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9篇
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關于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征文9篇,僅供參考。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1
7月8日早晨,我們參加了晶報組織的紅七月自駕之旅,陪伴我們旅途的是本次活動最眩目的車型:天籟VIP。我們購買天籟車不久,一直都想找個機會出去飛飛。
近百輛車近200人的自駕大隊浩浩蕩蕩,駛向贛州,贛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這里奠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這里出發;
贛州是中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也是東江的源頭,和廣東有著天然的情感聯系;
贛江之水碧波蕩漾,章江和貢江合流成為贛江,江西省由此簡稱贛。
近百輛自駕團隊,匯成一條長龍,尤為壯觀,引來無數過往車輛羨慕的燈光和眼光。我們從深圳啟程,前往贛州。駛離深圳后,窗外,藍天白云,青山碧野,所有車輛都撒腿歡奔起來,猶如奧運賽跑,我們天籟車就是其中的劉翔,一路領先,成為此次賽跑的勝者。
此次活動所有車輛都裝了對講機,這個對講機成了維系全體車友的無形紐帶,車友們一路天南地北談笑風生,中間不斷有其他車主詢問天籟車使用情況——問的最多的是這車怎么那么快啊?我們回答這是天籟3.5,最大功率是180千瓦,最大扭矩是318牛,比同級車動力性好很多。
一路上感人的情節很多,在中學里讀“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許多車友都記得瑞金的紅井,敬意頓生。
最令人感動的場景發生在葉坪紅軍廣場紅軍革命舊址群內。7月9日下午,我們到達“共和國的搖籃”———瑞金,全部車輛車輛在葉坪革命舊址群大會師。車友們首先在紅軍紀念碑為先烈獻了花籃,之后進行了紅軍文藝表演和為老區人民捐贈的儀式。在得知革命先烈的`后代因為生活貧困,讀書學習沒有保障時,我們紛紛起身涌向臺前捐資助學。捐款臺下排起了長對,捐款臺上人們爭先恐后,當時的感人場面,隨便從哪個角度按下快門。都是一幅動人的畫面。
在旅途中,很多人文景觀引人入勝,我們游覽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景區,然后來到有江南宋城美譽的八景臺風景區。站在八景臺上,青風徐來,滿目生輝,心曠神怡。朝北望,贛洲著名的章江和貢江猶如在腳下匯聚,合二為一后向北奔流而去。
7月10日下午,自駕游活動圓滿結束,大家互換名片,互留電話,場面熱烈。
回來之中又是我們拿了第一!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2
在中國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經歷過無數艱苦的革命斗爭,無數革命英雄勇敢,前往后繼:鴉片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林則徐這樣的英雄堅決用生命喚醒了沉睡的巨龍,讓故步自封的中國人恍然大悟的2萬5千里的漫長長征,饑寒交迫,前面有狼,后面有虎的千難危險中,擁有三軍后開臉的樂觀主義精神的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出現了鐵血將軍陳樹湘,出現了不畏艱難、威武不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等,像我們一樣震撼了年齡的英雄,像我們一樣,回到了少年的戰爭精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他們用生命寫了驚天動地、哭鬼神的悲壯詩。他們是紅色基因的最好代言人。
回顧這些紅色的歷史,每個英雄都經歷了腥臭的血雨和困難,仿佛融入了我靈魂的深處,多次洗禮了我的身心。
現代青年必須確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擔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我們有紅色的基因,我們在曾經英雄人物一代人的.紅色土地上成長,我們是什么幸運的下一代?但是,為了實現夢想,我一直偽裝堅強,假裝堅持下去,我想成為優秀的女作家,但是我三天捕魚,兩天曬網,應該堅持的讀書沒有堅持下去,應該積累的摘錄沒有積累下來,總是想明天再讀,明天再摘,但是明天明天復活,明天多少的道理比起書中為夢想流出最后一滴血的英雄們,我很害羞。但是,從我深刻理解繼承紅色基因,成為時代新人的瞬間開始,我每天只要有空,就開始讀書,一點也不能疏忽。現在的努力,正是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漸漸發現自己寫的時候,天馬的想象變多了,美麗的辭藻也能靈活運用。
作為紅色基因的繼承人,在和平的時代,不能像英雄們那樣做出驚人的壯舉,但我們可以從周圍的小事開始,從周圍的點滴開始:在災害面前,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在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的公共汽車上,看到老弱的病,可以讓座,在不奪取愛的座位的家里,父母在忙的時候,幫助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學校努力學習,成為老師的有力助手我知道你的今天,祖國是怎樣創新的,祖國是如何創新的,祖國是如何創新的
紅色基因將成為我夢想中最強大的動力,英雄志士們發出的光將永遠引導我前進的方向,使我腳下的道路閃閃發光。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3
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傳承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領社會的紅色基因,繼承先烈遺志,爭做時代新人。
十年,百年,哪怕千年,歷史的恥辱仍刻骨銘心。抗日戰爭時期,中華人民,曾飽受欺凌,也曾奮不顧身殊死拼搏。他們用血肉的身軀,用永不泯滅的信仰,在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地與敵軍決一死戰,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奉獻給祖國,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光榮殉職的抗日戰士有數萬名,這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血淋淋的代價啊!
時光荏苒,悠悠幾十年載光陰。當主席向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向歷史,向未來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慷慨激昂的致辭,振奮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播撒在十幾億中國人血液里的革命精神逐漸萌發,生長出以奮勇殺敵的革命戰士為榮,向他們看齊,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獨立自主,萬眾一心,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的決心和斗志。
時至今日,中國強大了,中國人民強大了。如今我們的理想信念,高舉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持著這樣的.崇高信念,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用勤勞和智慧、用堅定與執著,寫下令世人驚嘆的“中國故事”。
與時俱進,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定當不能辜負先烈們用鮮血筑起的新中國。我們要發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勇于拼搏,自強不息;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獨立自主,積極進取;刻苦學習,奮發圖強;成為四有青年,繼承中國人民優良傳統;用我們中國兒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祖國振興而偉大,我們要用瘦弱的肩膀,匯集一股強大的力量,撐起祖國的未來!
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先烈遺志,“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4
五月四日,青年人的節日。這一天我們初一初二年級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梅園新村紀念館進行“尋訪紅色足跡”的活動
剛進梅園新村,就看到了一座周恩來總理的銅像。這是以周恩來爺爺當年走出梅園新村的照片為原型,表現出了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在談判期間,中共代表團有不少活動經費,但他們的吃、穿、用、沒有一樣是高檔的。他們認為在自己身上節約,就是給人民多增加積累。
眾所周知,中國開國總理就是周恩來爺爺。他不僅被中國人民所敬仰,同樣也羸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的魅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我們要緬懷周爺爺,就要永遠銘記和認真學習他的精神,使之發揚光大。
目睹了這些以后,我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呀!沒有他們這些老前輩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當然,在這一天,我又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共青團員。在周恩來爺爺的見證下,我一定會積極工作,努力學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5
家風是一本書,寫滿中華民族的智慧;家風是一棵樹,歷經千年依舊生生不息;家風是那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風是最無痕的教育,是最美的精神傳承。
我的爺爺出生在舊中國的農村,家境貧寒,為了維持生計,打過燒餅,做過掛面,干過各種各樣的小生意,生活卻總是難以為繼。解放后,爺爺成了宣化鋼鐵廠的一名工人。進廠后,他被分到廠里的供料組,那個時候不像現在的機械化都是人工,高爐供料是最辛苦的。一車料有800公斤。為了保證高爐不虧料,他經常手推著八百公斤的料車,跑在最前頭,一干起來,就廢寢忘食,中午經常顧不上吃飯,因此還落下了胃潰瘍的病根兒。由于爺爺踏實肯干,干活不惜力氣,所以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他還兩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宣鋼出席過冶金部的表彰大會。爺爺不僅工作上爭先,為人還正直清廉,在1961年生活最困難的時候爺爺接管單位的后勤,可家中再困難,他也從不曾多拿倉庫的一粒糧食,一片菜葉,他常常教育我們:“做人,不能忘本,要清正廉潔;做事,不能畏難,要力爭上游。”他的話,像一粒種子,深植在我的心中。
父親是家中的獨子,高中畢業后,正趕上某地大建設。父親想去支援邊疆建設但又擔心我爺爺不同意。爺爺知道后,對我父親說:“年輕人,就應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父親便打起背包奔赴邊疆,扎根戈壁,一干就是十幾年。父親在縣委組織部工作,1971x1973年,縣組織部派父親去外調。那時,我剛出生不久。父親舍不得剛剛出生的我和柔弱的母親,但為了工作,父親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出色地完成了外調工作。父親認真踏實,求實務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省委組織部的表彰。
1976年,父親調回內丘,在城關公社工作。當時朱莊水庫正在建設中,單位派父親去朱莊水庫帶工。父親去時,正是工期的關鍵時刻,因為前面帶工的干部工作不力,供料工作處于落后的狀態,民工不積極。看到這種情況,父親非常著急,不能耽誤工期啊!作為一名黨員,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他想法設法做民工工作,并以身作則,吃住在工地,和民工們一起拉石料。每次上工,父親總是沖在最前面,身先士卒,要求民工完成的,父親一定會超額完成。民工被父親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感染著,激勵著,三個月父親沒有回過一趟家,他的實干精神贏得了所有的'民工的敬佩。大家鼓足干勁,爭創第一,很快由后進變為先進。民工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由衷的贊嘆道:“只要杜司令在(我父親在工地上被民工親切的稱為‘司令’),我們就沒有完不成的任務!”父親用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和擔當。父親一生清正廉潔,對我們要求也極為嚴格。父親現在已八十多歲了,但他仍然關心國家大事,喜歡看新聞,他還常常給我們講黨的歷史,告訴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前幾年,開車去朱莊水庫參觀,父親飽含深情地回顧了當年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他說:“作為一名黨員,要以身作則,沖鋒在前,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這才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父親的話,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并激勵著我,讓我在工作中,從不懈怠。
我的母親曾是一名援疆教師,在某地阿克蘇烏什縣任教7年,把最美麗的年華獻給了大漠戈壁的教育事業。她一生熱心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記憶中,母親是最敬業,最溫暖的人,她每天總是早早到校,記著給沒顧上吃早飯的孩子,帶份早點,她總是在下學了還在給學生們講題、做工作。母親愛崗敬業的影子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當我也走上講臺,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時候,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一定要好好教孩子們,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寄托著家長的希望。他們是一個家的未來,所以一定要善待每一個孩子,努力讓他們成才!”母親現在退休在家,她經常說:“家里不用你管,你只負責把你的學生教好,就是我最開心的事。”平時母親為我打理好家中的一切瑣事,以便我無后顧之憂,專心教學。我努力學習,善于鉆研,教學成績優異;我用心去欣賞和關愛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夠燦爛的綻放。20__年,中考在即,母親生病住院,但她不愿讓我耽誤學生們一節課,只留妹妹在醫院照顧她。今年中考,我班取得全縣考入內中公助生第一名的好成績,得到了學校、家長的一致好評。
沖鋒在前,力爭上游;以身作則,清正廉潔是是父輩們做人做事的準則。他們身體力行,當好表率,講責任,講品行,是家風的踐行者和傳承者。他們的一言一行,為我樹立了人生的標桿兒,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如今的我,正沿著父輩們前進的方向,帶著他們的殷殷囑托,努力地追夢,爭做新時代出色的圓夢人!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6
獨立橘洲,往事已越多少春秋,仰望那雄發英姿的少年,尋覓那指點江山的余情,走覽偶像胸中的天地。
世界之大,可敬者甚繁,我獨愛那蔚為萬夫雄之男兒。放眼當下,偶像者無不星光璀璨,寶馬雕車,萬人青睬,也許歷史也情愿流轉百年,回到那紅色的年代,那是與我們一般的恰同學少年,卻是窘迫窮困的生活與戰火紛飛的亂世。也許正是這些,造就了胸中條條溝壑,幅幅宏圖。那時,他們就有了一個“讀書會”,有志之士在那暢宇宙之奧,品類之盛。他們,道出了社會的玄機,用雙手探索出了歷史的規律;他們,著眼于苦難的.人民,構想著一個改日換月的新天地;他們,心中惟有革命,用血色染紅這足跡;他們,應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即使已越百年,他們也將為世人敬仰,不磨不滅,我們,也應尋著那足跡勇往直前。
血色,從來就不可怕,可怕的是血已褪色。安逸已讓許多人不知何為紅色,不知如何運用雙手艱苦奮斗,不知這神洲曾鋪滿緋紅的鮮血。歷史,從不是使人回首感慨的,而是催人奮進的;偶像,也絕不是麻木追捧的,而是為人所標榜學習的。先烈、偉人,是世人口中他們的代名詞,殊不知他們也是血肉之軀,而為了信念與理想,必須流血掉肉。血紅淌到如今,就應褪去了?不應該的,也是不可能的,如今的主旋律依舊是紅色,是為人所敬,而不為人所憚的紅色。曾經的你們,現在依然浸染著紅色,那抹抹珍貴的紅色。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7
x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將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
長征永遠在路上。今天,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就是要緬懷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勛,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八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其留下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崇高理想、堅定信念、不屈不撓、艱苦奮斗成為長征精神之魂。
八十年前,紅軍將士們行進在長征路上,也是行進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他們用自己堅定的步伐詮釋了什么是人生追求,什么是人生價值。八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昂首闊步前行在實現中國夢的新長征途中。我們個人的夢想和中國夢是共同成長的,在當前的新長征中,更需要每一位有血性的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弘揚長征精神魂,走好自己的人生長征路,讓自己的人生出彩,為祖國增彩。
走好人生長征路,需要弘揚長征精神崇高理想之魂。當年的紅軍沒有精良的裝備、沒有吃的、沒有交通工具,憑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理想,最終克服了艱難險阻,到達目的地。人生何去何從,最終走向何方,取決于最初選擇的人生“入口”,即樹立什么樣的理想,理想就是人生的方向標,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走好人生長征路必須樹立崇高的理想,這樣才有可能到達人生目的地,否則就會南轅北轍,離目標越來越遠。
走好人生長征路,需要弘揚長征精神堅定信念之魂。人生歷程中要經歷各種風雨和挫折,人生猶如長征,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持久的毅力、堅定的信念,既不能急功近利,尋找“捷徑”,也不能在理想信念上搖擺不定,朝秦暮楚,以至于最后一事無成。同時,人生征途上有各種“攔路虎”阻撓著人生目標的實現,我們需要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足以讓人一路披荊斬棘、克難攻堅,最終獲得“三軍過后盡開顏”的喜悅。
走好人生長征路,需要弘揚長征精神艱苦奮斗之魂。80年前的長征,條件極端惡劣,紅軍們吃樹皮、嚼草根,缺吃少穿,還面臨敵人的圍追堵截,但最終實現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當前,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丟,在實現理想目標過程中,要堅決摒棄貪圖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要務必改掉不勞而獲、拈輕怕重的思想,更要拋棄怨天尤人、止步不前的思想。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才能讓人們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成為打不倒的“小強”。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在這個新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時刻弘揚長征精神之魂,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走好自己的人生長征路,以無數個精彩的人生長征成就中國夢的實現。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8
x月x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洪江區志愿者協會組織雷鋒青少年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紀念祭奠革命先烈,為革命先烈長眠之地播撒格桑花籽,使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長存。
我們一個個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來到烈士紀念塔祭奠革命先烈。這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我有幸看到了許多志愿者前輩。大家摘下帽子,莊重為先烈敬獻花圈,向革命先烈莊嚴宣誓。當我宣誓我要為共產主義貢獻自己一份力量時,我的心中就一直重復著一句話“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當嘹亮雄壯的國歌聲飄揚在這片綠蔭上空時,大家的心情更是心潮澎湃,是多少成千上萬的烈士英雄用血肉換來如今我們的幸福美好生活!我們得珍惜!珍惜!努力!努力!
93歲高齡的戰斗英雄李云清爺爺為我們講述了自己的戰爭經歷,大家將老爺爺團團圍住,一個個仔細聆聽,目不轉睛看著黨旗,我仿佛看到了爺爺所述說當時的每一個畫面。李云清爺爺還告訴了我們黨旗的由來和象征。當時共產黨剛成立時沒有準確標志。1925年5月召開了農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打出了黨旗,左上角金黃色的`鐮刀和錘頭組成的黨徽圖案的旗幟,透過紅色激情的底色,紅色和金黃色的圖案表現出了人們對黨的熱愛和滿腔熱血。
隨后我們積極參與到播撒格桑花的活動,我們要將英雄長眠之地裝扮的格外美麗,讓他們也看到這春意盎然、勃勃生機、和平美麗的世界。協會按學校為單位分為三組,大家干勁可足了,帶著花種直奔區域,拿起手中的工具擼起袖子加油干,大家結伴而行,相互幫助,有的用小鏟子鏟掉土里的小石塊,有的用小鋤頭把土挖松,撒上花種,有的拿著小水桶幫忙澆水,越干越有經驗越來勁。大伙同心協力將這些美麗的花種撒遍了這英雄之地,心里滿滿成就感。期待等到下次再來時這里鮮花簇錦,美不勝收。
這么有意義和收獲的活動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我們從中領悟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我們是新一代的種子,就像今天種的格桑花一樣,雖然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但未來一定會綻放美麗,飄散芬芳。我們要記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成為共產主義事業優秀接班人。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作文精選篇9
我最喜歡聽媽媽講她小時候的故事,因為在她的童年世界里有玩不完的游戲,抓不完的蟲子,嘗不完的果子,講不完的趣事,我可羨慕了!當然還有一位可愛可敬的老人——媽媽的爺爺,也就是我的太姥爺。媽媽小時候只與太姥爺生活過一段日子。雖然時間不長,卻給了媽媽永遠的美好回憶。
太姥爺中等個兒,剃著光頭,留著八字胡,媽媽說有點像電視劇里的大軍閥張作霖。他平日里穿一身深色的粗布衣服,上衣是釘著對襟盤扣的.,褲腿裹一著綁帶,腳蹬一雙老布鞋。至于他的五官樣貌,媽媽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
太姥爺不識字,話也不多。媽媽最喜歡看他把自帶的煙葉搓碎,放在裁好的紙片里,嫻熟地一卷,用舌尖舔,一支香煙瞬間完成了。媽媽那時年紀小,她覺得這個過程好神奇呀!然后,太姥爺用火柴點著煙,美美地抽起來。姥爺那時在部隊,給他買整包的香煙,他總說抽不慣。媽媽后來才知道他是怕浪費錢。
太姥爺是個地道的農民,他很會種地。幸好媽媽小時候住在部隊的機場里,那里有很多尚未開發過的荒地。大家的本意是讓太姥爺來杭州享享清福,但是太姥爺閑不住,總是騎著一輛28寸的自行車,把鋤頭豎著綁在自行車上,把年幼的媽媽放在車子前面的橫梁上,就這樣出去找地種了。也就是從那時起,媽媽認識了花生、地瓜,知道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小時候的媽媽當然干不了什么活,就是看著太姥爺不停地鋤地、拔草、施肥。等到收獲的時候,他又帶著孩子忙采摘。大人干得辛苦,孩子玩得高興。
在媽媽16歲那年,遠在家鄉的太姥爺重病臥床,不多久便去世了,享年86歲。姥爺奔喪回來,帶了一份悼詞并一直珍藏著。聽媽媽說,這份很長很長的悼詞追述了太姥爺的一生。原來太姥爺的家鄉位于抗戰時期晉察冀革命一根據地一帶。太姥爺和太奶奶都是解放之前入的黨,經歷過那個真槍實彈的戰爭年代。太姥爺年輕的時候曾帶著大伙兒打過游擊,曾被日本鬼子嚴刑拷打過,曾當過村里的支部書記。解放后組織上落實政策,安排給他城里一個區長的崗位。但是他卻拒絕了,原因是他覺得自己不識字沒文化,只會種地,他要留在農村。太繼姥爺繼續當著農民,把大兒子送到前線,把另外兩個兒子送進了部隊,姥爺就是其中的一個。就這樣,他守在了自己為之戰斗過的地方,并且落葉歸根了。
在《銘記歷史,圓夢中華》這本書中,很多抗戰英雄的事跡令我感動。沒想到我們家也有這樣一位光榮而平凡的革命老戰士,也有這樣一位樸實而無私的太姥爺,我感到無比自豪。我的姥爺退休前是單位的黨委書記,媽媽也是支部書記,我也努力著為胸前的紅領巾增光添彩,也許這就是革命精神代代傳吧。如果太姥爺看到這些,他一定會倍感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