資源,學習他們多年積累的學習經驗。因而造成學習不得要領,學習效率和效果較低的狀 態。
論應用,權重失衡:當代的大學生受社會經濟浪潮的影響,往往推崇實用主義,認為所學的東西一定要能馬上應用到實際領域中。很多論性學科專業的學生對其 本專業的學習提不起興趣,認為學了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多少價值。他們往往熱衷于一些應用性較強的熱門專業,如法律、英語、計算機等學科的自學考試,趨之若 鶩,而很少去兢兢業業研習本專業的論知識。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論性知識與應用性知識學習的關系。有的學生只知道學習書本上的論知識而不會應 用于實際,到了實際中往往不能把所學知識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而那些只重視應用性知識學習的同學在真正的實踐中又往往會發現于論基礎知識的缺乏而不 能得心應手。這些都是于沒有認清論性學科與應用性學科之間的關系,論性知識與應用性知識的學習處于失衡狀態而產生的學習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