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補習成績卻年級第一 他媽媽是這樣做的
&bsp;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始終堅信&ld;贏在起跑線上&rd;的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孩子成績,但是很多時候,這種方式方法并不能完全奏效。所以說,靠補習就能讓孩子成績優秀嗎?答案顯然不是,下面一起去看看年級第一的孩子的媽媽都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吧。
K是個非典型的上海媽媽,雖然在擇校上,她也折騰了一番,但她從不讓孩子參加課外學科輔導,也不迷信奧數。即便如此,目前讀初預班的孩子成績排名年級第一,還有時間學小提琴和西班牙語。
K的教育很有一套,總結來說就是:在良好的親子關系基礎上,充分信任孩子。關于&ld;孩子學習習慣培養&rd;的話題,聽聽她怎么說。
一、四個方面培養學習習慣
孩子的教育總是我們這些當媽的最熱衷討論的話題。經常有朋友問:孩子的學習習慣怎么培養?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每個家長背后的訴求卻大相徑庭。有些孩子做作業拖拉,有些則思想不集中錯題率高,等等。我認為,所謂的學習習慣應包括以下四點,而所謂的&ld;培養&rd;也應該從以做到這四點為標準。
1 尊重權威,愿意受教的心;
2 提高專注力;
3 能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任務;
4 時間管能力。
二、情商對學習習慣培養的影響
雖說是學習習慣,其實跟孩子的情商和親子關系有很大的關系。怎么說呢?家有學童的家長一定知道,老師都會布置作業,為什么有的孩子能夠認真記住?有的孩子什么也沒記住?老師要求孩子更正的地方,為什么有的孩子不太會重復同樣的錯誤?而有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錯了又錯呢?除了心智成長快慢的不同,孩子對權威的順從和信服程度也導致他從內心愿意聽從還是置若罔聞,甚至對抗。
我家孩子小時候沒上過早教班,學了個象棋,還在上了3次課后就放棄了。但是我一直非常慶幸在他4歲的時候上了一年的情商課程,讓他能夠很好地處自己的情緒,也能很好地解別人,省去了非常多內耗。有家長一定會問:&ld;這跟學習習慣的培養有關嗎?扯得也太遠了,太玄乎了吧。&rd;但是我還是想告訴家長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慢慢離開我們去面對這個世界,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別人對他的評價;如何處沖突;如何能正面地接受別人的建議等等都會影響他每天上學的心情。
當他們聽到別人(包括同學和老師)指正他們的錯誤時,能夠智地接受,并不會引發幻覺說別人這樣或那樣說他是因為不喜歡他,那么他就會非常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從而走上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
三、幼小銜接,讓孩子愛上學習
上學前到底要不要練寫字?要不要學拼音?要不要學……?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的幼兒園是教拼音的,我母親當時幫我帶孩子,也是買了一本描紅回來給孩子寫。但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不要盯著他檢查每天記住了多少,如果家長放松心情,每天像唱兒歌一樣跟孩子一起念拼音,換著花樣玩,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慢慢就記住了。最近看到有人說:&ld;學習不可能是一件開心的事&rd;,但是我要告訴家長,孩子小時候的學習就是要把它變成好玩的事。
寫字怎么玩啊?我的經驗就是沒有硬性指標,寫唄,高興寫就多寫,心情不好的時候不想寫就不寫,不會因為他一天不寫字就導致上學會被老師批評,這完全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兩件事。孩子都是有上進心的,只要我們多肯定,多鼓勵,他們是愿意按照我們的建議做的,前提是好的親子關系,一定要有好的親子關系!
親子閱讀怎么讀?我們家的親子閱讀很早就結束了,因為他是個對形狀非常敏感的小孩,很早就認識了很多的字,所以他很小就開始自己讀書,我曾經試圖引導性地要求他復述故事,他拒絕了,我也就隨他去。只要他還愛看書,愿意來跟我分享他看的東西,我就不能因為要時時關注他讀懂了多少而讓他排斥讀書。對于這件事我也糾結過非常多次,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我仍然覺得保持孩子讀書的興趣是最重要的。
專注力怎么培養?不需要特別培養,當他玩他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別干擾他就可以了。什么是干擾?一會兒問:&ld;寶寶,要不要喝水?&rd;一會兒說:&ld;應該這個樣子玩更好……&rd;等等就是干擾,順著孩子的思路陪著他玩,而不是時時緊繃著教育他做到最好,玩到最好就足夠了。
四、學習成績重要嗎?有沒有盡力而為最重要
孩子上學后幾周,我就告訴他:&ld;學習可以讓人更聰明,做更多的事,所以學習是每個小孩必須的任務。但是上帝給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如果他賦予你很高的智商,那么也就意味著他要你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上帝賦予你很好的天賦,而你偷懶沒有好好利用,那么你是浪費了上帝給你的禮物,他會傷心。但是如果有的人就是不聰明,就是不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成績,那么他同樣是有價值的,比如超市的工作人員、一些環衛工人等等,雖然他們沒有讓人羨慕的學歷,但是他們同樣對這個社會有貢獻。所以說,學習成績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 你有沒有盡力而為才是最重要的。學習不是為了給別人展示你能不能干,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成長為一個有知識,對社會更有貢獻和價值的人。&rd;
我不知道在他6歲半的年紀是不是完全明白了我說的這段話,但是我想他應該是對自己評估了一下,覺得自己應該是哪類人,應該怎樣對待學習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