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調整孩子輸不起的個性
成長中的孩子們,普遍都有一點輸不起的個性,因為在他們的心里,只有比別人強這個觀點,所以一旦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輸不起的個性。家長們不要責罵,而是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分析孩子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孩子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面對“輸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費點心思,幫助孩子排除這種心理障礙,讓他們體會做每件事所帶來的各種情感經驗,幫助他們錘煉心性,坦然面對得失。
一是注意保護孩子自尊,不當眾批評孩子。
對于大多數孩子而言,怕輸是緣于過于害怕自尊受到傷害,當不斷落敗時,家長與同伴的嘲笑或是沉默都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不愿再參加類似的活動。而維護孩子的自尊要求家長能細心地觀察孩子的進步,在日常活動中肯定他們的閃光點,維護他們在集體中的積極影響,盡量消除他們對輸的結果的懼怕與擔憂。對于好強的孩子,千萬不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揭露孩子的短處或缺點,更不應該當眾責備甚至辱罵孩子,這樣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喪失殆盡。
二是找機會增加孩子挫折時的承受力。
當孩子遇挫時,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孩子自己面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比如,孩子用積木搭一座高樓,快成功時 “樓”卻塌了。此時,家長不要直接替他解決問題,而是和他一起討論,引導孩子去思考,然后讓他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動機,常來自于遭遇過的挫折,當他的經驗足夠豐富時,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是借助游戲來平衡孩子的輸贏心態。
現代社會競爭強,壓力大,父母常鼓勵孩子追求勝利和成功,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敗中可以學習更多的經驗。孩子如果了解失敗也有正面意義,就可以平和處理失敗的心情,加強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是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學會宣泄情緒。
首先,家長要善于觀察。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直接觀察他們的表情與他們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其次要善于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對于那些愛傾訴的孩子,家長往往使用“我正在聽”、“你能告訴我嗎?”之類的語言引導孩子學會傾訴。對于那些自尊易受傷害的孩子,家長更多的是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用眼神、肢體語言、語言等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肯定。
五是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輸的結果。
首先,可采用各種方式讓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輸的體驗。其次,引導幼兒對輸的結果進行正確歸因,孩子輸了的時候,不出現“是因為你笨!”之類的評價,避免孩子將失敗歸因于自己能力差等內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