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 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時間:
kina2
素質教育
&bsp; 吃飯是每個人的本能,但是這吃飯卻也有著它的講究,中國作為禮儀之國,對于這吃飯的文化就更加注重。但是不同的的家庭,所教育出來的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溫文爾雅,細嚼慢咽餐桌上的食物,而有的孩子則是狼吞虎咽,伸手就來。那么,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們無比教育他們學會遵守餐桌禮儀。
在學校食堂,經常會看到學生將碗白米飯灑在一地,棄之泔腳,卻毫無珍惜之心。每個學生都讀過這樣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作為父母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其實,餐桌是最好的課堂。
重視對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絕對不會放棄餐桌上這一家庭教育的平臺,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珍惜每一粒飯,每一葉菜;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知足常樂,珍惜今日生活來之不易。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ld;常懷感恩之心&rd;應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在家中,與父母共同進餐;在社會,與朋友同學一起聚餐;如果能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這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范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恒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