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小情侶”相約開房,小學生早戀需重視(2)
未成年人早戀 已是普遍現象
聽到這則新聞,裴瑾瑩十分震驚,&ld;小學生拉手去開房,所幸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但這事兒不能不引起家長們的警醒。&rd;
裴瑾瑩說:&ld;雖然我們不清楚兩個小孩開房的最終目的是干什么,我們寧愿相信小男孩只是單純地為了照顧小女孩才去開房的,但我們對此卻不能不防。未成年人早戀已經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rd;
王麗華透露,現在在小學五六年級,經常會遇到有男生說誰是誰的對象,誰跟誰好,更有甚者,還有男生因為同時喜歡一個女生而發生爭風吃醋的事兒。
早戀是內在情感缺失的表現
未成年人早戀令教師和家長感到焦慮和不安。那么,該如何正確對待并處未成年人早戀,才能讓未成年人順利度過青春期?王麗華表示,解決未成年人早戀問題,還需要從早戀的成因入手。
王麗華分析認為,未成年人早戀是內在情感缺失的一種表現。孩子無法從家長身上得到關愛呵護和支持,就會選擇從家人以外的他人或經常與其接觸的人身上尋求,從而對他人產生了情感上的依賴。
未成年人早戀也源自對家長教育模式的不滿,是一種無聲的反抗。許多家長視早戀如猛虎,談戀色變、談性色變,不正確面對孩子們的早戀,不能性對待處。有時孩子們與異性交往,只是對異性有些好感,不見得都是早戀,可家長們卻不這樣認為,簡單粗暴地將其視為洪水猛獸,不擇手段地予以制止,結果導致家長越不讓做,孩子越想去做。
還有就是因為接觸了不良的音像信息,未成年人心懷好奇而刻意進行模仿。有的是因為愛慕虛榮,無法從父母處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他人卻能給予,因此與他人保持一種親密關系。有的是因為異性交往給自己帶來了一種身心愉悅,因此刻意與異性保持接觸交往,以便享受這種愉悅。
家長應及時修復與子女的關系
裴瑾瑩表示,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營養狀況普遍良好,身體發育加快,性早熟,性意識開始萌芽并躁動,過早地產生了與異性接觸的強烈要求。這都是孩子們的正常生表現。
裴瑾瑩說,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雖然他們從年齡上說還是未成年人,但其實,他們的心成長和所掌握的知識早已遠超過我們想象。
因此,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性心、性生教育要及時跟上,多向孩子們傳授一些性啟蒙教育和專向教育,教孩子們正確處與異性交往,特別是要教孩子們,特別是女孩學會自我保護等相關知識。
王麗華建議,家長要及時修復自己與子女間的關系,讓孩子們從內心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和支持,在情感上對父母有一種依賴。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近期容易實現的目標,讓其在進取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將關注點引導到學習上。
簡單粗暴不可取 溫和引導更有效
一旦發現孩子早戀,家長該如何正確面對處?裴瑾瑩說,早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們處事情的態度。許多時候,發現孩子早戀后,很多家長很難保持冷靜和智,特別是女孩的家長。許多家長聽聞孩子早戀都會很震驚,感到羞辱、憤怒,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處起來往往相對簡單粗暴。這樣不但無法制止,反而還會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去尋找一切機會進行嘗試。
王麗華說,早戀易疏不易堵。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有早戀苗頭時,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訓斥,不要亂給孩子扣早戀的&ld;帽子&rd;、亂貼早戀的&ld;標簽&rd;,而是要多了解他們的需求,及早發現問題并妥善解決。
裴瑾瑩建議,若發現孩子早戀,家長要智冷靜,盡量用溫和的語氣和正確的方法去積極引導孩子處異性關系。如果不能,最好尋求心專家或老師的幫助。許多時候,父母不好說的話,第三方更好談,更便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