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孩子若是魚,就不能在天上飛
香蕉是我最愛的水果之一,我愛它的淡香與熟后的甜度,但我不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評判荔枝或者櫻桃;含笑花溢流的香氣是我的愛戀,香氣中飽含了童年的味道,但我不會把它與香蘭的味道相提并論。
人的才華與此無異,彼此大不相同!
個別差異不是論,而是事實,就像人的手紋一般,沒有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我們都是世界上「唯一」、「特別」、「獨特」與「稀有」的人。
要求孩子一定要像誰一樣不僅不合,同時可能是緣木求魚。孔子說「術業有專攻」大約就是如此,教育不是要求孩子成為超人,而是發現他的真實能力。
我家在同一時間種了金棗與橘子,父親常常這樣問我:「那種水果比較好吃?」它們的甜度其實不同,喜歡酸的人說金棗好吃,愛有水分且甜一點的人,會說柑橘好吃。這就如同教育一樣,誰棒?出色的導演與音樂家都棒,但可能都不是分數決定的。
我在讀書考試這件事上可能比父親出色多了,但他對四季的解,風吹草動、蟲鳴鳥叫之類的天籟,農作物熟化發出的聲音,天地間的自然律動,甚或經歲月催化的人生義,我可能還得再過很多年方能趕上他的水平。老爸小學未畢業,只讀幾天書,但說的話,我記了一輩子,他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智者。原來智慧并不完全存在于書中,有人靠讀書考試得取,但有人讀了一本隱在天地的「大自然之書」,讀出哲思與品味。
即使人生重來,用我的方式重新編組自以為曼妙的組曲,把父親放了進去,他也未必是一個好的學者或作家,也許依舊是一位好農夫,能夠種出甜度合宜、香味四溢的水果。
「智慧」兩字在專家的眼中應該至少分成兩種:先天與后天,有形與無形。遺傳是先天的,也是惱人的,因為無法強求,只能依附它的軌跡尋覓最好的去處,這便是我「金字塔論」。
每個人該用心打造的不是別人的金字塔,每個人都有一座自己的金字塔,也許不是音樂但卻是美術,是舞蹈家不是科學家,是音樂家不是醫生,面包達人不會拍電影,但是可以各領風騷。
「誰把你生得這么笨!」
我在回家的路上不經意聽見一位橫眉豎眼罵小孩的媽媽,口中喋喋不休的嘮叨著,孩子后來反擊:「要不然,你把我放回去!」
他被生下來之前,應該不會知道誰是爸爸、誰是媽媽、生在何種家庭、智力如何等等,他毫無選擇權。但孩子是我們生的,就有責任教出屬于他自己的樣貌,如果只會埋怨,那真是有愧!
個別差異是生出來就存在的,爭也無益,教育的精神其實在于「順」字,順天、順性、順勢、順命而行,把上帝給予的做到極大值。
愛因斯坦在物學界的地位無庸置疑,但是文學可不是他的專長,情書結集成的作品《情書:愛因斯坦與米列娃》,我花了一些時間讀完,證實一件事:他真的是物學家!
馬克吐溫是書寫兒童故事的佼佼者,但投資財就像極了笨蛋。
差異的存在,代表著人有勝任與不能勝任的事,我們都該找到自己可以勝任的事、喜歡的事,讓主動取代被動,樂在工作。
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對一模一樣的人,他們全部是獨立、稀有、特別的,蘋果不可以用柑橘的方式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