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孕媽媽產檢最常見的四大誤區
&bsp; 產檢,顧名思義就是生產前的檢查,科學做產檢將能夠及時了解孕媽媽的身體狀況以及胎兒生長發育的情況,以確保母親和胎兒的健康和安全。但是,在產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認知誤區,倘若不及時糾正,很可能影響到自身以及胎寶寶的健康哦!接下來,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孕婦產檢最常見的四大誤區吧!
鄰居阿姨在小區碰到我的時候,忍不住開始嘮叨:
她家的寶貝女兒前段時間懷孕了,可是近期做四維彩超的時候,發現胎寶寶心室有兩個回光點。實在是放心不下,就又找了一個熟悉的醫生又做了一次B超,確定回光點的確存在。這個醫生安慰說這種情況很常見,強回聲點是一種超聲表現,不是心臟畸形。可是產科醫生看了結果之后分析說這種心室回聲點的情況的確很多見,臨床結果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胎兒大了就自動消失了,也有的會是先天性心臟病的表現,還有可能是染色體有問題……她和女兒依舊不放心,于是又做了胎兒多普勒來專門看看胎兒的心臟問題。這回的檢查結果終于得到了醫生比較肯定的回答,回光點會好的。
我聽了也跟著舒了口氣,這樣的結果真的很好啊。阿姨為什么還有些悶悶不樂呢?
阿姨跟著嘆口氣,說:&ld;真是為子女操不完的心,現在又開始擔心這個問題了。都說孕期不能做那么多次B超,對胎寶寶不好。可是我家閨女從懷孕開始到現在已經29周,前前后后做了快十次B超了。你說會不會影響到我的小外孫健康啊?&rd;
孕期對于女人來講真的是非常特殊的時期,一個身體中孕育著一個小小的生命,母子合體營養與共,健康與共的感覺也真的很神奇。在孕期中,胎寶寶的健康情況究竟如何,是準媽媽們最為操心的問題之一。可是胎寶寶在腹中,除了胎動能夠感覺到他/她的存在之外,其他的情況究竟如何,是需要專業的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儀器的檢測才能夠知曉的。所以孕期的產檢對于每個準媽媽來講非常重要。可是,在產檢中有許多所謂約定俗成的觀念其實是有認知誤區的,準媽媽們一定要科學的對待,而不是盲目的偏聽偏從,從而影響了自身和胎寶寶的健康。
現在的藥店里把早孕試紙以及驗孕棒擺放的琳瑯滿目,似乎大家都知道只要&ld;好朋友&rd;不來,就直接去買一個回來確定下。如果是&ld;兩道杠&rd;出現,就說明自己懷孕了。
當初我懷孕大寶的時候也是如此,現在想來也是自己的粗心大意。因為發現例假特別的少,所以去藥店要買益母草顆粒之類的做輔助,結果找零的時候熟悉的收銀員開玩笑建議說要不那個試紙測一測?也就無所謂的拿了一個回家,一測就嚇了一跳,居然出現了兩條線。
這才慌慌張張往醫院跑,孕早期出血可不是好征兆。掛號、排隊,好容易見到醫生,自述病情說&ld;早孕出血&rd;,醫生一臉嚴肅反問:&ld;你怎么確定自己懷孕了?&rd;我一臉蒙圈:&ld;早孕試紙啊!&rd;醫生答復:&ld;早孕試紙并不能完全代表你就是懷孕了,通過抽血才能判斷。&rd;一張抽血單據開過來,我乖乖的去驗血了。檢查結果出來,醫生依舊嚴肅:&ld;只能說明你可能早孕,但是因為出血所以沒有辦法判斷是否宮內孕。所以再等一周你來做個B超檢查吧!至于出血的問題,需要確定是否宮內孕后才可以用藥,回家靜養為主。&rd;直到一周后才確定宮內孕,并且開始補充孕酮。
所以,要判斷自己是否懷孕,最好還是經過醫生確診。如果在自己檢查出現兩道杠之后沒有其他異常情況,那么就在懷孕45天左右到醫院進行B超檢查,來排除宮外孕的情況。同時最好檢查孕酮情況,確定是否有先兆流產的危險。
在國內一旦確定懷孕,就可以著手建立圍保卡了,然后根據圍保醫生的安排,逐步根據孕周的情況進行不同內容的檢查。產前檢查的次數和時間間隔是有科學依據的,有規律的產檢能夠檢測胎寶寶的生長發育和準媽媽的生身體狀況,有利于最后的安全生產。
在醫院經常還會遇到這樣一類孕婦,在最后的沖刺階段發現異常才來找醫生。產科醫生要其產檢記錄,才發現一無所有。不得已要做一系列產前檢查,才發現有重大問題導致&ld;卸貨&rd;不易。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個孕婦,她本身是有心臟疾病的,本不能懷孕,可是還是懷了孕,到孕中期發現自己渾身不適才到醫院,可惜醫生不是上帝,最終也是回天無術。其實如果早些按部就班的進行檢查,也許還能夠防范一二,只要能夠度過孕中期,哪怕是立即剖腹生產也可以在新生兒病房安然度過。
基本上個孕期需要十四次的檢查,時間安排大致為:孕早期1-2次,孕中期每4周一次;孕晚期在孕36周之前,每2周一次,孕36周之后,每1周一次。每次檢查的安排各有重點,遵醫囑就好。這樣可以按部就班的排除各種隱形的問題,迎接健康寶寶的到來。
有些老人可能會很不在意產檢,認為自己那代人當初并沒有做什么檢查,不是都生下了健康寶寶嗎?現在的很多檢查價格那么貴,分明是變著法子要錢的,所以不檢查也沒有什么問題。尤其是孕中期的幾項檢查,唐篩、大排畸、糖篩等,很多孕婦檢查過之后都是正常的或者叫做&ld;低危&rd;,因此更認為這些檢查沒有必要。其實所謂的排除與篩查,就像大海撈針,怕就怕&ld;萬一&rd;而已。
我有個朋友懷孕,孕16周醫生建議她做了唐篩,結果顯示&ld;高危&rd;,醫生通知她做進一步的羊膜穿刺的檢查,忐忑中等來結果是&ld;未見明顯異常&rd;。于是她逢人就說醫生聳人聽聞,故意讓孕婦多花錢而已,因為即便唐篩結果正常也顯示是&ld;低危&rd;,不管怎樣都是&ld;危險&rd;。
誠然,唐篩檢查只能幫助孕婦判斷胎兒患有唐氏癥的幾率有多大,但不能明確胎兒是否患上唐氏癥。但是一般情況下,醫生會根據孕婦所做的其他各方面的檢查以及孕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等綜合情況來判斷&ld;低危&rd;的安全系數,最大可能的讓孕婦安心。但是如果唐篩檢查結果為&ld;高危&rd;,就必須通過無創DA或者羊膜穿刺來排除唐氏癥的可能性。這些都是本著對胎寶寶負責的態度來做出的判斷。
所以這些檢查就是防范&ld;萬一&rd;的幾率而已。當然,孕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做這些檢查,而且很大可能也會誕生下健康寶寶,一切在于自己的選擇和心態的強大與否。而我的建議是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做,但要放松心態,沒有必要過度草木皆兵,胎寶寶遠比我們想象中強大。
大家都知道順產好,不管是對胎寶寶還是對產婦自身的恢復。所以即便生產痛是十級痛,可能會痛上幾天幾夜,但準媽媽為了寶寶更好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并堅持順產。這是母愛的偉大,也是真愛的奉獻。但是生產這個問題不是自己主觀意愿就能夠如愿以償的,要根據孕婦和胎寶寶的綜合指標來判斷生產方式,而決定這種生產方式的是專業的醫生。
我家的兩個寶貝都是剖腹產所生,對于沒有經歷生產痛且當初非常想要順產的我來講,是一個不小的遺憾。但是看著兩個寶貝都在健康茁壯的成長,那種幸福感很快就淹沒了曾有的小遺憾。大寶非常不符合順生標準,臀位、臍繞頸、胎心過緩,在我還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的前提下,在孕38周的時候胎心監控總是不過關而擔心他宮內缺氧,忽然就被醫生建議剖腹產生出來了。那個時候我是那么想要順產,一直在學習順產的呼吸以及用力方法,體重增加范圍不大,所以我一直給自己打氣一定能夠順利生下寶貝。可惜現實殘酷,只能接受。二寶的時候也就沒有了順產的想法,只是努力養胎而已。
其實順產固然經過產道的擠壓對寶貝成長有利,但是如果不具備順產的條件而做一味的堅持,殊不知只會在無形中增加胎兒的危險系數。相信醫生的判斷很重要,,自己也要有基本的常識,但凡對胎寶寶不利的舉動不要輕易嘗試。
至于鄰居阿姨所擔心的B超過多是否影響胎兒健康的說法,主要源自于很多人認為B超是有輻射的。其實超聲波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的。你看醫院里做B超的門口總是人山人海,那些B超檢查的醫生一呆就是一天半天,也不見有什么特別的防護不是?
而對胎兒真正有影響的是X射線,于X線的&ld;電離作用&rd;和&ld;生物效應&rd;,胎寶寶對X線非常敏感,從而可能導致細胞染色體畸變。所以在個孕期,準媽媽是一定要遠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