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家長教育出的孩子能成大器 你是哪一種
做家長的,誰不希望自己教育出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擁有輝煌人生呢?但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不恰當,或者是其他原因,導(dǎo)致孩子與成功漸行漸遠。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哪種類型的家長能夠培養(yǎng)出有出息的孩子。
最好的老師有三種
第一種是遞錘子的:你想要釘釘子,你的老師遞給你一把錘子——多好的老師;
第二種是變手指的:你的人生需要好多黃金,老師讓你的手指頭變得可以點鐵成金——多好的老師;
第三種是開窗子的:你以為看到了風(fēng)景的全部,老師幫你打開一扇窗,你豁然開朗:“啊,原來還有另外一個世界!”這便是最好的老師了。
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鄒教授的這些話同樣適用于每位父母。如果父母做好這三點,同樣也能教育好孩子。
第一種家長:送錘子 ——面對夢想,給予孩子支持
鄧亞萍是乒乓球界一顆閃亮的星,天生條件比別人弱的她為何能連續(xù)8年保持著世界排名第一?其實她的成功,離不開她父親的“遞錘子”。 由于她的個子問題,體校都不想收她,可是因為堅持自己的夢想,鄧亞萍從不放棄,她的父親給了她最大的支持,親自教她。這才有了鄧亞萍在乒乓球壇上的輝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就好像孩子喜歡釘釘子,而很多父母看來,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們總擔心“釘?shù)绞衷趺崔k?釘子會不會不牢固?”這樣的家長并不是好家長。面對自己的夢想,孩子最想要的是家長的支持,即使有一天,他們失敗了,這些失敗的經(jīng)驗會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有人認為這一輩子的父母子女之間的緣分只是不斷的目送著背影漸行漸遠罷了。其實并不是如此,除了目測漸行漸遠的背影,還可以送孩子一把錘子,讓他更快的到達他的夢想地。
第二種家長:變手指 ——面對困境,給予積極的態(tài)度
著名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曾經(jīng)回憶她的母親,在特殊時期,父母都遠離家鄉(xiāng),在媽媽離開前跟她說:“享福不用學(xué),吃苦得學(xué)啊!”讓她牢牢地記在了心里。她真的把弟弟帶得好好的,家里大事小事都操持得井井有條,如果當時媽媽說的是“我可憐的孩子”,估計就不會有那樣的效果。她覺得當時媽媽的態(tài)度讓她覺得是受到了鼓勵。 母親對于敬一丹的教育方式,讓敬一丹覺得吃苦也不怕,對生活有了積極的態(tài)度。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給孩子豐厚的物質(zhì)財富。但是我們可以給孩子變手指,給予孩子面對生活積極的態(tài)度,讓他們善良、上進和勇敢。
第三種家長:開窗子 ——教會孩子仰望星空
聯(lián)想集團的總裁柳傳志每當說起他的母親,他總會提到這么一件事,小時候在困難的時期,當時是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媽媽堅持支持他看書,想辦法一本本地幫他借,有歷史書也有中外名著。這也就造就了現(xiàn)在的柳傳志講演能力。 這么一位偉大的母親完全是“開窗子”的家長。他意識到了講演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即使說話謹慎的時代都依然鼓勵孩子多看書多發(fā)言。開窗子的家長要想教會孩子仰望星空,必然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遠見。 鄒教授說過“最要緊的是記得開窗子。你未來可能很窮,家徒四壁;也可能很成功,墻上掛滿了獎狀。無論如何,你都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不過是四堵墻。它們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勇于和善于在墻上開窗,你就會看到一個又一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