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班級微信群變味兒 家長退留兩難老師也無奈
&bsp; 數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就比如,微信、等聊天工具,在某種程度上,就方便了大家的溝通交流。但是,弊端也日益顯現出來。眼下,相信不少家長因為孩子班級微信群而頭疼,原本只是用來促進老師與家長及時溝通的,結果被各類聊天信息霸屏,真是要多無奈有多無奈啊!
又到開學季了,家長們都開始張羅著建立或是加入孩子所在班級的微信群,以便與老師及時溝通,可是,慢慢地溝通就變味了,每天班級群里家長聊天信息滿天飛,甚至還有家長在群內發拉票信息和各種產品的鏈接,這樣一來,經常將老師在群內布置的作業或是發出的重要通知淹沒。記者采訪中,不少家長都表示希望對班級微信群進行&ld;約法三章&rd;。
&ld;我們加入微信群是為了多跟老師交流,看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是為了看別人曬娃、賣東西、炫富。&rd;市民王女士說,她女兒去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孩子開學第一天,她就加入了班級家長的微信群,剛開始她覺得挺實用,可以跟老師和其他家長探討一些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如何高效學習等。在群里,老師會通報孩子們的在校情況、公布作業以及發布重要通知。家長們有疑問也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可是沒等幾個月,這個微信群就開始&ld;變味&rd;了,一些家長把班級微信群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在群里曬孩子的假期旅行照片、曬孩子穿戴的名牌等等。后來還有些當微商的家長更是活躍,不分時間段地在群里推銷商品。
&ld;現在很多家長在微信群里聊天都聊到深夜,大多內容都與孩子的學習無關。&rd;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賈女士說,因為剛開學,老師會在群里發一些有關學校的通知或是提醒,作為家長不想錯過老師說過的每句話,但是因為群里個別家長的信息轟炸,她只能花更多的時間不停翻頁,仔細查找。
昨日,記者采訪了20位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家長,發現大家對于班級微信群的意見不少,除了吐槽個別家長在群里發布各種曬娃、炫富、廣告等信息外,對于一些家長過分討好老師的刷屏信息更是反感。&ld;隨便一個小事情,就來幾十條信息。老師布置一個作業,一般家長都回復一句&ls;收到&rs;就可以,但總有個別家長在&ls;收到&rs;后跟上一串類似&ls;老師您辛苦了&rs;&ls;謝謝老師&rs;的話,或是送個鮮花,連著發上幾張圖片,然后幾個家長再討論一下,幾百條信息是免不了的。老師辛苦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沒有必要總是掛在嘴邊,和那些會&ls;說話&rs;的家長比起來,自己就顯得很不懂事,但如果跟風自己又會被其他家長嫌棄,搞得自己現在進退兩難。&rd;學生家長李女士坦言,現在才開學不到一周,想在群里找一下老師開學第一天發的通知,至少要翻十分鐘才能找到。有時候恨不得直接退群,眼不見為凈,但是又怕錯過老師發布的信息,只能在群里&ld;潛水&rd;,繼續忍受著各種信息轟炸。
&ld;一般班級的微信群都是家長主動要求建立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加入這個群,初衷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借此平臺及時溝通。&rd;北郊一小學二年級的班主任馬老師說,班級微信群或群的出現,讓老師發通知時不必挨個兒給家長打電話或發短信,有事還可以在微信上單聊,確實節省了很多時間。但老師每天在學校為學生操心,下班后家里的事情也一大堆,晚上還得繼續備課批改作業,沒有太多的時間在微信群里與家長交流。有時候自己在微信群里發一個通知,很多家長都&ld;一呼百應&rd;,說&ld;辛苦了&rd;之類的話,或者發一大堆愛心標志,看著心里挺溫暖的,但是如果被家長長時間刷屏,使得布置的作業和通知淹沒了,讓一些家長沒能及時看到,影響了孩子課業,就覺得家長的刷屏式問候有些過于客套了。
西安工大學附屬小學教導主任張敏表示,學校老師通過微信群或是群跟家長聯系,發布各種通知是一種及時有效的互通方式,老師們在群內發布一些正能量的信息,比如表揚班里一些表現比較好的學生,或者發一些集體活動的照片,能夠起到對學生和家長的激勵作用。同時老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和個別學生家長進行私聊,這樣既能及時將孩子的情況向家長反饋,也能維護學生和家長的面子。對于有些家長在群里賣東西或拉票或是其他形式的刷屏,張敏表示,作為老師和學校也很無奈,只能對個別家長進行提醒,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制止。
&ld;班級微信群或群跟普通的微信群不一樣,這是老師和家長交流的平臺,我們希望能讓這個平臺更純粹一點兒。&rd;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ld;微信群確實起到了信息互通的作用,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有個別家長過于依賴微信,導致微信群承載了過多功能,甚至給家校溝通帶來了負面影響。&rd;除了用技術手段規避微信群的負面影響外,希望家長群里也能&ld;約法三章&rd;,把一些讓大部分家長反感的行為屏蔽出去。受訪家長朱先生稱,校有校規,家長群也應該有群規,老師在建群時就應該先公布&ld;群規&rd;, &ld;比如,老師發了通知,為避免重要信息被淹沒,我們會請家長不用回復&ls;收到&rs;兩字。還有,老師下班后,沒有特殊情況,家長不要再發咨詢信息,要留給老師照顧家庭的時間。&rd;
張敏表示,家長之所以在班級微信群或群里曬孩子照片或者表現得過于積極,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太過緊張焦慮,并將這種情緒投射在家長群里,他們希望能讓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卻影響到了其他家長。這些家長發言時,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此外,還有些家長有從眾心,他們競相刷屏、點贊,只是為了不落人后。解決班級微信群過度溝通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家長的心態,這些家長應該認識到班級微信群或群都只是一種工具,家長應該做好自我調節,更信任自己的孩子,把關注點轉移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綜合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