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觀后感800字
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那么你知道《辛亥革命》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辛亥革命觀后感800字,希望你喜歡。
辛亥革命觀后感800字【篇1】
作為中國人,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這個日子。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辛亥革命,這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一舉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因此,我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對辛亥革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電影主要講述了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在武昌,革命黨人名單泄露,形勢十分危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憤然打響了革命第一槍。武昌起義成功,舉國震驚,消息傳到美國,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歡欣鼓舞。立即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戰場,大大振奮了革命軍士氣。經過多方努力,南北代表雙方達成共識,支持建立共和政體。經過十八省代表的公開民主選舉,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孫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讓位,由逼退清讓位的人,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辛亥革命在多方面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在社會上,打倒了社會頂層的滿人權貴;在思想上,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開創了亞洲第一個共和體制;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順其者昌,逆其者亡。中國的未來,充滿著革命的因素和希望。我做為一名小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回報養育我們的祖國!
辛亥革命觀后感800字【篇2】
歷史是那么真實,卻又那么殘酷,她的腳印一深一淺的消失在沙灘上,印刻在天邊血紅的朝陽上。
我國從清朝開始。就開始閉關鎖國,過上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好似“世外桃源”。但是西方列強們漸漸意識到,中國不過是一只披著狼皮的羊,他們的欲望一點點占據了他們的狼子野心,終于他們開始了掠奪侵略。
看著世界奇跡圓明園一點一點被他們燒毀,漫天的硝煙遮掩的天空,光明似乎也隨著煙霧的彌漫而消失了,殘暴的列強們的鐵騎踐踏每一寸熱土,哪里還有“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呢?
就在這不堪入目的情況下,一個英雄他們用一場轟轟烈烈的戰斗辛亥革命拯救了民族,他們用熱血用怒吼,用堅持喚醒了沉睡中的東方雄獅,雖然結果差強人意,但他們是真正的勇士,此人便是——孫中山。
在人民心中辛亥革命并沒有失敗,它使我們意識到了民族的軟弱,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烈士們用他們的星星之火燃起了民族的斗志,燃起了人民的希望。
到現在繁榮富強的時代,我們的國家以全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華夏兒女,也以中華民族的風骨,在世界上取得了不朽的成績。
我為自己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天邊那血紅的朝陽也將光明與和平灑遍每個角落,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我愿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辛亥革命觀后感800字【篇3】
國難當頭,舍我其誰?這是我觀看大型電影記錄片《辛亥革命》最大的感觸。我們中華民族也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得以不斷地走向繁榮富強!
影片從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革命?為什么一個女人、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為什么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伙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為什么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
因為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脫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僅有革命這一條路!——孫中山先生如是說。為什么?
翻開中國近代史,觸目驚心!由于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并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扎于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占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應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夢想。可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巨的困難:擺脫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脫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巨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以往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著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觀看辛亥革命這一斷歷史,盡管我們明白:1911年的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局限,可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后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說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提高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名垂千古的功績啊!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00年前,沒有那些國難當頭,舍我其誰勇士們為了心中的信念、自我的夢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期望,那么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
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實際可考人名為89人)、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為孫中山游說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終隨父親一齊自殺的女性。還有: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為什么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期望,即使明知自我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愿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夢想、奉獻給革命,這些人是先知先覺者,是中華民族新生的不滅的源泉,是魯迅所說的舍生取義的仁人志士!
同學們,今日,不應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應容許那些將自我的家庭、個人幸福奉為最高人生標準的人對革命者進行肆意及陰險的誹謗。我們的國家也不夠強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我們國內、國外不斷地制造事端,挑起民族危機、國家危機,我們又怎能掉以輕心?
古人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里的人們,怎能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里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
天下興亡,舍我其誰?
辛亥革命觀后感800字【篇4】
1911年的10月10日,那天,辛亥革命爆發的那天。那天當中,堅毅的起義軍們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歷史畫卷上抹上了一道重要的痕跡,從那天開始,辛亥革命的爆發扭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讓一個腐敗無能的國家變得那么強盛!
辛亥革命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失敗的。因為袁世凱竊取了義軍用生命換來的勝利的果實,他是叛徒,他出賣自己的國家來完成一己私利。導致了人民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強壓和帝國主義國家的壓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當時革命軍面臨著武器不先進等問題,如果當時清政府的君主開明圣賢,能做出明智的選擇,實行改革,使中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何樂而不為,他們為什么不這樣做呢?因為當時沒有人才,人們被書本儒化,鈍化。意識不到。當時清政府重農抑商,閉關鎖國。導致大門洞開。
但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辛亥革命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再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當我們在安適環境中學習的時候,想起那發生在幾千年前的事情,想起那為了建設新中國而犧牲的勇士們。雖然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我們永遠記住先烈的革命事跡。是他們為革命現身,才有了我們今天這個和平安詳的年代。
辛亥革命觀后感800字【篇5】
今日晚自習教師讓我們觀看了《辛亥革命》。這是一部講述革命時期怎樣革命、革命最光榮的一個故事。
在這次革命中許多英雄失去了自我最寶貴的生命,更有些革命者忍下心來拋棄了自我的家庭、孩子和地位,都把自我獻身在革命事業中。他們是多么偉大,多么讓人敬佩啊!
袁世凱、孫文、汪兆銘……一個個片中的“主人”,他們都是多么的霸氣啊!個個威武的英雄們說上就上,絲毫不不怠慢,不猶豫,就在臨死的關頭也要捍衛革命。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革命最光榮,生,要為革命而生,死,也要為革命而死。
是啊!他們個個都是那么精神抖擻,那么勇敢,對革命事業那么的忠心。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顆為團體為團隊熾熱忠實的心,那么這一切不是很幸福很完美嗎?如果我們13億人都能像革命隊伍一樣團結,互幫互助,世界豈不是變得更加堅強、有力量?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革命者那顆一切都能夠付出的心,那我們這身邊的一切,不是都將要被改變了嗎?變得很完美很完美!
自從我看了《辛亥革命》,我的感觸很深。這些革命烈士的一舉一動都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