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學校服遭吐槽 "太丑""太渣"成罪狀
&bsp; 校服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通常情況下,中小學生穿著較多。穿著校服,一方面能夠展現學生精神抖擻、朝氣蓬勃的一面,另外,還有利于增強凝聚力,使一個集體更加團結。但是,當下中小學生校服太丑太渣已經成為人們的詬病,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如此。
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如果你上下班行走在大街上,隨處能看到身穿不同顏色、不同款式校服的中小學生。校服作為一種符號,承載了人們太多的青春記憶。我身邊有很多人說起自己當年曾穿過的校服往往會吐槽&ld;太丑&rd;、&ld;太渣&rd;。相比之下,日本的校服因其外觀靚麗、又根據每一個學生量體裁衣,得到不少人的艷羨。不過近年來,一場&ld;脫掉校服&rd;的熱議正在席卷日本社會。很多日本人有一種校服情節,因為校服不僅僅是在上學時的一套服裝,并不是這么簡單,在很多日本人的心中,校服承載著一種激揚的青春,校服象征著一種似水年華。它是人生中沒有辦法抹去的印痕,很多日本人把自己穿過的校服收藏起來,有的收藏十幾年,有的收藏幾十年,甚至有的人收藏到老。我們也時常可以看到日本的很多商家,把中古校服生意做的紅紅火火,日本校服被公認為是一種亮麗的風景,在日本人心中分量非常重。
最近,朝日新聞有一項調查顯示,原來大家都很喜歡的校服現在卻遭遇到吐槽。像校服無用論,校服束縛論,校服負擔論各個方面等議論都出現了,日本人的心態為此變得十分微妙跟糾結,也體現出日本社會文化的變化。校服在過去,在積極時認為符合日本集團教育的需求,但是現在卻開始遭到置疑。長期以來,日本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非常注重積極養成模式,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培養向心力。
在個過程當中,校服就是日本學校塑造學生積極意識的載體,功德無量。有家長指出來,嚴格的校服穿著的規定,看起來是便于管控學生,但是把學生的個性都扼殺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集中在討論一個問題,校服充當著某種意義上的統治工具,但是它不可避免的犧牲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
校服過去是日本人步入社會前的著裝規范,但是這里邊作為規范,穿的人已經顯示出來很多的無奈。在日本的社會,職場文化非常鮮明,服裝上也體現著一種干什么活,穿什么衣服,這是社會檢驗的標志之一。但是現在有學者就指出來,所謂的常識,不過是日本等級森嚴,封閉文化的代名詞,校服強制性的向學生灌輸了這種常識,也抹煞了未成年人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所以這是一種批評。
校服在為學生撐臉面的同時,也逐漸的成為一種沉重的經濟負擔,現在日本的經濟并不是很好,特別是泡沫經濟崩潰以后,幾萬日元一套的校服支出成了一大筆的支出,有的家庭要借貸買校服,要勒緊褲腰帶為孩子買校服,所以日本的文部科學省就在通知中提醒,要求校服不要做互相攀比,不給家里造成過重的負擔,這三種情況是現在大家吐槽校服問題的集中點。(日本觀察員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