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會影響胎兒發育 胎兒健康發育遠離哪些因素(2)
胎兒產生的多種生長因素對胎兒的生長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十分活躍。研究揭示,有一族低分子量的多肽類生長因子對胎兒的生長有重要作用,可刺激多細胞的分裂,其在臍血中的濃度與新生兒的身長、體重和胎盤的大小、重量成正相關關系。
神經生長因子和上皮生長因子具有促進某些特定器官和組織生長和成熟的作用。上皮生長因子能促進多種細胞的分裂,并且能加速胎兒肺的成熟發育。神經生長因子可促進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
腎臟的存在是胎兒正常生長所必需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人推測,腎臟在維生素D的活性衍生物的產生中有著重要作用,而這種活性衍生物是胎兒骨骼生長所必需的一種因子。另外,腎臟與生長激素的降解和排出有關,因而可能參與生長激素的濃度和活性的調節。
母體的任何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對胎兒生長均可產生不利的影響。凡使母體缺氧造成的胎兒供氧不足的疾病,如貧血、心臟病、慢性腎小球腎炎等均可造成胎兒生長遲緩,嚴重者可致流產,甚至死亡。影響胎兒生長最常見的疾病是母體心血管疾病,通過干擾子宮-胎盤血循環,進而影響胎盤的物質交換,致使胎兒生長緩慢。
有些病原微生物可以穿過胎盤屏障直接作用于胚胎;有些微生物并非直接作用于胚胎,而是影響母體和胎盤,引起母體發熱、缺氧、脫水、休克等或引起胎盤功能改變、胎盤屏障破壞,從而間接影響胚胎的生長和發育。
風疹病毒和巨細胞病毒不僅能引起胎兒生長遲緩,而且可引起胎兒畸形。
風疹病毒是最早被發現的一種生物致畸因子。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約有15%~20%的胎兒出現白內障和心臟畸形,還可出現小頭、小眼、先天性耳聾等畸形,妊娠中、晚期感染風疹病毒,可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系統和耳的功能發育。
巨細胞病毒是通過胎盤屏障直接作用于胚胎,感染時間越早,危險性越大。最常出現的畸形時小頭、小眼、腦積水、先天耳聾、智力低下等。這種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較高。
單純皰疹病毒常致小頭、小眼、短指(趾)、心臟畸形、晶狀體渾濁。腦積水、腦發育不全。此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頗高。
弓形蟲、梅毒螺旋體等亦可干擾胎兒發育,尤其是梅毒螺旋體可破壞胎盤,直接感染胚胎,干擾胎兒發育,從而引起腦積水、牙齒畸形、先天性耳聾、智力低下等。宮內感染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的具體機制因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而異。發熱可抑制胎兒生長,甚至導致胚胎發育畸形。
現已知道,有多種藥物能引起人類胎兒生長發育遲緩,如乙醇、麻醉劑、苯巴比妥、葉酸拮抗劑、潑尼松等。甲氨蝶呤、6-巰基嘌呤、環磷酰胺等抗腫瘤藥物可引起多種畸形。某些抗生素對胎兒發育有致畸作用,如四環素可引起胎兒牙釉質發育不全。孕期大劑量、長期注射鏈霉素,可干擾胚胎聽器官的發育,出現先天性耳聾。妊娠早期,較長時間應用性激素,可干擾胚胎生殖系統的正常分化,甚至導致生殖系統的畸形。
缺鈣的孕婦所生的孩子在少年時患近視眼的幾率高于不缺鈣的孩子3倍。因此,適當的戶外運動,曬曬太陽,有利于鈣的吸收,對胎兒視細胞的和角膜的發育也很有好處。
孕婦在頭三個月內感染過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皰病毒等,有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白內障、小眼球、小角膜、視神經萎縮、青光眼等,導致新生兒先天性失明,或視力低下,部分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失明。
維生素B1對于胎兒大腦發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完善眼神經系統的功能。維生素B2 包括核黃素和煙酸兩種,煙酸缺乏可引起視神經炎和視網膜炎,核黃素有保證視網膜和角膜正常代謝的功用。維生素可以增強抵抗力,有助于粘膜組織的修復和角膜上皮的生長,預防白內障的發生。維生素A對于人體細胞的生長、眼睛的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人體內缺乏維生素A時,眼睛在夜間視物的能力會下降。繼續發展還可能患干眼癥,感覺眼內干燥、角膜增厚。
在懷孕期間吸煙,胎兒可發生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缺損等眼部疾患而失明。孕婦飲酒或雙親嗜酒,會造成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血管異常等眼部疾病,部分導致新生兒先天性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