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中學民辦教師不分流公辦教師引質疑
&bsp; 俗話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可是在萬丈光芒之下,許多家長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各種職業(yè)困境。比如近日,山西一中學未按要求出臺教師分流政策,致使公辦教師們出現高度恐慌,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呢?趕緊和小編一起來探尋一下吧!
山西省教育廳去年發(fā)文要求,公辦教師轉回公辦學校任教,其中就包括朔州二中。受訪者供圖
山西省教育廳去年發(fā)文要求,公辦教師轉回公辦學校任教,其中就包括朔州二中。受訪者供圖
10月下旬開始,朔州二中數十名擁有公辦身份,有事業(yè)編制的教師,陸續(xù)向學校及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反映問題,要求校方踐行山西省教育廳文件精神,將其從屬于民辦序列的朔州二中,分流至公辦學校。
這些教師擔心,繼續(xù)留在朔州二中,其事業(yè)編制將無法得到保留,退休金及養(yǎng)老保險均無保障。而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朔州二中校長姜功承諾,無論是否分流,公辦教師身份都將持續(xù)保留,校方將為其繳納社保等費用。
10月下旬開始,山西省朔州市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朔州二中)每天都有幾名老師&ld;離崗&rd;,然后其他班級教師代課。第二天,上述教師又正常返校上課,如此循環(huán)。
這一&ld;規(guī)律&rd;背后,是朔州二中公辦教師以此提醒校方,盡早解決這部分教師對身份問題的擔憂。
這些教師,都擁有事業(yè)編制,他們或從其他學校抽調,或自行投考,在過去的14年間陸續(xù)加入這所高中。公開資料顯示,朔州二中始建于2002年,系一所&ld;民辦公助&rd;學校,現有高中教學班114個,在校學生7800多名,專職教師440多名。
盡管性質屬于&ld;民辦&rd;,朔州二中卻存在大量擁有事業(yè)編制的教師。該校人事處一名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朔州二中是朔州市&ld;唯一享有行政事業(yè)編制的民辦公助高中學校&rd;。
據朔州二中多名教師統計,該校擁有公辦身份的教師,占到總數一半左右,超過200人。而這一數字,得到了校方的認可。
一份山西省教育廳出具的文件,攪動了朔州二中公辦教師的神經。
新京報記者看到,文件名為《關于清規(guī)范民營企業(yè)辦(助)學有關工作的通知》,加蓋有山西省教育廳公章。文件中明確提出,&ld;在2-3年內將公辦教師逐步從民辦學校中剝離岀來,轉回公辦學校任職。&rd;
而令這些公辦教師緊張的,是文件中的另一處表述:&ld;對有意愿繼續(xù)留在民辦學校的公辦教師,可根據本人意愿,放棄公辦教師身份留在民辦學校任教。&rd;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山西省教育廳的這份文件中,對朔州二中進行了點名。
山西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名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確認,上述文件省廳于2015年10月12日下發(fā),具有行政效力。
朔州二中多名公辦教師稱,山西省教育廳上述文件下發(fā)一年,校方尚未出臺分流政策。他們擔心,按照校方的工作進度,在&ld;最后期限&rd;到來之前,如果沒有被妥善安置,他們恐將&ld;被自愿&rd;留下,并就此失去公辦教師身份。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該校校長姜功及人事處工作人員多次強調,學校性質為&ld;民辦公助&rd;,并非單純&ld;民辦&rd;。
所謂&ld;民辦公助&rd;學校,即指社會私人籌募資金注冊、建立以及運行,并受政府監(jiān)管和參與聯建的學校。&ld;公助&rd;的概念,包括在行政、資金及辦學環(huán)境上,均比普通民辦學校受到更多政策傾斜。
朔州二中一名教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學校成立之初,朔州市政府本著&ld;扶持民辦教育快速健康發(fā)展&rd;的念,分兩批向朔州二中支援了240名具有公辦事業(yè)編制的教師。此后,這部分教師逐漸成為教學骨干或學科帶頭人。
朔州二中人事處一名王姓工作人員稱,朔州二中的教師分為兩類,一類學校自行公開招聘,屬聘用人員,另一類則其他學校調入,這些教師大部分擁有公辦身份。
歷史原因,加上&ld;身份特殊&rd;,造成本屬民辦序列的朔州二中,卻擁有超過200名公辦教師。而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至今未能解決。
多名朔州二中教師表示,此前從未聽校方提及山西省教育廳這份&ld;清文件&rd;的存在,也未見學校有分流措施。他們懷疑,學校試圖以類似&ld;消極&rd;手法拖延時間,從而達到將公辦教師留在校內的目的。&ld;現在公辦教師是學校的頂梁柱,如果分流到其他學校,教學質量就沒法保證。&rd;一名教師稱。
對此,朔州二中校長姜功予以否認。他表示,上述文件系針對公辦學校&ld;派駐&rd;至民辦學校任教的教師,這一情況在朔州二中&ld;幾乎不存在&rd;。姜功稱,朔州二中的公辦教師,均為本著自愿原則,從其他學校調入,并非教育主管部門&ld;派駐&rd;,因此不適用這一&ld;分流&rd;政策。
山西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ld;清文件&rd;中,給予公辦教師兩年以上的緩沖期,目前,省廳仍然處在督促各地、各校出臺改方案階段,尚未正式執(zhí)行。
在一份署名為&ld;朔州市二中事業(yè)編制教師&rd;的文章中,這些公辦教師表達了自己的焦慮:如果&ld;毫無發(fā)言權地放棄自己的事業(yè)編制,留于退休后老無所養(yǎng)的學校繼續(xù)奉獻我們的人生,這種結果如何能承受?我們的命運如何?&rd;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姜功承認,在事業(yè)編制人員養(yǎng)老&ld;并軌&rd;后,該校公辦教師的社保繳納出現了&ld;斷檔&rd;。&ld;主要是因為我們學校的性質是民辦,公辦身份的教師社保繳不上,現在人保部門已經給解決了。&rd;
朔州二中人事處上述工作人員稱,校內擁有公辦身份的教師,屬差額撥款的事業(yè)編制人員,其工資收入60%財政承擔,40%學校支付。他承諾,這部分教師的事業(yè)編制將一直保留。
新京報記者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