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了,看看各國媽媽都是怎么做的
時間:
小崔2
素質教育
一個2歲半的小孩子走路時不小心跌倒了,&ld;哇哇&rd;大哭。不同國家的媽媽會有不同的反應。讓我們來看看各國媽媽的不同反應,看看她們的做法是不是對你有所啟發呢?
美國媽媽:不去扶孩子起來,而是用堅定的目光鼓勵孩子:&ld;寶貝,你會很勇敢的,爬起來!&rd;
俄羅斯媽媽:再哭鬧也不去扶孩子起來,讓孩子自己解決。
非洲媽媽:看到孩子摔倒,不去扶他起來,而是自己一次次地爬在地上,然后做爬起來或是站起來的動作,直到孩子看懂了她的行為。暗示孩子自己掌握了方法后自己爬起來。。
中國媽媽:立即上前把孩子扶起來,一邊敲打地面一邊對孩子說:&ld;寶貝摔疼了是吧?不哭不哭,媽媽打它!&rd;
各國媽媽們的不同做法,折射出了不同的教育態度和念。
美國媽媽認為:既然是你自己跌倒的,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解決了就沒事了。美國媽媽是從培養孩子獨立性、勇于承擔責任的角度出發的,教給孩子的是堅強、勇敢等堅毅品質。
俄羅斯媽媽認為:自然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孩子自己選擇了某種過程,那么就讓孩子自然地去發展,自己去承擔責任,家長不會給予任何干涉。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哭
鬧都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你更累,如果自己爬起來了,還能得到大人的表揚。
非洲媽媽認為:孩子摔倒了,就要鼓勵孩子解決問題,但如何解決問題,孩子沒有經驗,需要大人手把手示范給孩子看,讓孩子有章可循,有方法可操作。非洲媽媽及時為孩子提供具體幫助,讓孩子有方法可操作,有范本可模仿。
中國媽媽認為:孩子摔倒了,他已很痛苦了,我也心疼啊。拿地板當替罪羊,可以緩解他的痛苦,反正地板是沒有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