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如何進行勞動素質教育 如何對待勤儉節約
據調查,在美國的各個幼兒園,都設有美勞角、木工角等,經常對孩子們講述節約和保護森林、海洋等資 源的重要性。據國際兒童機構的統計,世界各國兒童中,以美國兒童干家務活最多,時間也最長,平均每天1 2小時以上,父母親們從小培養孩子勤勞和節儉的意識和品行,培養孩子獨立、自強的能力。在日本中小學道德 教育的目標和課程中,很重視&ld;勤勞與奉獻,熱愛家庭,孝敬父母,愛國心和園林藝術&rd;等的教育。
兒童教育 學家中島博士的研究表明,孩子干家務活兒可以使他們有盡可能多的機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和味覺接受 外界的各種刺激,這些刺激信息傳入大腦,便可形成智能,發展孩子的動作、語言和技能等,強調了干家務活 兒還可極大地發展孩子的智能。此外,在日本的城市中,于住高層和超高層(20層以上)的居民多,他們的 孩子到戶外活動以及同小伙伴們交往的機會少于其他孩子,因此,在家里做些培育花木、飼養小動物等家務活 ,也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教育效果。
他們說:&ld;家務活能使孩子意識到他是重要的家庭成員,能獲得成年人的成 功和幸福。&rd;在韓國的學校中,很重視對學生進行熱愛農民,珍惜糧食的教育,那里豎著漢字條幅&ld;農者天下 之大本&rd;。在德國的法律中,明文規定了不同年齡的孩子,應當在家幫助父母親完成什么樣的家務活;最近, 在德國又掀起了一個新的旅游熱點‐‐參觀工廠,家長們在帶孩子外出旅游時,喜歡同孩子一道到工廠去,了解生產的過程,資源的開發與節約,特別是了解生活用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既能讓孩子開闊視野,又培養勞 動生產、勤儉節約的意識和品德。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華人們繼承了祖先的勤勞致富,節儉持家 的好傳統,在當地成了富民,但是,他們仍堅持&ld;子女不沾父母光&rd;的教育,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致 富。
當今外國家庭在對孩子進行勤勞節儉教育中的特點是:
在澳大利亞的中、小學校里多有家長委員會,要求家長支持學校的多項勞動課程和活動。日本的家長很注 意同學校一致起來,在家中進行勤勞、艱苦等教育,不少母親甚至特意外出,多給孩子一些學著獨立干家務的 機會。在美國,家長們還鼓勵大、中學生當義務工,如到孤兒院、安老院去勞動服務,當義務工的記錄越多越 好,有利于他申請大學的獎學金。
許多外國人重視父母親良好榜樣示范的特殊意義。不少家長還經常把孩子帶到自己的工作單位去,讓他們 親眼目睹家長們工作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