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后感800字
影片《無問西東》以非線性的敘事方式,講述了四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最近,朋友圈沸沸揚揚的都是無問西東的各種影評,兒子班主任也在班級群發了“無問西東告訴你,什么一定要上名校”,于是約了施媽媽一起去影院觀影。
一場電影下來,我覺得非得把電影和上名校聯在一起,有些牽強,但電影確實很勵志,滿滿的正能量。結束時看到幾個學生,說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以為是高中生,結果只是初三的學生,太小的孩子應該看不出那么多感悟。
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遇到一個好的老師有多么重要!這個老師,可以是學校的,可以是培訓班的,還可以是社會上的。有時候,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一個平臺就改變了一生。只有堅持自己內心的真實,無怨無悔的選擇,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吳嶺瀾學業受挫,在轉系和不轉系間迷茫時,梅校長找他如是說:“什么是真實?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他也聆聽了大詩人泰戈爾的演講:“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拿出你們的光亮來,加入這偉大的燈會,你們要來參與這世界文化的展覽。”他開始明亮,轉身學文,最終成為一代國學大師,也影響了一代學子。
1938年,西南聯大,戰火紛飛,軍校招生官的“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引燃了名門富商之后沈光耀的內心的愛國救國之心。母親來訪,并反復強調不希望他當兵,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人生的自由和快樂。她苦苦相勸:我怕你還沒想好怎么過這一生,你就連命都沒了。沈光耀矛盾了,迷茫了。吳嶺瀾教授在躲避敵機轟炸的山洞里給他們念泰戈爾的詩,看到老師的從容,堅定了他從軍的決心。并且堅持開飛機給孤兒們投下食物,從一個人到一隊戰友參加這個行動。
沈光耀接濟的孤兒中,就有陳鵬,這個六十年代的清華大學生,愛上了初中同學王敏佳。不管王敏佳經歷了什么,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喜歡的內心,在她身邊,告訴她“我就是那個想要給你托底的人。”王敏佳回應他的是“這一次,死亡來臨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面對同學李想,背叛王敏佳時,陳鵬告訴他“逝者如斯,以后對別人好”。李想帶著內心深深的愧疚去了邊疆,救了2個同事而犧牲。這就是張果果的父母,他傳承了父母的善良。可是,在爾虞我詐的商場,為了贏有不斷的職場爭斗,有 不信任和疑慮,但他最終堅守內心的善良,去幫助四胞胎,不背叛原先的上司。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
世俗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都對自己真誠,堅守原則。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
不是說非得上名校,才能更好的生活,只能說在名校,你會遇見更多的不一樣,遇見更多的正能量和同伴,可以更好的選擇堅持自我。
影片給我更感動的還有在戰火紛飛年代,在我國的傳教士們。沈光耀接濟的孤兒村,因為有了傳教士,于是苦難的生活有了歌聲和笑語,后來沈光耀犧牲暫時斷了糧食時,神父說“我們唱歌吧,歌聲可以忘了饑餓和苦難”。再后來,這個村長大的成人,邊忙農活邊唱歌,盡管生活不易,但是他們的內心總是溫暖和向上的,沒有抱怨,只有勇敢生活的勇氣。這也是一種力量。
無問西東,整個電影是圍繞著泰戈爾的詩歌展開的,傳遞了的故事都是想告訴我們,希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在自己的愛情面前堅定,在自己的夢想面前堅持,真誠的面對自己,才能夠真正的做到無問西東,無所畏懼。
第一條主線是民國時期,20年代清華青年學子代表吳嶺瀾,一個天才,為了讀書而讀書的人,然后給到了圖書館里面泰戈爾演講的時候,他看到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都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這些人站在這里,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人羨慕,他突然領悟到了什么是真實。然后他一輩子追求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年老的他把他內心的光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耀華。
第二個故事到40年代西南聯大的段落,當沈耀華的母親千里尋兒,不希望他當兵參與到戰爭中時,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我不想你還沒有想好怎么過這一生,就沒有了性命。媽媽只希望你過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平安。這一段我已經飆淚了,我們出生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年代,活在一個安全的國家,從來不用擔心看不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陽,我們可以平安的過完這一生,應該更加學會珍惜。當他看到那個帶給他無數歡笑的孩子被日本轟炸機炸死的時候,他決定去當飛行員,把生命獻給國家。在訓練的過程中,他把軍營的食物帶給那個村莊的人,被教官訓罵的時候,他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我不是為了這一口飯吃而當兵,我清楚的知道我在做什么。
然后就是新中國成立60年代的故事,到電影快要結尾的時候,陳鵬回來發現村落都被封了,兩人走散了,王敏佳說這輩子一定要找到你,在我最熬不住的時候是你給我堅持的力量,現在該我來照顧你了。看到最后也沒有看到兩人相遇的鏡頭,人生就是有這么多遺憾和錯過,在那樣訊息不發達的年代,錯過可能就是錯過了一輩子。但是現在呢,想念的人只要打一通電話,告訴你等著我,就不會走散。
所有的一切回憶都是給了21世紀的張果果這個故事,他在救助四胞胎這個事情里,一開始充滿溫暖,然后聽到一些被幫助的人纏上一輩子這樣的故事后有所猶豫,到最后聽從自己的內心,選擇相信人性的善良。四胞胎的家人一定要見到果果其實就是想給他送四個孩子的胎毛做的毛筆。
電影的最后還有一段獨白,看到的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的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么,才能被愛。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贊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
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你想好怎么過這一生了嗎?我想這個電影就是想告訴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是值得花時間去思考的,永遠不放棄真誠,對自己真實。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無問西東》主要講述了四個來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在不同的時代迎接最艱難的選擇:陳鵬在愛情和理想之間徘徊,張果果對四胞胎提供幫助后,懷疑四胞胎的家人賴上了他,還被上司算計離職;沈光耀不顧母親的勸阻,投身戰場,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吳嶺瀾在轉專業的問題上犯難……
整篇電影都在探討一個問題:什么是真實?梅老師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泰戈爾說:世界于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們應該不顧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尋求自己的真實。
再來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他的母親管的很嚴,當他的母親發現他要當飛行員時,立即就跟他講起了家規。她說:“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么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終受不了自己的祖國被侵犯,最終為祖國獻出寶貴的生命。這時是1940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為艱難的時刻。棗宜會戰中宜昌淪陷,日軍以此為基地開展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后來美國來中國支援并組建了飛虎隊,沈光耀便加入了飛虎隊。我不禁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戰爭,可是我們卻坐在空調房里,躺在軟沙發上,比起沈光耀他們,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我們應珍惜現在。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不放棄對生命的思索,追求自己生命中的真實。”,這是我看完電影《無問西東》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這部電影用四個不同時代的不同故事展現了不同時代下人們的選擇,在愛情與前途面前,在理想與世俗面前,很多人都會迷茫,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芒。電影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終歸是要自己走的,只有尊重自己內心的選擇,人生才能夠活得真實有意義。
民國初期的吳嶺瀾, 文科優秀的他因專業選擇而感到迷茫,只因那個年代別人都認可的是實科;抗戰時期的世家子弟沈光耀,國難當頭欲投筆從戎,保家衛國,卻遭到家里人反對時期的李想,因時代背景不得不在愛情和夢想之間做出艱難選擇;現代社會的張果果,同樣面臨著職場的各種斗爭讓他迷茫。
他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世俗看法的影響,迷惘而不知所往。假若我們提前知道了即將要面對的人生,是否還會勇往前行?這是一個簡單而又難以回答的問題 ,人生遇見的種種事情,或喜或悲,世俗的力量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最終,他們都選擇遵從本心, 思索生命的真實與意義,聽從內心,無問西東。什么是真實?就是做什么,和誰在一起,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梅貽琦的一番話和泰戈爾的演講讓吳嶺瀾徹底醒悟 ,聽從了自己的內心,選擇棄理從文, 把這些思想傳遞并影響了西南聯大的學生。當沈光耀看到活蹦亂跳的孩子在日機的轟炸下死在母親懷中,他決定遵從自己真實的內心,棄筆從戎。在一場慘烈的戰斗中,當他看著自己的戰友一個個在敵人的炮火中犧牲,身負重傷的他,一句 “回家”,便駕駛飛機,沖向敵人的軍艦,與敵人同歸于盡,慷慨赴死。讓人潸然淚下的李想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他逃避了事實,放棄了真實,在遇難時,把食物給了張果果的父母,犧牲自己,慷慨赴死,選擇救贖。
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隨波逐流,選擇做了自己該做的,卻不是自己想做的。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的人。作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他們本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如果只是那樣,他們就不會成為社會之光,希望之光。
我們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應該不忘初心,堅定信念,不問世俗,無問西東。最后,我們在贊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這個電影今年1月份上映的時候去電影院看了兩遍,也是唯一一部我愿意去二刷的電影。今天在互聯網上又看了一遍,仍然是滿滿的感動。
整部電影的主題是真實,“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要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影片結束的時候,張果果的一段臺詞。他對著襁褓中的四胞胎說:“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贊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去年1月,情感的低谷時期,覺得自己無比的卑微,做了很多如今想起來不值得的事情。這部電影便是我的精神食糧,對自己真實,發現自己的珍貴,尋求那份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我走了出來,回頭再想,慶幸那份感情在沒有開始的時候就結束了,現在的我感覺到了真實。
我認為電影中最感人的部分,就是沈光耀的故事。第一次覺得,王力宏的帥超出了我的表達范圍。富貴人家的孩子,卻能夠對貧苦孩童獻出善意。他將食物投遞給貧民窟的孩子,我感受到善意是可以傳遞的。如果沒有沈光耀,或許陳鵬以及許許多多的孩子都會被餓死。沈光耀選擇做空軍,他戰死的那一刻,留下的唯有一句“媽媽,對不起。”我不禁想到,我們如今平安穩定的生活,是那些在戰亂年代中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用生命換來的。那一輩人的犧牲成就了我們這一代人,在他們的人生還沒有享受到俗世中的幸福的時候,他們的人生就已經結束了。沈光耀這樣的軍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無比的真實。
我們幸運的生活在了和平年代,輕易地擁有了戰爭年代中人們渴望的東西。但是,很多人都像張果果一樣不開心。我們面對這名利、愛和責任的枷鎖,手握利器,隨時等待著和這個世界開戰。就像前幾天,同學的包掉了,包里有一部剛買不久的平板。在警察局查監控,找到了撿包的人。這個撿包的人完全就沒有想過把包還給它的主人,而是第一時間刷了機,以1000多的價錢賣給了某人零售商小店。我在想,撿包者做這件事的時候是真實的嗎?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是否有過愧疚與不安?同學質問收平板的店主,這種一看就是來路不明的東西,怎么敢收?店主的回答,“大家心知肚明,很正常的。”或許,這是很多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的第一課,名字叫做“現實”。心中悵然若失,真實的那一代人,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實的一代人。
這段故事除了讓我知道,自己生活的年代來之不易,還讓我真正懂得了“沒有能贏得過子女的父母,”這句話的深意。沈光耀違反了和母親的約定“安安穩穩地享受俗世的幸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每個人的出生都承載著父母的期許,他們會在我們還未出生的時候想象我們的未來,或者設定我們的未來。“做科學家好”“做畫家也不錯”“做個作家吧”。。。。。。沈母的期許,沈光耀的“對不起”,這又是如今無數家庭的縮影。希望我們的選擇不辜負那些期許。
真實真的很難,一方面它要與現實做抗爭。另外一方面,它或許還會傷害最愛你的人。能夠選擇真實的人,才是真正知道自己珍貴的人。在選擇中迷失,丟掉的還有自己的珍貴。
“世界對你,就好像老奶奶搖動紡車時低聲吟唱的小曲,無意義無目的,又充滿隨心所欲的想象。
但是有誰知道,也許就在這悶熱倦人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特的貨物,已經上路。他響亮地呼喚著路過你的門前時,你便會從依稀的夢中驚醒,將窗兒洞開,拋下面紗,走出房門,去迎接命運的安排。”
看完電影,回想電影中泰戈爾的詩句,明白所有人面對的世界是同一個,同樣的未知與豐富多彩,內心世界卻各不相同。愿我們能用自己的珍貴,抵抗這個世界的惡意。
聽從你心,行你所行,無問西東。
最近流感病毒肆虐,我不幸中招,只好停學在家休養。在家無聊,看到媽媽案頭有一本《南渡北歸》,便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媽媽見我對民國時期的那些大家很是仰慕,便給我下載了為紀念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而拍攝的電影《無問西東》,并陪我一起觀看。這部電影令我深深震撼,也讓我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電影以穿插的形式環環相扣,講述了不同年代發生在清華大學的動人故事。20年代的清華學子吳嶺瀾,文科出色,理科偏弱,卻隨大流學理科以期實科興國。但他內心分外糾結,文科是他的天賦所在和心中所愛,學習實科卻是外界裹挾的選擇,該何去何從?迷惘、掙扎,難以選擇。在校長梅貽琦的耐心開導下,在文壇巨匠泰戈爾的引導下,他仿佛醍醐灌頂,一下子明白了:做人做事應遵從本心,無論外界如何左右,應堅信自己的珍貴,不忘初心,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吳嶺瀾從而改習文科,終成一代文史大家。這個故事啟示我,永遠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30年代,由于日軍侵華,清華、北大、南開南下昆明組建西南聯大。國難當頭,民不聊生,富家子弟沈光耀放棄祖宗蔭蔽,毅然投筆從戎,瞞著父母偷偷報名參軍。在一次與日軍的交戰中,駕駛戰斗機沖向敵人的軍艦,與敵人同歸于盡。沈光耀家族三代五將,即使在戰亂時期,也能確保身家無虞。但沈光耀在西南聯大學到的是:青春不是麻木的踏實,戰亂年代,尤其需要年輕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哪怕曇花一現,哪怕只是像煙花一樣瞬間絢爛,也要無畏無懼地綻放。 這部電影里有些內容我雖然并不能理解得非常透徹,但看過后卻覺得熱血沸騰。媽媽便推薦我看《西南聯大行思錄》,這樣會對20-30年代清華和西南聯大的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無問西東,只問初心;無問西東,只問深情;無問西東,只問敢勇;無問西東,只問盛放;無問西東,只問真實。看過這部電影,從此對清華心生向往,內心埋下了一個小小心愿。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孜孜以求,鍥而不舍,但愿若干年后美夢成真。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