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章讀后感800字
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源泉,提高人們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靜氣的搖籃。讀書的妙處可謂無窮,書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以下的老舍文章讀后感800字內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老舍文章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老舍是一個極富有幽默感的人,他有時將幽默當作一種武器,有時將幽默用作一種包容。如在《擠火車》中,用幽默來諷刺當時社會的一些丑陋行徑;而在《洋娃娃,四十分》中,其幽默卻體現著老舍的包容與厚愛。
在《小學生老舍讀本》這本書中,我印像最深的是老舍的那篇《擠火車》,他通過主角王先生擠火車的生動細節描寫,來專門諷刺那些擠火車、搶燒雞勇往直前,敢于拼命,而聽到“日本”兩字就沒有喊打勇氣的人,來抨擊當時社會上的某些人,在小事上敢于打拼,在大義上面前卻嚴重缺鈣的陋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的期待,那就是做人就要做硬氣的人,做一個有氣節的人,做大義面前勇往直前的人。
還有舒立寫的《洋娃娃,四十分》,也令我感觸最深的,這篇文章中描述了其父老舍經常送她洋娃娃,各種各樣應有盡有,使她在洋娃娃伴隨中快樂成長。一次,舒立在珠算測試中考了四十分,但老舍不但沒打沒罵,反而幽默的說自己小時候連四十分都考不到,待舒立長大后,才知父親數學一直很優秀,才如夢初醒。文中表達了老舍用幽默來讓女兒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才。我想,如今的父母,如果都能這樣該多好!那我們就可以盡情放飛心中的夢想。
《小學生老舍讀本》里還有許許多多,文中通過一景一物,一花一草的描寫,展現了老舍的人格,體現了民族氣節,我真是佩服之致。我以后要好好學習老舍文章的精髓,筑好人生成長的基石……
老舍文章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讀了《母雞》這篇課文,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母愛很偉大。
老舍先寫對“母雞”的厭惡,在寫對“母雞”的崇敬,感情先后迥然不同。這種強烈的鮮明的對比,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產生了一種幽默可笑的感覺,是我們仿佛在欣賞一個風趣的相聲或小品。
這篇文章寫出了母雞對雛雞的關心與照料;干什么事都處處想著雛雞,讓著雛雞;而且還教它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教它們擠在母雞的翅下、胸下。這都是雞母親愛他們,呵護它們的表現,這是母愛的自然流露。
“當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時,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讀到這里,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像文中的母雞一樣,一做我愛吃的飯菜時,媽媽就在一旁看著我狼吞虎咽地吃著,并且還說:“慢點吃,別噎著。”我抬起頭,嚼著菜,問道:“媽媽,您怎么不吃啊。”而媽媽卻笑著說:“你吃吧,我不愛吃這菜。”每當我這樣問她的時候,媽媽總是這樣回答。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原要。
感謝老舍,感謝老舍先生帶給我們的文章——《母雞》,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
老舍文章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書似一盞明燈,照亮人生前進的道路;書又似一座小橋,連通了心與靈的兩岸;書更似一葉帆,推進著一艘優揚的小船不斷前進。
讀書,人生變得更加精彩。
宜乎大眾的作家的作品,情感細膩,語句朗朗上口,生活是美好的,他俗不乏默,情不失活動力,這就是脫穎而出的文法。
讀過不少老舍的散文,甚是喜歡。風景的《又是一年芳草綠》、《大明湖之春》讓人們感到祖國的美麗,讓人進入勝地,麻木的《耍猴》讓人氣憤,人們太愚昧無知了,諷刺的《鬼與狐》讓人發笑,但笑完之后,又要沉思起來。在這些故事中,可能是因為他的筆力觸及深刻,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險惡的可悲,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緣故吧,散文中有隱匿著某種獨特的神秘,不斷滲進入心,讓人讀后覺得其中有血有淚,有哭有鬧,愛恨兩境界。
《書》,學習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雖然愛學,但卻不喜歡古文。讀書時,像老舍小時讀法不同,他讀書不按先后,書中愛看看,不愛就不看了,跳過幾頁,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學習方法,隨著時代的變化,這種方法便漸漸不用了,我們越來越愛讀書了。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里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讓人感到悲。不知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歡。使人不解,但又讓人知前時的事,讓人心歡。趵突泉,水突突冒。水,淡淡,紅墻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里也會有。一片落葉,水動了,一圈圈水波,隨著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筆下,只喜歡它流出的小溪。但隨著走,發現了,我也明白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趵突泉就是范例,再清的水,再綠的樹,只要,人們打起小地攤,那美,就不復存在了。地上有了雜物,無言可說,能干什么?雖亂,但久立四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贊嘆天然的美。《趵突泉的欣賞》讓我感到了祖國的美麗,感到當時社會的可惡,甚至把我帶入那些陳年舊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覺中,觸到了一顆濕潤的心。興許,老舍當時,也為祖國而嘆息,想讓祖國走向光明吧!不然,他為何為國而悲呢?
人世間當年有眾壞人打扮入黨,讓他寫出《鬼與狐》。
隨頁飛,大明湖也乃濟南一絕,美麗動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云。濟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麗的,是濟南一絕,都是美的。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丑,丑是丑,美是美,從不胡說。從美中看丑,丑中看美,但一定都是愛國的。無論是什么,大明湖很美,但它發現了水泥沙石,田地讓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唉!嘆氣,人們心中的大明湖,在哪兒呢?大明湖之春,不在了,不在了!
老舍筆下的散文,太凄太凄,心中不僅有悲了,無可奈何,誰?老舍說心悲嘆息。
老舍文章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讀老舍先生的散文,真是一種享受。它能帶來一種輕松愉悅的感受,宛如清風拂面,仿佛偷來的悠閑自在,猶如小孔中看世界,心中竊喜不斷。那美妙的景色,悠閑的生活,樂觀的人生態度,濃厚的情感表達,無不讓人深深沉醉其中,使人真正明白生活的真諦,宛如置身天堂。
“天堂”,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因為那里有自己的渴望與追求。可當人們輕易地擁有并坐享其成時,卻發覺“天堂”給予自己的并不是所想要的幸福,而是一種無聊、空虛的美好掩飾。這時“天堂”的實質便是地獄。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生活的意義,多在于付出,而不在于一味索取。
人生仿若一張魚網,并非一撒一收間就可收獲鮮魚,而需心境平和地找準時機,勤于勞作。好似水般淡泊的人,以勤勉為本,不管時間如何周而復始,心中仍是平靜。
老舍先生曾寫道“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如此有益身心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想起那穿行花草間的老者,游目騁懷,做生活的主人,不禁沉吟“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正是這閑逸之情,用其花養其心德,看透人世凡俗。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般襯托生命的真諦。
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不就是生活的真諦嗎?
百年后物是人非,一切都在不知中變遷。松柏翠竹,冬日寒雪,皎皎月色,絢爛星辰,何曾有思?寰宇內沒有永恒的生命,沒有永恒的星宿,沒有永恒的回憶,有的只是永恒的變遷。
孩提時無憂無慮,青年時逍遙自在,壯年時謹慎小心,直至半百后痛定思痛。驀然回首間生活已近盡頭,才幡然悔悟……
什么是理想的“天堂”?它是一個過程,一個在追求我們夢想中苦與樂的過程,它是一種心境,一種在平庸生活中以悠然心態去客觀看待人世盛衰、花開花落、潮起潮退的心境。
蒼穹有霧霞虹影陪伴,自然有繽紛四季陪伴,過往有晨鐘暮鼓陪伴,而我們只有它來作伴。
人生在勤,只為了更為美好的未來!
老舍文章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在記憶里,認識老舍還得從《養花》說起,但是僅留著的一點印象只覺得他是愛花的,也很喜歡養花的。從這里似乎還是很難看出什么來,更何況這個記憶還是很久以前學習語文得來的,所以想對老舍說上什么,僅憑一絲記憶是不行的。
曾在半月前說下狠話,一定要給老舍的散文做個評論,只是因為當時看老舍散文時總是使我忍俊不禁。時間在眨眼間逝去,這本《老舍散文》,卻依舊的躺在書架上,似乎已經沒有他存在的意義了。但是每次看到他靜靜的靠在書堆里,心里不免有點內疚了,他似乎也在呼喚著我,促使著我再拿起他,去翻一翻看一看。
步入正題,對于《老舍散文》還是很值得我們去探討和研究的。下面主要采用總分的方式,來闡述我對于《老舍散文》的點滴感受。
此刻,距離上段內容,又有些時日了,我是該用心把他寫好的,而且也不應該一直拖延著,我一定會盡力的去為《老舍散文》做出最出色的評論。這是我讀了巴金的《懷念老舍同志》所觸發的感受,只覺得心中有一種悔恨。但是即使沒有看這篇文章,我還是會為《老舍散文》寫下很多的文字的,也以此來紀念老舍同志。
其實,對于老舍的接觸并不少,《茶館》、《駱駝祥子》都是他的不朽之作,單從這個意義上說,老舍早已活在我們的心中了,現在是,以后也永遠是。
對于《老舍散文》,只要你用心讀的,都不難對此分類,就只是以內容分,主要有抒情、寫景、記人以及文論。但可從目錄的編排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三部分,幽默的散文也是占據絕大部分的,所以曾經一時有這個興致,卻沒這個行動,是有點力不從心了。
隨著對于整本書的理解,以前的印象也隨之強化了,對于《五月的青島》也頓時又有了記憶了,原來老舍一直都在我們的心里,這又是我的不夠用心了。你看像《一些印象》、《吊濟南》、《大明湖之春》等,都會使你產生“一些印象”的,而且那一景一物都會浮現在你的眼前,充滿著生機與活力。他可以對水產生很濃厚的感情,只有這樣的細致與投入,你才能感受水的清澈與甜美。他可以花不多的筆墨,把山畫的重巒疊障、峰回繚繞、蒼翠欲滴,你便不禁佩服他的手法的絕妙。他自然很愛花的,也及會賞花,有一種似紫荊而色兒略略發藍的,折來很好插瓶。他眼中的景色,從不缺乏色彩,色彩之多卻又是你不能及的。即使路邊的綠葉,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在他看來都是涇渭分明的。他的情感極其細膩,對于大明湖或是千佛山等,哪怕是小小的變遷,都會使他感觸頗深。
他的思想他的靈魂依舊還存在這個世上,因為有了我們這些讀者,他是把心交給了我們的,他的率真與坦誠從心底里流淌出的那一刻,我們感受到了,是你給了我們暖意與欣悅。你看所處可見的都有老舍的印記的,或繼承或發展。
對于記人的,《我的幾個房東》、《宗月大師》、《我的母親》等,都間接的反映了老舍的生活。我能理解一個出自貧窮家庭的困苦,然而老舍給我們的印象卻總是這般的堅強。這與他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的,有時候貧窮也不是壞事,這便造就他對于知識的渴望,這里該向老舍學習的,也絕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然而深深刻在我心里的是《我的母親》,這五年來我一直遠離著家鄉,對于母親的思念也是難以言表的。因為有著同樣的情懷,所以帶著這份感情,我體會到了《我的母親》的偉大,然而我是幸運了,每一次回家我總能感受母親帶給我的溫馨與慈愛。下面是我挑選的幾句話:“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凄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失去慈母更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我要抑制住自己的情感,也只能以“心痛!心痛!”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又想起巴金對于老舍的懷念了,里面的疑問,又讓我聯想起他的《詩人》來,這是為數不多的抒情文。他說過:“要成為詩人須中魔啊。要掉了頭,犧牲了命,而必求真理至善之闡明,與美麗幸福之揭示,才是詩人啊。”或許這里能夠解釋巴金懷念老舍一文的疑問吧!他有著詩人的氣節和操守,他繼承著詩人那隱藏在他骨子里的品格和性情,對于他自沉太平湖是很好的闡釋。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里,他的舍身保節,唯有站在詩人的角度視之,才能看的透徹的。
最后才說老舍的幽默,并不是說幽默的分量不重。我是想借著后面空曠的地兒,來給老舍的幽默作詳盡的'闡述,也以此來表明老舍先生是運用幽默語言的大師。他也曾使我忍俊不禁,于是作出了承諾,自然這是幽默的作用了,也絕對應該使我信服的。你不信?那就一起來聆聽我對于老舍幽默的闡釋吧!他的幽默,絕對不是膚淺的笑話,是極具智慧與力量,是一種具有鮮明思想的幽默。《有聲電影》、《有錢最好》、《當幽默變成油抹》、《搬家》等,都會使你幽默一把的。我們的生活也不缺乏幽默的色彩,老舍的幽默自然也離不開生活,可以說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散文里的,產生的效果卻不遜色于生活,這是不能否定的。在他的幽默散文里,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都滲透著幽默的影子,讓你樂在其中卻仍能專心的品讀。可以說老舍的幽默,是恰到了好處的,在于他很好的把握了這個度,使我們可以在這里久久的遨游著,而不知疲憊。在林語堂的《說話的藝術》中,有這么一句話:“能夠自己拿自己開玩笑,此人有希望成為幽默大師,因為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品味。”對于老舍我們沒理由去質疑他了,他永遠都是活在我們心中的幽默大師。你還不信嗎?那就趕緊去看看《老舍散文》吧!
想以他的遺言結尾,不免有點心酸,于是借用巴金的一句感人肺腑話:“我們都愛你,沒有人會忘記你,你要在中國人民中間永遠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