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火把節習俗活動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23各地區火把節習俗活動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各地區火把節習俗活動
江蘇省南通地區是整個漢族中可以說是唯一舉行火把節的地區,每年冬至,當地的精壯男子都會拿著一大把由稻稈作成的火把,會在房前屋后澆上油,在田間地頭繞上幾圈,以乞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彝族地區流傳著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別為分為祭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農歷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鶴慶西山片的白、彝族群眾,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火把節當天,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這就是舞火唱種。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節,但是,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傳說
相傳,火把節的由來與諸葛亮有關。很久以前,云南維西地區的百姓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有一年,諸葛亮率兵來到這里。在一次慶祝戰勝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隸主)的酒席上,諸葛亮了解到當地百姓不會耕種水稻,他就率領大家刨土、搬石頭、壘田埂、修水渠,同時派人去四川拉稻種。
一天夜里,諸葛亮得悉去拉稻種的人馬被瘴氣和黑暗困在不遠處的森林里,便決定讓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點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氣的方法,迎接運送稻種的漢兵,這一天正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從那時起,維西、巨甸一帶就開始種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后每到這一天,當地人就點燃火把,載歌載舞,慶祝這個象征幸福的日子。
彝族火把節傳說
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大小涼山,關于火把節由來的傳說很多。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敗天神惡魔,團結民眾與邪惡和災害抗爭的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六個太陽和七個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曬,晚上有強光照耀,土地荒蕪,妖魔橫行,世間萬物面臨著滅頂之災。就在這個時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龍射死了灼熱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馴服了剩下的'最后一個太陽和最后一個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滅了殘害人間的各種妖魔。
但是,統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看到人間如此繁榮富足,心懷不滿,于是年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熱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征收苛捐雜稅。后來支格阿龍的故鄉出了個彝族英雄叫黑體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人。一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高亢的歌喉引來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揚婉轉的歌聲。
早就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熱阿比聽說了兩人的戀情,心里交織著憤恨和嫉妒。沒過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熱阿比便下凡挑戰,想與黑體拉巴摔跤決斗。結果在摔跤決斗中,被彝族民間英雄黑體拉巴摔死,天神為此大怒,便放出鋪天蓋地的天蟲(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嶺,找到了天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畢摩(祭司),畢摩翻看了天書,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民眾上山扎蒿桿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終于燒死了所有的天蟲,保住了莊稼。 看到這情景,體古孜使用法力將勞累過度的黑體拉巴變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著這一切,傷心欲絕,痛不欲生,在大畢摩的祈禱聲中舍身化作滿山遍野美麗的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一天,正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
從此,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這天便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
火把節的習俗
1、祭頌火神: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2、耍火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系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征“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3、斗牛:
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一周,由此身價倍增。
4、摔跤:
摔跤活動在彝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
5、選美: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
6、篝火晚會:
夜幕低垂,人們吃著烤肉,然后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群眾,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彝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