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有什么天氣變化
秋分也是傳統的祭祀祖先的重要時刻,人們回家祭拜祖先,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和紀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秋分節氣有什么天氣變化,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秋分節氣有什么天氣變化
通過查詢日歷可知,秋分一般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此時北方的氣候已經明顯下降,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人們希望多些降雨會給耕地帶來充足的水源,但往往降水的機會不是很多,于是灌溉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另外在南部地區,雖然還是被秋老虎影響,但是早晚溫差大,已經不是屬于盛夏的酷熱環境了,清晨和傍晚都會有涼爽的風,顯得更加怡人,說明真正步入秋天了。
秋分晴天好還是下雨好
秋分當天下雨好。通過古人的諺語來看,秋分當天下雨,也就預示著來年是豐年,如果秋分當天是晴天,也就預示著來年容易出現干旱的天氣,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一、秋分日晴,萬物不生
意思就是秋分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之后降雨也就會比較少。在入冬之后就容易出現旱情,從而導致過冬的莊稼因干旱而減產。所謂“萬物不生”指的是天氣干旱,植物沒有足夠的水份,再加上冬季寒冷,莊稼幾乎處于停止生長的狀態。所以秋分有雨比較好。
二、雨打秋分頭,來年必定收
老話說:“秋分有雨天不干,秋分無雨必久旱”,意思就是秋分當天如果下雨,以后的雨水也會比較多,如果秋分當天是晴天,之后的降雨就比較少,天氣就會比較干旱。而秋分節氣正是農忙時節,成熟的莊稼要收割,還要抓緊時間整地種植冬小麥。
三、秋分西北風,來年早春多陰雨
西北風也就是寒風,代表著天氣寒冷。如果此時天氣寒冷,刮西北風,也就預示著是陰天或者下雨。來年早春多陰雨,也就預示著莊稼收成會比較好。
四、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意思是說在秋分節氣是宜雨不宜晴的,如果秋分節氣這天下雨了,那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很好。
秋分時節常見疾病及預防
1、心腦血管疾病:血壓高者需注意保暖、監測
癥狀:頭暈不適,甚至出現肢體不利麻木、語言不流利等癥狀。
原因:相對于夏天,秋季氣溫降低,甚至忽冷忽熱,這樣的天氣容易引起血壓波動。這一方面是因為天氣轉涼,人體周圍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另一方面,在夏季由于天氣較熱,血管擴張而血壓相對會降低,因此許多高血壓患者在夏季會相應的減少藥量,但若進入秋季后不能及時調整藥量控制血壓,那么血壓也會出現波動,引起不適癥狀。
人群:老年人;有高血壓病史者;具有糖尿病、高血脂或吸煙、飲酒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
處方:第一,保持心態平和,以免因生氣著急而導致血壓波動。第二,隨氣溫變化及時調整衣物,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加件外套。第三,有晨練習慣者,應注意活動量適度;天氣較涼時,晨練時間可適當后延,最好在太陽出來后再外出鍛煉。第四,飲食清淡,可適當多吃些滋陰的新鮮蔬菜水果,但應盡量少吃大魚大肉等油膩食物。第五,監測血壓,根據血壓的變化,及時調整藥量。第六,患有基礎疾病者應按時用藥,例如降壓藥、降血脂藥以及腦梗或支架術后的用藥等,均需遵照醫囑規范服用,切忌隨意減藥、停藥。
提醒:老年人群所發生的腦血管意外中,腦梗較多見,約占70%左右。對于腦梗來說,“時間就是大腦”,在發病4.5小時內,是溶栓治療的最佳時機,可以有效改善缺血的腦組織功能,促進恢復。因此,一旦出現言語不利、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時,應立即撥打120急救,以免錯過最佳搶救溶栓時機。
2、過敏性鼻炎:過敏者需防護,飲食防“發物”
癥狀: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有的還會合并哮喘。
原因:秋季也是過敏高發的季節,這與秋季的氣候特點關系密切。秋季風大,且花粉傳播也較多,易引起過敏。另外,秋季氣溫不冷不熱,在20℃左右,這個溫度適宜螨的繁殖,而螨也是誘發過敏的一個常見因素。
人群:過敏體質者。
處方:第一,查明過敏原,避免或減少接觸。例如秋季玉米成熟,對玉米過敏者就要避免到玉米地里;另外,如果對某些食物過敏,則應避免食用。第二,遵醫囑進行脫敏治療或對癥治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提前使用抗過敏藥進行預防。第三,注重個人防護,即過敏體質者秋季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居室要經常通風、打掃,定期清洗、晾曬被褥等。第四,飲食方面,除了避免食用可引起過敏的食物外,過敏體質者應注意少吃魚蝦等“發物”,以免誘發不適。
提醒:哮喘在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與個人體質相關。除過敏體質外,有些青少年會在過度運動后發生哮喘或突發肺部感染等,這往往與免疫力較低有關。因此,運動鍛煉一定要適度,千萬不要過于勞累。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慢跑、快走或肢體活動等不同運動方式及強度。
3、感冒:防干燥,別著涼,多喝水,吃清淡
癥狀:口鼻干燥,或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等。
原因:秋季主“燥”,人體極易感受“秋燥”,出現口鼻干燥、咽干不適等干燥甚至“上火”癥狀;若此時再不注意起居,不能隨早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則很容易著涼受風,從而發生感冒。
人群:起居不規律者、免疫力較低者或“上火”者等。
處方:第一,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或汗出受風。第二,勿盲目進補,尤其是不能隨意吃易致“上火”的補藥或辛辣刺激的飲食。第三,飲食宜清淡、滋陰、潤燥。例如蓮藕、蜂蜜、百合、銀耳等潤肺食物可適當多吃。
提醒:多喝水。
4、胃病:腹部保暖,心情開朗,按摩防病
癥狀:胃痛、胃脹、胃酸、食欲不振、腹痛、打嗝、消化不良等等,不同胃病有不同的表現。例如急性胃炎可見食欲不振、腹痛、惡心、嘔吐,甚至嘔血、黑便、脫水等;慢性胃炎則常無明顯癥狀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癥狀。
原因:胃病四季皆可發生,但秋季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氣溫的影響。胃喜熱惡冷,寒冷空氣的
人群:壓力大、生活不規律者,飲食不節制者等。
處方:第一,規律飲食,飲食衛生,遵醫囑忌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盡量飯后服藥,以防刺激胃黏膜。第二,盡量保持精神愉悅。第三,及時就醫,去除病因,臥床休息,對癥治療。第四,防止腹部受涼,除了適時加衣,晚上睡覺也要蓋好被子。
提醒:對某些部位或穴位的按摩也可以起到保健及緩解癥狀的作用。例如按揉內關穴、足三里(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及腹部(順時針、逆時針各36圈)可緩解腹痛、腹脹,增進食欲。另外,按捏小腿肚(小腿肚內側1/3處的肌肉部分),以自覺有較強的酸痛為度,可起到胃部保健作用。
秋分節氣的農事活動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節氣養生”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
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干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
秋分節氣的三候是什么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一、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
二、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