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網上做作業好還是不好,是創新還是負擔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網絡學習東西了,老師也利用網絡和學習進行交流了,那么如果老師在網上給小朋友布置做作業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下面一組討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剛剛開始學讀書寫字的小學生們,寫作業的地方搬到了網上,這是南京三條巷小學的教改實踐內容之一,按照《南京市數字化校園建設評估標準》,必須&ld;有學生在線學習的記錄&rd;,但這一方式一開始推行就引起了家長[微博]的吐槽,有的叫好,有的反對。小學生網上做作業,是創新還是負擔,是趕時髦還是丟棄傳統,小學生過早介入網絡,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如果你是家長,這事你怎么看?(11月4日《揚子晚報》)
老師給小學生布置&ld;網絡作業&rd;,的確能開闊學生視野。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搞&ld;一刀切&rd;,&ld;上網寫作業&rd;如果演變成為必須的任務,就容易變味變質,進而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首先是容易加重低收入家庭的負擔。雖然許多家庭都有了電腦,但有電腦能上網的家庭并不是全部,學生也不全是城里的;即使是城市,也不是家家都有電腦,家家都有條件上網。如果老師一味追求教育潮流和時尚,硬性布置&ld;網絡作業&rd;,就會對學生家庭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留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做題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ld;上網寫作業&rd;雖然具有評估迅速、可以遠程對比等優點,但也具有忽視運算過程、可溯性差等缺點。這實際上會掩蓋學習的問題,提高了效率,但影響了效果。可以說,&ld;上網寫作業&rd;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有助于老師的教,但是并不利于學生的學。
教育和教學的主體永遠是學生,評價的唯一標準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利用網絡和計算機,可以很快地對客觀題進行評估、統計,其效率遠遠高于手工操作。但網絡也是把雙刃劍,如果強制要求作業在網上做,并不科學。因此,對&ld;上網寫作業&rd;更需要慎之又慎,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而不能過分看重形式,搞一刀切,把網絡作業變成&ld;強制性作業&rd;或&ld;死作業&rd;,而讓作業失去了本來意義。
傳統的東西更有益人的成長
網絡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隨著網絡全面進入人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革命性變化:網上購物、網上看病、網上寫作。可謂一&ld;網&rd;無前。這是人類文明之成果,科學技術進步之體現。但在小學生中推行&ld;上網寫作業&rd;,還真的有必要討論一番了。不過在筆者看來,弊多利少。
如今的小學生都是幾歲、十來歲的年齡,從學習的角度來說,他們正處在啟蒙階段、基本功訓練階段。對于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不是讓他們多用筆寫作業,而是讓他們上網寫作業,對于學生和教育本身來說,恐怕也只能叫:&ld;沒學會走,就學著跑&rd;,這對學生并無益處。
不僅如此,網絡上的信息極為復雜,小學生的控制力比較差,讓小學生上網寫作業,且不說若時間長了,不可避免會產生依賴心,只要是做作業都會指望在網上完成。還可能會在做作業之外,看一些八卦,看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到頭來怕是作業做不了,學到了不少不良的東西。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讓他們用原始、傳統的方式學習,才更有益于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