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喜歡語文,詩一樣的童年國學教育
中華上下五千年來文化精髓的積累,就是一片又一篇的國學經典,可是同時也是孩子最怕的語文課,到底語文課究竟有什么可怕?語文學科究竟該怎么學?晦澀難懂的古文該如何讓現在的孩子喜歡?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解決父母老師都頭疼的問題。
盡管語文是母語課程,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卻越來越淡。&ld;我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封閉性、學習方式的單調性和評價結果的受挫性造成的。&rd;孫雙金校長說。在昨天的論壇現場,北小學生們精彩的古詩詞表演讓所有參會代表驚嘆,即便是剛入學2個多月的一年級新生們,背起《弟子規》都游刃有余。
&ld;現在很多家長忙著把孩子送出去上各種興趣班,但其實學到的往往是一種枝椏型的知識,這種知識缺乏文化的根。而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教育應該在孩子的心里播種,要讓孩子學習種子型的知識,種子型的知識是有生命力的,能夠讓孩子自我成長。&rd;孫雙金校長告訴記者,《12歲以前的語文》就像是種子,為孩子們的一生奠基。
&ld;人們常說&ls;吃什么就會變成什么&rs;,我們讓孩子們多&ls;吃&rs;經典文化,希望培養打造沉穩、大氣、有翩翩君子風度的&ls;詩樣童年&rs;。&rd;孫雙金校長表示,學校每周有7節語文課,老師們拿出了三分之一的語文課時讓學生學習這套校本教材,要求老師多以講故事的形式教授,讓孩子更樂于接受。
&ld;12歲是一個分水嶺,12歲以前的孩子記憶力比較強,應引導孩子多背誦;12歲以后孩子的解能力在加強,將側重對文學作品的領悟。&rd;據孫雙金校長告訴記者,北小全體語文教師在眾多專家指導下,編寫了北小《12歲以前的語文》系列語文校本教材,目前已有上百所小學采用推廣。這套書共有6本,每個年級一本。每本書分為《國學篇》、《古代詩詞篇》、《現代詩歌篇》、《兒童文學篇》幾個篇章。記者翻開書發現,《弟子規》、《三字經》、《笠翁對韻》、《論語》、《大學》、《中庸》等大量國學文章都編入其中。
孩子的學習中多了一套書,會不會增加學業負擔?孫雙金表示,對學生的要求是每天積累,熟讀成誦,做基本解,以積累豐富為主。讓孩子背誦這些經典,也要有一定的方法,要抓住記憶的規律來背。
&ld;首先,不能讓孩子長篇大論來背,要多給孩子背誦古文、詩詞,因為人的大腦適合背短句,4個字、7個字都比較符合孩子的記憶密碼;其次,不要搞死記硬背,在背誦時要讓孩子也能有所解;再次,小學生的背誦不能搞暴風疾雨式,而是要循序漸進、少量地背誦,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最后,家長可以讓孩子按照周期來背。比如以一個星期為一周期。第一天背誦一首,第二天在背第二首前把第一首再過一遍,第三天在背第三首時再把前兩篇復習一遍,以此類推。滿一個月時再把這個月所學體過一遍,這樣的記憶就會比較牢固,解也會深刻點。&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