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島市中小學將實現無線網絡覆蓋
&bsp; 進入數字信息時代以后,網絡的應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當下,不少學校紛紛引入無線網絡,它的覆蓋將滿足學校管、安全與教學等各種功能的要求,不僅能夠增進師生間的互動,還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日前,據悉2018年,青島市中小學將實現無線網絡覆蓋。
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能夠為教育進步提供便利工具,是教育發展不能缺少的一環。12月6日,記者從市教育局采訪了解到,青島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步伐逐漸加快,已經全面實現&ld;網絡寬帶校校通&rd;、&ld;優質資源班班通&rd;。這都為學生和教師擁有更多教育資源提供了基礎。據悉,2018年,全市所有中小學將實現無線網絡覆蓋。而&ld;教育+信息化&rd;也將充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老師的教課方式,&ld;線上+線下&rd;的形式將于后年推廣全市。
2013年李滄區的銅川路小學正式投入使用,雖然是一所新校,但其教育信息化&ld;高調&rd;起步,不僅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很強,而且已經將信息化廣泛應用到了日常教育教學中。日前,記者探訪了該學校。走進銅川路小學,每個班級門口都有平板電腦,這是每個班的電子班牌,學生們可以在數字化的圖書館里閱讀各類書籍,分布在學校各個角落的數字步道、創客3D體驗中心、體感游戲中心也讓學校現代感十足。
學校校長郭振虎表示,學校將用5年的時間,普及&ld;一對一&rd;數字化學習,師生人手一個學習終端。在此基礎上,學校將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和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創造優良環境。據了解,李滄區銅川路小學的常態教學已經全部使用信息化教學,并在一二年級的教學中全部使用&ld;一對一&rd;數字化教學方式并成為青島首家使用3D教學的學校。
在&ld;一對一&rd;數字化學習中,課堂上已經靈活運用了平板、筆記本、點振筆、投票器等教學設備,在教學中做到開放、協作、分享、個性化。&ld;比如,在傳統課堂中講授&ls;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rs;一課中,學生往往在運用尺子進行測量時會出現誤差,而現在使用平板電腦教學時這種誤差就不存在了。學生可以從平板電腦上準確地截取并進行測量。&rd;數學老師車俊說。
&ld;教育+信息化&rd;讓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更加多彩。銅川路小學組建了一個10人的iPad數字師生樂團,學校音樂老師姜川自己編寫的曲目,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平板電腦上選擇樂器共同完成樂曲的演奏。&ld;學校利用校園角落、走廊、建筑、樓道等小塊公共區域,在每一處精心設計相關的主題課程,與無線網絡、展示屏共同組成&ls;學習無處不在,體驗觸手可及&rs;的學習環境。&rd;郭振虎說。
青島市先后投入資金10余億元,推動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向全市覆蓋。青島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國領先,2016年全市共有1021所學校開通網絡空間,占學校總數的94%,而2015年網絡空間的學校數僅有45所。2016年教師空間數有67萬個,開通率為93%,而2015年的數量僅有5000個;今年學生、家長空間突破22萬個,而去年學生、家長空間數只有2萬個。
網絡平臺也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發展和進步提供了良好平臺,2016年全市十萬教師全部實現網上曬課,評出市級優課2181節,匯聚各級各類教育資源10T,全市師生免費共享,并通過對資源平臺教師上傳資源進行免費版權確權和保護,建立了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獎勵推動、優勝劣汰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2016年青島支持300所農村薄弱學校加強信息化建設及應用。2016年底,944所中小學達到市智慧校園標準,占全市中小學總數的90%,各中小學通過智慧教育管系統應用,推進學校科學治和現代化水平提升。記者采訪發現,青島中小學智慧校園的數量呈現翻倍增長,2014年僅有294所學校達到智慧校園標準,2015年增加到了631所,而到了2016年將達到944所。
信息化助推教育國際化和共享交流的機制不斷完善,2016年,全市20多所學校分別實現了和澳大利亞、俄羅斯、中國西藏等國內外學校的&ld;同步課堂&rd;50多節次。市教育局要求,全部中小學實施3D打印技術等內容的創新教育活動,提高&ld;三創&rd;教育實效性。
青島已經建成&ld;創新教育&rd;公共服務平臺,探索&ld;3D打印創新教育進校園&rd;。成立中小學創客教育聯盟和導師團,建立普通高中與高校聯合培養機制,為&ld;小創客&rd;們創新創業提供平臺,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
記者采訪了解到,市教育局已經下發了《關于做好校園網升級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網絡基礎設施配備要求,2017年前,各區市教育(體)局接入帶寬升級至40G,區市所轄學校接入帶寬升級至10G,2018年全市100%中小學將實現無線網絡覆蓋。
青島還將持續加強對廣大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信息化支持力度,2016年至2018年,每年支持100所農村薄弱學校加強信息化建設及應用。青島將通過&ld;第三方&rd;支付模式,建設青島智慧教育中心管平臺。通過智慧教育管系統、平行智慧教育服務系統、掌上校園服務系統、校園創新能力建設服務系統、綜合數據分析系統等的深入應用,推進學校科學治。
市教育局下發《關于實施青島市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對區市教育信息化培訓、師生信息素養等各項工作進行量化考核,作為各區市教育信息素養督察指標納入全市教育督導評估。建立&ld;市、區(市)、校&rd;三級網上研訓一體化應用系統。開展全員培訓,到2018年培養100個教育信息化創新教師團隊,建成100所教育信息化應用示范學校,全面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
信息技術的進步將帶來全市學生課堂學習以及課外學習方式的大變革。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將以互聯網為支撐創新中小學課堂教學環境,變革傳統教與學的關系,形成和推廣新型教學模式。2016年至2018年建立各類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應用課題協作體30個,逐步推廣&ld;生學為本、自主探究、師教為要、點撥升華&rd;的&ld;線上線下&rd;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構建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ld;處處可用,時時能用、事事適用&rd;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
越來越多的課程和學習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共享。2016年青島市將建成中小學信息化學科工具及應用系統,合共享1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配套資源,滿足學習者多元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中小學基本實現&ld;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rd;。推動開展學歷教育在線課程資源共享,推廣、大數據等應用,為學習者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