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這些地雷千萬別踩
&bsp; 為人父母的,難免會有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加上現在社會壓力這么大,年輕的父母一時控制不住怒火,很容易超孩子發泄不滿的情緒,稍后等情緒穩定了之后,父母們又開始后悔。但是,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牢記,在朝還發脾氣的時候,有些地雷是不可踩的。
相信每一個媽媽或多或少都會有過這樣的體驗,狠狠訓完孩子后,憤怒未消,又陷入深深的自責。這種自責帶來的內疚、沮喪、失敗的感覺甚至比憤怒、生氣和吼孩子本身更折(人。更糟糕的是,這些負面情緒揮之不去,生活仿佛進入惡性循環……這真的是要命的情緒!
但是,壓抑當下的怒氣,并不會讓我們變得真正平和。那么,在我完成自我修煉之前,何不正視這些情緒?不抗拒不掩飾,就這樣面對它試試看。看
看下面這篇文章,你會找到不少靈感。
事件沖孩子發火
昨天朋友發了篇文章給我看,題目叫《我讀了那么多書,制服你還得靠吼》。當時我就樂了。我說我剛朝孩子吼完,這絕對不止是巧合。
事情是這樣的:昨晚,我鋪開毛氈,倒好墨汁,潤筆,開始練字。我和孩子一起跟著老師學書法,半年多了,今天說好了我先練,練完換他。
孩子就繞著我的桌子轉,一會沖到桌子前說點這個,一會繞到桌子那邊說點那個,每一次沖過來,小書桌都晃得沒法寫字。我努力溝通,并重復好幾遍&ld;你不要碰到我的桌子&rd;以后,他還扶著桌子故意朝我笑。
我憋不住,抓狂了,把毛筆狠狠往桌上一拍,大聲朝他吼:&ld;我生氣了,不寫了。你來寫你來寫。&rd;
孩子的反應是這樣的:
他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不樂意,馬上高興地說:&ld;好,我來。&rd;接下去的三張毛筆字,出乎意料的寫得極認真。
我忍不住肯定他:&ld;恩,今天毛筆字寫得很認真。&rd;他抬頭樂呵呵看我。
我還沒有消氣。我馬上話鋒一轉大聲說:&ld;但是我還沒消氣呢。我剛才真的,很生氣!很生氣!很生氣!我最討厭我在認真做事情的時候被打擾。我討厭你這么做。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生氣。&rd;
嚷完以后,我覺得心里舒服多了。
然后我蹲下來,輕聲問他:&ld;那你以后能盡量不這樣打擾我嗎?尤其是我已經提醒你很多遍的情況下,如果你
還是不聽,我真的會非常非常生氣
的。&rd;
他吃吃笑著說:&ld;好。&rd;最后我恢復平靜,笑著擁抱他。
我可不可以朝孩子發脾氣?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換個問法試試看:&ld;我告訴你不可以朝孩子發脾氣,但你忍得住嗎?&rd;
在討論我們可不可以吼孩子之前,我們是不是先把自己搞明白?我為什么吼孩子?
我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吼孩子:比如孩子不肯吃飯,不肯刷牙,不認真做作業,做事拖拖拉拉……反正你看,我剛剛就吼了我的孩子,只是因為他打擾了我寫字。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們吼孩子都是因為我們在乎孩子。
我吼孩子之后,是否內疚后悔?
相信每一個媽媽或多或少都會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體驗,狠狠訓完孩子后,憤怒未消,又陷入深深的自責。這種自責帶來的內疚、沮喪、失敗的感覺甚至比憤怒生氣和吼孩子本身更折(人。更糟糕的是,這些負面情緒揮之不去,令我無法集中能量處以后發生的事情,于是,仿佛進入惡性循環……這真的是要命的情緒!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那些所謂愛的教育論,并沒有令我變的更好,反而加重了我的糾結。壓抑當下的怒氣,并不會讓我變得真正平和。那么,在我完成自我修煉之前,何不正視這些情緒?不抗拒不掩飾,就這樣面對它試試看。
這里有一個前提假設: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真實的自己。
看見真實,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生活是幸福溫情與煩惱瑣碎并存。承認自己當下的疲憊、焦慮、不耐煩真實存在。然后我發現,煩惱瑣碎只是碎片,既然那不是常態,就并不能代表我的全部。而我也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孩子,就事論事。如果你錯了,我陪你改正,如果我錯了,我真誠道歉。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正如心學家武志紅所說:&ld;憤怒,和愛一樣,是一種能量,它如果能在關系中流動起來(當然它不是宣泄這么簡單),那么它也能幫助建立鏈接。而一旦鏈接建立,憤怒變會被安撫,可以讓關系變的更好。&rd;發脾氣前衡量一下你和孩子的親密度
我記錄了朝孩子發脾氣的個過程,發現我的孩子反應很平靜!很平靜!很平靜!
然后我在想,為什么?
從孩子出生開始的那些成長記錄,誠實地記錄了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我們保持每晚互道晚安,持續多年,從未間斷;我們每天都會愉快的交談,事無巨細,他都愿意告訴我,而我樂于傾聽;我的孩子遇到的每一次成長的困惑,我都陪伴在他左右……也就是說,我用超過90%的情緒平和狀態,成功抵抗了那少于10%的焦躁狀態。
所以即使我偶爾朝孩子發脾氣,即使我發錯了脾氣,只要我真誠道歉,我們之間都可以成功和解。
朝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小心不要踩到地雷?
我想起上周末陪孩子上的書法課上,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聽一個媽媽不停嘮叨自己的孩子:&ld;你看你,身子又歪了……你看你,筆畫越寫越粗了……我說你站直一點不行嗎?……你今天太不認真了……&rd;女兒不反駁,也不改正,無精打采地站著機械地寫著,到最后,媽媽放大招了:&ld;我告訴你,你今天去,我不會讓你吃好東西的。別想著吃冰激凌,別想著看電視,什么都不會給你玩的!&rd;當時孩子的小嘴就嘟起來了。
有些地雷不能踩
朝孩子發脾氣,有一些地雷踩到是會有危險的。
1當著眾人的面朝孩子發脾氣。
你愿意當眾被批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用威脅的語氣吼孩子。
不如我們再仔細覺察一下,當我們出現威脅的語氣的時候,通常是我們無計可施的時候。因為無計可施,所以放出絕招。一旦威脅出口,也等于承認了自己的無能。我試過,感覺挺糟糕。事后萬一沒臺階下,你還能一直不給孩子吃東西么?孩子那么聰明,很容易get到&ld;媽媽拿我沒辦法啦&rd;這個點。損人不利己的事兒,我反正不干。
3冷戰。
什么都不說,撂挑子走人,換你,你不莫名其妙啊?這個時候,不如直截了當告訴他:媽媽生氣了,因為你的做了這件事,媽媽很生氣。媽媽生氣的結果是什么。媽媽希望你以后怎么做。
這樣做,既讓孩子意識到媽媽也會生氣這個事實,又不至于摸不著頭腦。
4對人不對事。
&ld;你瞧瞧你,什么都做不好!&rd;&ld;都是因為你,害我上班遲到了!&rd;&ld;別煩我,就你最煩。&rd;
不如換個方式說話看看?
&ld;我不喜歡你這么做。&rd;&ld;媽媽上班遲到會影響工作,你這樣我真的有點生氣。&rd;&ld;媽媽今天很累,心情不好,你這樣我沒法好好休息。&rd;
發完脾氣,記得善后。最后,不管你的脾氣發得有沒有道,道有多足,都要記得善后哦。真誠的和孩子交流,給互相一個擁抱,我那么愛你,真的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對嗎? (柴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