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作文范文10篇
寫作文要先仔細思考題目的要求和寫作思路;航天精神作文怎么才能寫好?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1】
從小我就有一個遠大的夢想,那就是有一天可以登上巨大的航天飛船,做一次宇航員到太空遨游,看看我們的“鄰居”月球,金星,木星,海王星……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乘坐飛船上天的人。在后來當我從電視上看到“神舟六號”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叔叔在太空遨游,是他們滿載全國人民的希望與自豪滿載歸來時,人們為他歡呼,為他自豪。雖然他們很了不起,可是這一切似乎離我很遙遠。當我得知而表哥就是哪些專做楊利偉叔叔背后哪些研究數據的人,我才知道航天夢離我并不遙遠,我以他們為榜樣,我那想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也更加強烈了。
今年春節有幸見到表哥,聽他談到飛入太空前期是那么的不容易。飛入太空不但需要結實的身體,豐富的經驗,長期不停頓地訓練,而且未來的宇航員還要有廣博的知識。艱苦的訓練,是為了適應宇宙上失去重力的生活;吃東西時,要像牙膏一樣擠出來;睡覺時,要睡在掛在墻上的睡袋里;廣博的知識,是為了在太空中不停地配合地面科學家做各種試驗、進行各種科學探索……
晚上,我夢到我乘坐的ufo號來到了“神秘主義者”海王星上尋找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只見海王星上到處是一片蔚藍。到處都是松軟的土地,遠遠看去就像一個藍色的望不到邊際的圓球。我急忙拿出空氣檢測儀。奧----空氣超好,適合人類居住。于是我拿出一個皮包拋了出去,瞬間它就變成了了個巨大的實驗基地,我快速的檢測個各種環境因數,一切都適合人類居住。忽然我的面前出現了一個腦袋大大的,細長胳膊,短腿的外星人,他竟然會說漢語,原來他也是從別的星球上來到海王星上做研究的。他告訴我:“要不是我親眼所見,我是絕對不會相信,前幾年才登上月球的中國,今天竟讓有能力登上海王星……”突然,外星人不見了,怎么回事?
“欣欣,別睡了!”原來是媽媽叫我起床了。雖然這只是個夢,但我已經懂得了要想成為一名宇航員不但要靠實力,還要靠機遇,無論以后我能否飛上天空,這個夢想必將永遠激勵我不停的前進。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2】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斗和特別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科學與人文并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回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么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并舉,還要做到規范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煉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鉆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于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范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并舉,規范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3】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
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艷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個個飽含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與文化傳承的任務,一次次展示著中國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現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征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后,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不懈拼搏、自主創新,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
又是一載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國夢圓。這次太空之旅,不僅能刷新中國人在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我們更能和他們一起體驗在太空過春節……科學探索再次與航天夢想在太空奏響協奏曲。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征前所說,只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于你的浩瀚星空!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4】
我是一位小小航天迷,時常想象著航天員在太空里的英勇風姿。
我也有一個航天夢:長大了,我要當一名航天員,駕駛太空飛船在浩瀚的太空穿梭,執行任務。我想用望遠鏡去觀察太空中的每一顆星球,想去月球上看看玉兔幫助探測器采集樣本
我的航天夢要從中國載人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叔叔的故事說起。20__年,楊利偉叔叔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勇敢地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在收獲成功和喜悅的背后,是許許多多他不為人知的努力和艱辛。中國航天員的選拔要過五關、斬六將,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特殊訓練。離心機像一只巨大的鐵鉗,緊緊夾住旋轉艙,航天員在圓形的超重實驗室里飛速旋轉。楊利偉叔叔對自己說:戰勝不了自己,怎能征服太空?抱著這樣堅定的信念,他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幾年間,他成功完成了近百項訓練任務,他的精神令我敬佩!更令我感動的是,他第一次出征太空,生死未卜,然而他毅然肩負起了民族和國家的責任,一往無前。
當我看到無數航天工作者為了航天事業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時,我深深地明白了,實現夢想,需要不斷努力奮斗和拼搏!
航天夢一直不斷激勵著我,讓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樹立堅定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成為一名遨游太空的航天員,實現我的航天夢。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5】
我一直以來就對天空充滿了向往,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古籍中記載了許多與飛行有關的神話傳說和繪畫,“嫦娥奔月”是人類最古老的登月幻想,從“嫦娥奔月”開始,我國歷朝對天空的關注也越來越強烈。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和其他國家的古代文明共同孕育了現代航天技術的萌芽。在近代,中國人民也為航空航天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之后,中國許多的仁人志士為振興中華而熱心發展航天事業。我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的航天旅程圓滿成功,實現了中華兒女多年的飛天夢想,長大了中國人的志氣,是我國航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航天事業在世界各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航天事業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力量等。
近來幾年,我國的航天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嫦娥一號”、“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特別是神舟七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的太空行走,使我國的航天事業邁出了大大的一步。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進程有:20__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上天,搭載人員楊利偉;20__年10月12日9時,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上天,搭載人員聶海勝、費俊龍;20__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上天,搭載人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艱苦的條件錘煉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航天精神就是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中國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
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
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鉆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學習航天精神,就要從小鍛煉強健體魄,這也是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要求。當代少年兒童不應該是溫室里的花朵,而要勇做搏擊風雨的雄鷹。堅持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體質,強健體魄;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磨煉勇敢頑強的意志,不向困難低頭,不被挫折壓倒,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探索無限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接班人的任務。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承載著民族復興的重大責任,更應該把所學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好好學習是我們偉大的使命,建設祖國是我們永遠的目標。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6】
大家好,我是海棠北校前京初中七(2)班的季子策。每個小海星心中都有一個夢想,我也不例外,我就有一個航天夢。
我的夢想是當宇航員,在無邊無際的宇宙暢游,去探索其中的奧秘,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做貢獻。
這次神舟十三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其中有位女航天員王亞萍讓我非常敬佩。王亞萍阿姨從小希望自已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女航天員。我想:她一定是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只有付出過,才會有收獲。終于,在選拔中,她斬兵截將,一路披荊斬棘,突破層層關卡,終于脫穎而出。成為我國目前第一位去航天的女航天員,讓我們永遠記住她的芳名——王亞萍。
我慢慢積累有關宇航員的知識,在太空里沒有重力,物品如果不收好就會到處亂飛,所以在太空宇航員吃的一般是壓縮餅干或者是裝在瓶子里的牙膏狀食物。除此之外更辛苦的是,宇航員要忍受長時間的孤獨,遭受生理、心理的雙重考驗。
有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見我長大了,真的上了太空。太空真美啊!太陽系里有一顆通紅通紅的大火球,散發著蓬勃的熱氣,給予所有的行星旺盛的生命力。在眾多行星中,有一顆最引人注目,那就是地球。她由生機盎然的綠和沁人心脾的藍構成,綠色是森林,藍色是海洋。海洋和森林的上空,彌漫著白色的氣流,這便是供人類呼吸的大氣層。她給了人類生命的基礎,我多想從太空俯視她的全貌!
有夢想就要去實現,我一定要刻苦學習,熱愛科學,為實現我的航天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7】
今天,我在學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課,這堂課的老師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這位老師就是神舟十號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老師。
雖然這堂課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但是神舟十號的另外兩名航天員聶海勝和張曉光叔叔都有為這堂特殊的課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個無重力的狀態,但是無重力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終于有機會看看三位航天員在無重力狀態下的樣子了,我抱著期待的心情開始認真地聽課。
課程的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給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只見他先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站穩,然后兩腳往上一收,做出一個打坐的動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僅沒摔在地上,還穩穩地往上漂浮了起來!接著王亞平老師只用一只手指,輕輕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聶海勝叔叔,聶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實在太神奇!王亞平老師這樣的神功,看得同學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原來這就是太空中失重狀態下,航天員平時活動的樣子呀!每個人都身輕如燕,還能輕而易舉地拿起很重的東西,省下了不少力氣,真是讓人羨慕!
太空授課接下來的實驗,雖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實驗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點長大,學習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號的三位航天員一樣,飛上太空,感受一下無重力的狀態!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8】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三個有趣的科學實驗:乒乓球實驗、水膜實驗和泡騰片實驗。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于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比如同學們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響,小球會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將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卻懸在水中,即使在空中來回旋轉也不會下落。據王亞平解釋,這是因為在空間站內浮力會消失,所以小球不會受浮力影響上浮。
再來說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水膜實驗。王亞平把水注入金屬圈中,形成一個似凸透鏡的大水球,放入折紙花,花在水球中綻放開來,令人嘆為觀止。這是由于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以水不會向下流,從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個部分,會形成兩個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亞平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引發我們思考,讓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秘。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9】
今天我們看了三位航天員在太空上親自授課的視頻,在太空上的飲食習慣與我們在地面上的不同,他們喝的水是裝在特質的水袋里面的,如果水漂出來,不會散落在地上,而是在漂浮著不會落地,他們吃的也是特制的東西,科學家們還制作出了在太空中吃的粽子,扁扁的。
主教課的航天員是——亞平老師給我們上課,她給我們講的是太空中失重是怎樣的,首先她拿出了兩個彈簧,上面各有兩個按鈕,她把他們放到同一位置,然后一拉,只見兩個彈簧的平率不同,這就是太空中唯一與地球相同的地方,希望大家能發明出在太空中第二種測量人體重量的儀器(注:第一種是用牛頓第二原理來測量的。)。
第二個講課內容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陀螺,把陀螺在空中放下,陀螺竟然打著轉飛出去了,它的中心軸,一直在變。第二次是上了發條的陀螺,以同樣的地方放出去,但它的中心軸幾乎沒有變,而是一直在前進,最后把兩個陀螺一個是沒上發條的,一個是上了發條的,然后一起放出去,給他們同樣的干擾力,看得出上了發條的看起來非常穩定。
最后一次實驗是水膜和水球,老師先把一個金屬圈套在水袋里,然后拿出來,竟然成了一層厚厚的水膜,試一試穩不穩定,無論怎么搖都不會破,只要把水加到上面,不會破而會成一個水球,這個水球會越來越大,但不會爆炸,這就是在太空中的失重。
太空真是太神奇了,這些在地球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能到太空去探索一下的話,我一定會做很多很多的實驗,去研究發現太空的奧妙。神奇而美麗的太空我愛你!最后,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為國家造福。
航天精神作文范文【篇10】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方興未已到蓬勃發展,中華人民的奔赴浩瀚宇宙的步伐隨民族的振奮崛起一同穩步向前。中華民族對于無限宇宙的探索永無止盡,從古代神話的嫦娥奔月到如今新時代的神舟系列,承載著中國人對未知宇宙的無限探索與渴望。而這一偉大航天征程上的每一步創新與進步的背后,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不懈努力、攻堅克難、拼搏創新,為民族航天事業的倔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航天事業的應用對全人類都影響重大,科技興國是國之重策,神舟十三號的成功返航標志著我國航天科技進入了新的階段,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而且由此我們也能發現,只有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會才能不斷進步、科技才能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20__年4月16日三名太空出差183天的中國航天員終于順利回家了,上午9點57分神舟十三號返回艙成功著陸位于內蒙古的東風著陸場,并且是自神六以來返回艙首次落地后呈直立姿態,整個返航出艙過程令人振奮。觀看過直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回想起數百年前,人類借助車輪和風帆周游了世界;數十年前,人類借助火箭登臨月球。而今天,我們借助“中國天眼”發現來自光年之外的星河璀璨;借助中國空間站,筑夢太空,遨游太空。從發現新大陸到探索宇宙星辰,人類的科學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作為航天強校,我們哈工大在國家發展建設過程中勇擔創新使命,夯實科技強國建設根基;作為哈工大人,我倍感驕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為新時代發展的責任,未來我將繼續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奮斗是圓夢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勤懇耕耘,心有天地經緯、腳向浩瀚天宇,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斗,在反復試驗求索中砥礪前行,在精益求精攻關下追求卓越,敢闖難關、勇開新路。一個個航天員在嚴格系統全面的訓練中學經驗、強本事,飛天游覽、出艙行走需要扎實的功底,需要他們具備過硬的心理素養和強健的體魄,寒來暑往的刻苦訓練讓他們擁有超強的意志力與自信念。為了偉大的航天事業,航天工作者與航天員,將艱辛與曲折作為事業發展的“階梯”,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在接續奮斗中實現航天事業更高水平的創新與突破。從“神一”的放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