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產檢要做哪些檢查 產檢當心3個誤區
媽媽們十月懷胎,對腹中的胎兒傾注了所有的愛與關懷,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健健康康。那么,既然如此,各位孕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孕期是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除了補充必須的營養之外,堅持做孕檢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里,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孕期產檢需要做的檢查項目,以及產檢的三個誤區,快來了解一下吧。
新生兒的誕生本該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年輕母親祝女士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她的寶寶在一歲多時還不會說話,后來經檢查被發現雙耳畸形,而且幾乎完全沒有聽力。隨后,她以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權為由,將曾替她進行產檢的某醫院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對此案作出了一審判決,依法駁回了原告祝女士的訴求。為了避免上述悲劇的發生,常規產檢需要做哪些呢?
孕期產檢要做這些檢查
[孕12周-TCT檢查]
意義:篩查宮頸病變,因為宮頸惡變病程很長,而且惡變前病變的時間也長,如果能早期發現,是可以康復的。由于妊娠會加速病情,還是建議盡早檢查。
[孕12周-甲功篩查]
意義: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比正常人群要高,甲減或甲亢容易導致孕婦流產,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甚至智力也會有影響。所以,在孕早期建議篩查,孕期可以通過藥物,安全治療。
[孕12周-NT]
意義:NT篩查是通過彩超測量胎兒頸后透明帶厚度,并通過胎兒頭臀長進一步核對孕周是否準確。能夠及早發現染色體高危因素,為中期進一步的產前診斷提供充分依據。
[孕15/16周-產前DS檢查]
意義:DS檢查即為唐氏綜合征篩查。針對年齡
[孕20周-24周B超篩查大畸形]
意義:B超檢查是產檢中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分別在孕20周和孕24周進行兩次排畸檢查,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在胎兒生長的過程中動態地進行診查,增加篩查的準確度,更大化降低畸形兒的產生。
[孕24周-OGTT]
意義:OGTT即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孕中期以后,孕婦體內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部分孕婦會出現血糖代謝異常,因血糖異常可對胎兒及母體有較大的影響,葡萄糖耐量實驗可及時篩查出血糖異常的孕婦,以便孕期給予更好的監測及指導。
[孕34周-陰道B型溶血性鏈球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意義:如果孕婦攜帶B型鏈球菌,胎兒分娩時經過產道可能會引起感染,引起新生兒重癥肺炎、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因此產前對B鏈做藥敏實驗,測出對哪一種藥物敏感,在準媽媽臨產時就可以針對性地用藥治療,尤其是針對順產的準媽媽,可以降低絕大多數的新生兒感染率。
孕期產檢的3個誤區要當心
誤區1:早期不用去醫院檢查,用早孕試紙確認懷孕就行。
醫生解讀:調查顯示,孕婦對孕早期檢查不夠重視,早期產檢率僅為48.59%,有51.41%的女性做第一次產前檢查的時間是在懷孕12周之后。一些孕婦認為早期不用做檢查,到3個月以后建檔時再好好查就可以,還有些孕婦認為早期是胎兒生長的關鍵期,還是不要做B超了,以免對胎兒造成影響。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研究表明,孕早期檢查是篩選高危妊娠、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期死亡率的關鍵。因此,孕媽媽應提高對孕早期檢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懷孕早期到醫院做的檢查主要包括:
1、做檢查確認懷孕。
2、進行B超檢查,排除宮外孕。一些女性停經后出現少量陰道流血,以為是先兆流產,盲目保胎,最后出現宮外孕破裂、腹腔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癥狀。
3、測量基礎血壓,孕早期或未孕時的血壓,對于妊娠中晚期的血壓升高程度的判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4、了解孕媽媽孕前已經患有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這些均有可能影響孕期母兒安全,因此懷孕早期,應讓醫生充分了解孕婦的基礎病史。
誤區2:產檢一定要找大醫院和主任醫師。
醫生解讀:這個誤區在準爸媽中普遍存在。現在的小夫妻大部分都只能生一個孩子,一旦懷孕,就去最大的醫院產檢,還想方設法找最有名的主任醫師。其實,孕媽媽們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大醫院人滿為患,主任醫師又要等待很長時間。對于一般的正常產檢,在縣、區、市一級的醫院就可以了,如果有問題,再去省一級醫院就診。一開始選擇正規的醫院、離家較近的、就診條件較好的就可以了。也建議孕媽媽盡量在同一家醫院做產前檢查,這樣能夠方便醫生全面地掌握病情,做出更好的處理。但是唐氏篩查、孕婦心臟B超等建議去較大的醫院做。
誤區3:不必在意產前檢查的次數和間隔,有時間去就行。
醫生解讀:你會按醫生規定的時間去產檢嗎?在現代,大部分孕媽媽都身在職場,在孕育寶寶的同時還要兼顧工作,因此不一定完全按醫生規定的時間去產檢,也有些孕媽媽因為不想動、天氣不好、產檢沒啥作用等理由擅自修改醫生安排的產檢計劃。我經常在門診見到,兩個月沒來產檢的孕婦胎兒發育遲緩,比正常孕周小1個月,或孕婦血壓升高危及母兒安全等現象。還有些孕婦又會特別緊張,在醫生兩次預約之間自行增加產檢次數,或今天在這個醫院產檢,明天在那個醫院產檢,事實上,這也是不必要的。研究顯示,額外地增加產檢次數,并不能改善妊娠的結局。
其實,產前檢查的次數和時間間隔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國根據自己的國情、醫療技術的發展水平制定出了相應的產前檢查方案,這樣的安排能更好地監測胎兒的生長發育和母親的生理狀況,從而判斷是否適宜繼續妊娠,評估妊娠的安全性。
以大排畸檢查為例,一般來說,檢查的最佳時間是懷孕18~24周,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太早的話,胎兒畸形沒有表現出來,太晚的話,胎兒已經長大了,而且羊水比較少,檢查的成功率都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