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遇到學習疲勞應該怎么解決
很多家長都反應自己的小孩學習確實挺用功的,不過就是學習的時候不能集中,不能學習很長的時間,有時候小朋友自己也盡力了,可是也總也做不好,下面就讓專家來幫我們解答一下吧。
近來我自己感覺到學習不能持久,容易打嗑睡,特別的感到疲勞。其它這種現象也并非我一個,還有其他的同學也有這樣情況,大家推舉我來向您請教。學習疲勞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消除好嗎?
學習疲勞是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逐漸降低并伴有渴望停止學習活動的生和心現象。出現學習錯誤增多,學習效率下降,生失去平衡等。大學生學習疲勞主要分為生疲勞和心疲勞兩種。
(一)生疲勞。大學的學習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有的大學生每天學習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特別是臨考前,突擊復習、通宵達旦,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頭、頸、臂、背等部位的肌肉會產生痙攣、麻木、酸脹、疼痛等現象,四肢動作不準確,眼球發疼發脹、頭暈目眩、無精打采、瞌睡不斷等。
(二)心疲勞。心疲勞一般是于長時間從事心智活動,大腦未得到休息而引起的。特征是感覺活動器官機能下降,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失眠、情緒躁動、憂郁、易怒、學習效率下降,缺乏必要的休息與調適,大腦皮層興奮區域的代謝逐步提高,持續較長時間的學習,消耗過程超過恢復過程,腦細胞處于抑制狀態,出現疲勞。大學生在學習中,心疲勞是主要的。
學習疲勞是一種自我保護性機制,經過適當的休息即可得到恢復,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不會造成什么影響。但若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勉強讓大腦有關部位繼續保持興奮,就會導致大腦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失調,嚴重的還會引起神經衰弱。
造成大學生學習疲勞的主要原因有:學習時間過長,不注意勞逸結合;學習內容難度太大;睡眠時間不足等等。
(一)善于科學用腦。現代科學研究揭示人的大腦兩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大腦的左半球與邏輯思維有關,主管智力活動的計算、語言、邏輯、書寫及其他類似的活動;大腦的右半球與形象思維有關,主管想象、視覺、音樂、韻律、幻想及其他類似的活動;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地運用一側大腦半球,則相對地容易產生疲勞。因此,應根據大腦兩半球的不同分工科學用腦。如在從事計算、語言、邏輯、書寫等活動時穿插娛樂、體操、繪畫等活動,消除疲勞。
(二)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ld;一張一弛&rd;是文武之道,學習一定時間后,就應休息片刻或改作其他事情。
另外,每天還應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因為&ld;睡眠是最好的休息&rd;,酣睡醒來,頭腦清醒,精神振奮,疲勞煙消云散。一般認為,對大學生而言,每天至少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當然,個體差異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遵循人體生物鐘規律。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在一天中,生物鐘能在上午7-10時,逐漸上升,10時左右精力充沛,處于最佳工作和學習狀態,之后趨于下降;下午三點再度上升,到晚上9時又達到高峰;11時過后便又急劇下降。
現實中,不同人的最佳學習時間分配也有一定的差異,大學生可在自己的&ld;黃金時間&rd;段安排從事自己感興趣或難度較大的課程的學習,這樣也可避免疲勞的出現。
(四)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盡量布置得干凈潔,使人看后感覺心情舒暢。不在有剌耳噪音的地方學習,避免心煩意亂,焦躁不安;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學習,避免頭暈目眩,出現視覺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