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11篇
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關于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征文11篇,僅供參考。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1)
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73周年,我們不僅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更不能忘記舊時代中國的恥辱,以及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
隨著西方國家的興起,中國逐漸落后。從1840年開始,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用鴉片、洋槍,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據不完全統計,舊中國在外國侵略者的強迫下,先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1100多個。這是多么可悲啊!
但是,經過一次次戰爭,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以及偉大的南昌起義,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在今天,我們應該傳承這紅色基因,做這個時代的新人。
這使我想起一篇文章《木笛》,主要講了報考樂團的木笛手朱丹,不愿在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日演奏歡快的樂曲,但他的愛國精神最終感動了主考官,被樂團錄取了。我們要學習朱丹的那種愛國精神,為了國家的利益而拋棄個人的利益。
時代在進步,我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但紅色的基因得傳承下去。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爭做時代新人!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2)
獨立橘洲,往事已越多少春秋,仰望那雄發英姿的少年,尋覓那指點江山的余情,走覽偶像胸中的天地。
世界之大,可敬者甚繁,我獨愛那蔚為萬夫雄之男兒。放眼當下,偶像者無不星光璀璨,寶馬雕車,萬人青睬,也許歷史也情愿流轉百年,回到那紅色的年代,那是與我們一般的恰同學少年,卻是窘迫窮困的生活與戰火紛飛的亂世。也許正是這些,造就了胸中條條溝壑,幅幅宏圖。那時,他們就有了一個“讀書會”,有志之士在那暢宇宙之奧,品類之盛。他們,道出了社會的玄機,用雙手探索出了歷史的規律;他們,著眼于苦難的人民,構想著一個改日換月的新天地;他們,心中惟有革命,用血色染紅這足跡;他們,應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即使已越百年,他們也將為世人敬仰,不磨不滅,我們,也應尋著那足跡勇往直前。
血色,從來就不可怕,可怕的是血已褪色。安逸已讓許多人不知何為紅色,不知如何運用雙手艱苦奮斗,不知這神洲曾鋪滿緋紅的鮮血。歷史,從不是使人回首感慨的,而是催人奮進的;偶像,也絕不是麻木追捧的,而是為人所標榜學習的。先烈、偉人,是世人口中他們的代名詞,殊不知他們也是血肉之軀,而為了信念與理想,必須流血掉肉。血紅淌到如今,就應褪去了?不應該的,也是不可能的,如今的主旋律依舊是紅色,是為人所敬,而不為人所憚的紅色。曾經的你們,現在依然浸染著紅色,那抹抹珍貴的紅色。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3)
“爺爺,您多大參軍?”“爺爺,上戰場您害怕嗎?”“爺爺,您受過傷,疼嗎?”同學們圍坐在老游擊隊員楊爺爺身邊,眼神專注,激動得你一言我一言爭先提問,對楊爺爺的革命歷史充滿了好奇。
“爺爺吖,十三歲參加革命,當過地下交通員,打過游擊戰,上過朝鮮戰場”楊爺爺一一道來,臉上的皺紋慢慢舒展開來,陷入了回憶里。“上刺刀,把手榴彈弦拉出來!”“6名戰友隨后集中投擲手榴彈突圍,鬼子應聲倒地。”說到打鬼子的戰斗經歷,楊爺爺時而眉頭緊鎖,為革命的暫時失利而惋惜;時而面色凝重,聲音哽咽,為戰友們的離去而痛心;時而眉開眼笑,充滿了革命勝利的喜悅。
聽著楊爺爺的親口講述,我非常感動和震撼。我想起奶奶時常回憶起她的爸爸的故事,那就是我們身邊一位令人崇敬的老革命者艱辛而又光榮的一生。我想起了爸爸媽媽帶我參觀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紀念館里那些簡陋的生活用品和長長的烈士名冊。以前,我總以為革命只是電影或電視劇里的劇情,此刻,我才知道光榮而偉大的革命是真真切切的歷史和生活。以前,我總以為我們糖果般的生活是生而有之的,現在,我才知道那是無數有名無名的爺爺奶奶,奉獻了青春和熱血譜寫的。感謝,感恩,革命者——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締造者!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4)
去年5月,達姍阿姨開了一個名為《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的班會,請來了一位姐姐的爺爺——湖南籍飛行師長歐陽端詳到他們班講述戰斗的故事。機會難得,媽媽帶著我一起去聽爺爺講自己的經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歐陽爺爺成功擊落間諜氣球。1972年,一只高空間諜氣球飛到中國上空,能夠在一萬到兩萬米的高空清晰拍攝地面的景物。歐陽爺爺的任務是打掉這個氣球。萬米高空上這個氣球就像個小雞蛋,但是氣球直徑有15米,如果靠得太近,高速飛行的飛機很容易撞上氣球,被氣球裹住,導致機毀人亡。在他們之前,這個氣球也飛到過別的國家,他們都沒能夠把氣球打掉。歐陽爺爺接到命令,馬上駕駛飛機飛向藍天。可是射出幾次炮彈,氣球并沒有被打破。歐陽爺爺不斷靠近,準備三炮齊發。這是多危險的事情啊,因為一下子打出三個炮彈,飛機很有可能停止運轉,那爺爺和飛機就要掉下來了。可是爺爺顧不得那么多,為了打掉這個氣球,他冒著生命危險不斷靠近,終于在離氣球五百米的地方,把氣球打掉了。因為這次擊落氣球,歐陽爺爺出了大名。
歐陽爺爺的故事聽得我捏了一把汗。這是多么危險的事情啊!可是爺爺為了打掉氣球,竟然不顧自己的生命。因為許許多多的功績,歐陽爺爺獲得了很多獎章。我聽了之后非常敬佩,覺得歐陽爺爺很厲害,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5)
今天,我在爸爸的桌上發現了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有一男一女。他們的臉上都掛著安詳的微笑,可他們的背后是監獄的鐵窗,手上劃出了長長的傷痕,腳上還掛著重重的鐐銬。我問爸爸,他們是誰,他們的照片為什么會在這里。爸爸說:“他們是革命烈士周文雍與陳鐵軍,這是他們生前的最后一張照片。雖然他們已經去世很久了,但是還活在我們的心里。”
哪些去世的人會被后人記住呢?我想起了我看過的電影《尋夢環游記》。那是一個關于“記住”的故事,只有“熱愛”他人的人去世后才會被后人記住。爸爸告訴我,陳鐵軍和周文雍是在廣州起義中被捕的人,也是著名的“刑場上的婚禮”的主人公。他們曾經為了掩蓋周文雍的地下員身份假冒“夫婦”,一起經歷了很多波折。廣州起義后他們被叛徒出賣,為保護陳鐵軍的妹妹被警察逮捕。他們被捕后遭到了酷刑拷打,但仍然無所畏懼,不向敵人屈服,堅持自己的信念,最后被敵人殘酷地公開處決。
這張照片就是他們在被公開處決前拍的。他們在刑場上面對大批圍觀的百姓大聲呼喊:“我們要結婚了!就讓劊子手的槍聲,作為我們結婚的禮炮吧!”
周文雍和陳鐵軍離開世界已經將近一百年了,我們還能從他們留下的照片中看到他們。那時的他們的樣子是多么年輕,眼神是多么執著。他們是為新中國而犧牲的,是為他們深愛的人民而犧牲的。我們還會記得他們的樣子,就像我們會記得愛我們的“親人”的樣子一樣。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6)
黃爺爺是住在我外婆家隔壁的一位抗戰老兵,雖然他頭發已經全白了,但是精神很好,很喜歡給我們講他參加過的抗戰故事。那些故事非常驚險,聽后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黃爺爺講的上甘嶺戰役中火燒邱少云的故事。
我清楚地記得,黃爺爺給我講邱少云的故事之前,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你被開水燙了一下,你會不會喊疼啊?”我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會啦!”黃爺爺停頓了一下,慢慢地說,“我們的一個戰友,被火整整燒了幾個小時都一聲不吭,你相信嗎?”我搖搖頭。接著,黃爺爺給我說起了邱少云的故事。黃爺爺告訴我,邱少云小時候家里很窮,父母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過世了。他從小給地主放過牛,干過很多很辛苦的工作。他積極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勇敢地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有一次,邱少云冒著美軍飛機掃射被轟炸的危險,從熊熊燃燒的火房子里救出一名朝鮮兒童。但是,在一場反擊戰中,邱少云為了圓滿地完成組織交代的潛伏任務,不幸被敵人的燃燒彈擊中了。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他堅持著一動也不動,忍受著烈火燒身的疼痛,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最終的勝利!黃爺爺說完后,眼睛里閃爍著淚花,我想像著邱少云被火燒的場景,心里充滿了對英雄深深的敬意和無比的懷念。
我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7)
已故中國現代文學翻譯家、散文家、教育家,曹靖華先生是河南省盧氏縣人,盧氏縣是革命時期紅25軍軍部所在地,是重要的紅色長征文化發源地,2013年7月12日,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征跡”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以“點燃青春,照亮夢想,跨越時空八十年,重走長征兩萬里”為口號,以“聚焦美麗家鄉,傳承魅力長征”為主題,重走長征路,感悟紅25軍的長征精神。
河南省盧氏縣位于洛河上游,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山,峰巒疊嶂,林木蔥蘢,是河南省西部邊陲。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2900余人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長征。12月4日,抵達欒川叫河,正要進入盧氏境內時,突然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軍長徐海東卻認為盧氏的多山地形是對紅軍最有利的條件。后來,由盧氏小貨郎陳廷賢帶路,紅25軍穿越大石河,文峪大峽谷,闖龍駒,戰官坡,于12月8日抵達豫陜交界的鐵鎖關,并一舉擊潰民團,進入陜南,建立了鄂豫陜根據地,可以說,盧氏連綿起伏的伏牛山脈和盧氏人民的大力幫助,對于紅25軍繞開國民黨圍追堵截,順利到達陜南起到關鍵作用。
在長征史上,紅25軍是一支神奇的部隊。他們是長征開始時人數最少的一支隊伍,結束時兵力不減反增;他們一路與百倍于自己的兵力的國民黨軍隊拼殺,百戰百勝,并開辟了鄂豫陜根據地;他們是紅軍長征的北上先鋒,歷時10個月,最先到達陜北,迎接主力紅軍北上,為中央紅軍落腳陜北奠定了重要基礎。從這樣一支隊伍中,曾經走出了共和國97名將軍。紅25軍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忠誠,踏出了人生亮麗的軌跡!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8)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事我的爺爺是位老革命,今年已經八十九高齡了。別看爺爺的年歲老,可是爺爺的精神一點也不老。爺爺到現在還一直堅持鍛煉身體,走起路來健步如飛,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講起他當年的革命故事來更是精神振奮,兩眼炯炯有神!爺爺的革命經歷與過去許多的勞苦大眾有些不同,爺爺從小出生在大戶人家沒有吃過什么苦,一直過著小少爺般的生活,直到爺爺去縣城里讀初中才開始了解外面的世界,開始接觸革命的熏陶。一次家庭的災難更是堅定了爺爺投身革命的信念。那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侵略的魔爪伸到了爺爺的老家,饒光了爺爺家的所有房屋,搶光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就連吃的穿的也一點沒留下,爺爺家幾輩子人辛苦積攢的家業一夜之間全沒了。這些都算不了什么,更讓人憤怒的是爺爺家所在的村里,還有許多的村民失去了親人和生命,從此爺爺便開始參加了革命。爺爺的革命工作也與大多數人不同,爺爺雖然參加了革命可是爺爺沒有扛過槍沒有打過仗,因為爺爺一直是一邊讀書一邊工作。爺爺當年參加的是一個地下組織,他們常常在夜里工作,刻寫小報印刷傳單,然后再偷偷的散發出去。他們還定期開會,布置新的工作,研究當時的局勢。
爺爺還為組織傳遞過信件和消息,有一次由于走漏了風聲爺爺被敵人盯梢了,幸好爺爺很機靈及時發現并成功逃脫。后來,爺爺換了個名字又被組織安排到另一個地方工作,一直到革命勝利。哦!原來我爺爺就是當年了不起的地下黨啊!爺爺如今離休了,過著老干部般的生活,堅持鍛煉身體,堅持讀書看報,飲食清淡簡單,有時還會參加老干部的活動,生活過的十分幸福快樂!我很喜歡聽爺爺講那過去的事。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9)
轉眼間,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了。建立中國共產黨,早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了身為黨的陽光下哺育的花朵,我們更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弘揚紅色精神!
盡管抗戰已經過去多年,可還是有許多老黨員與老紅軍。我的身邊就有一位老黨員,一位八、九十歲的老爺爺,雙腳已經不能活動,只能坐在輪椅上度過之后的日子。他已經患了老年癡呆癥,最近的事情都已經記不清,甚至能把曾孫當成別人的小孩,把孫子當成小偷,但他記得最清楚的,是抗戰的時候。當我去尋訪這位老黨員的時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來,龍飛鳳舞的講了起來:“我出生的時候,外國已經在如猛虎般的侵占我們的祖國,在我15歲的時候,我們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著當軍打鬼子。剛好晉江成立第一支武裝隊伍,開展游擊戰爭,雖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興。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參加了武裝隊伍。21歲,我成了黨員。當上黨員沒幾個月,我就被蔣軍()抓去了。我原來的老伴當時也是黨員,她去救我,結果被槍斃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爺爺的兒子)。后來,中共晉江縣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來,我才知道我原來的老伴已經死了,我很生氣,積極參加黨員活動,發誓要打死蔣軍,有好幾次到鬼門關前走了又回來了。成立泉團晉江大隊(1949年5月)后,我也加入了。大隊主動出擊,摧毀基層政權,后來配合解放軍解放晉江(8月31日),晉江才算解放了。后來,我的身子不爭氣,垮掉了,才停止參加黨的活動。”
我想不到,原來,抗戰有著這么多歷史,共產黨的紅色足跡,早已經深入千家,造福萬家。總有一天,我也要成為黨員,繼續黨的紅色足跡!
尋找紅色基因記憶的作文(篇10)
天剛蒙蒙亮,我和媽媽就出門了,到了紀念館門口,就看到高高飄揚的紅旗和穿著紅色隊服的隊員。到了車上我數了一下,參加這次活動的有六十多人。原來有這么多人想了解紅軍的足跡呀!
這次去的目的地是東洛鄉的小水山,那里可是當年紅軍打游擊的根據地。經過三個多小時,車子開到了大山腳下,我們開始步行。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座連著一座的大山和滿眼綠色的森林。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我仿佛看見了當年紅軍的身影,望著面前陡峭的大山和繁茂的樹林,我仿佛聽到了當年激烈的槍聲……
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覺自己的腳越來越不聽使喚了……終于,我看到了一個小山村。在這里,我們訪問了一個八十歲高齡的老大爺。他給我們講述了當年紅軍在這里打游擊的故事。當時的紅軍被敵人圍困在周圍的大山里,餓了吃野菜,冷了躲進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藥治病。就這樣在這里堅持打了三年的游擊戰,度過了三年艱苦的歲月。紅軍走后,敵人為了找到紅軍放火燒了整個村莊,村里的老百姓都嚇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來重建了家園。
看著這個歷經苦難的小山村,聽著老大爺講的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如今,我們住在溫馨舒適大樓里,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寬闊平坦的馬路上,還有數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們更應該珍惜,更應該想起為祖國拋頭顱曬熱血的烈士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尋訪紅色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