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小學課程表里竟沒有語文數學 倆老師就教一個班
&bsp; 眾所周知,語文、數學、英語是三門主要科目,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但是,眼下新學期到來,濟南一小學課程表了竟沒有了語文與數學,反而被一些主題課程所取代,讓人苦惱不已。不僅如此,除了個別科目意外,所有主科僅用一本教材,且一個班就倆老師,不禁引發大家的質疑?
1日,濟南市各大中小學正式開學,作為一所新建學校,緯二路小學愛都分校今年迎來了192名學生。不過,當他們走進教室后才發現,課程表里竟然沒有語文與數學課。反之,卻被主題課程、戲劇、美術、體育等課程所取代,除了個別科目,所有主科僅用一本教材,這些科目的內容全部融入其中。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班就倆老師,不僅教授這本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就連辦公場所也從原先的辦公室挪到了教室內。
1日一早,緯二路小學融匯愛都分校正式開學,作為一所新建學校,今年共有192名學生正式進入這所學校,六個班的學生,平均每班僅有30多人。
&ld;老師今天早上上什么課?&rd;有學生問到,而老師卻拿出一本名為《開學啦》的課本,翻到&ld;我上學了&rd;第一頁。&ld;今天咱們就講這個。&rd;
班主任告訴家長,這就是所有課本,一本書,其中不僅包含語文、數學的相關內容,美術、音樂、體育、游戲甚至科學等其他科目也包含在內。換句話說,今年一年級的課表中根本找不到語文、數學的課程名。
&ld;從新入學的這一批一年級開始,學校嘗試改革。&rd;緯二路小學愛都分校執行校長呂華告訴記者,其中語文、數學的概念將被淡化,除了部分科目外,絕大多數科目的教學內容全部融合在一套主題教材之中。
&ld;基本每天上午前兩節課全部是主題課程,其余時間才會有其他課程安排。&rd;呂華表示,如此變革,市中區教育系統內還是第一家。
8月31日,當學生們紛紛入學報到,語文、數學、科學、思品……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們收到了自己第一套課本。而9月1日,記者在緯二路小學融匯愛都分校看到,學生的書包幾乎是癟的,每個人書包里只有一本課本,除此之外,僅有一些必要文具。
&ld;這是第一本書,一年級上學期一共有三本教材。&rd;呂華介紹說,除了《開學啦》之外,《走進神奇的動物園》、《拼音探險》共三本書將成為一年級上學期全校192名一年級新生的主要教材。
孩子學的東西會不會因此減少?對此,呂華表示,&ld;人教版教材中語文、數學以及其他課程中的部分知識已經全部融入到這三本教材中。&rd;其中包括位置的概念、教會學生簡單運算,同時也包含認字等等。&ld;新版語文教材中先識字后學拼音在第一冊教材中也有體現。&rd;
呂華坦言,在開學前確實有家長有過類似擔憂,但在此之前已經向家長說明,主題課程教材內容也已發至每個人學生手中。
記者發現,每個教室后排有一對辦公桌,每個班都配有一名語文老師與一名數學老師。
正常情況下,一名老師要教兩到三個班。而這所小學一年級一個老師只教一個班,而每個班有一對老師,其中一名語文老師與一名數學老師搭配。這兩名老師不僅要教授主題課程中與語文或數學相關的內容,還包括其他科目。
&ld;學校不是僅有數學與語文老師,美術、音樂、體育都有專任教師,只不過,這些老師是與每個班的兩位老師搭配授課的。&rd;呂華介紹說,之所以讓兩名老師只教一個班,或者說&ld;包班&rd;,目的就在讓他們了解班里的每一名學生,而在不同科目上與專業老師進行配合。&ld;如不出意外,這兩位老師很有可能將他們直接送至畢業。&rd;她說。
(生活日報記者 朱紫瑛)
在濟南育秀小學,也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材‐‐《誦讀識字》。
這本教材語文教學專家張田若先生和育秀小學校長張立主編,六易其稿,已出版一、二冊。
這套教材借鑒、吸收現代眾多識字流派之長,既有經典的兒歌、童詩,也有精選的古詩詞,采用象形識字、基本字帶字、看圖識字、部件識字、形聲字歸類識字、謎語識字、生活識字、數量詞識字等多元識字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誦讀識字》教材。
據悉,9月21日,&ld;先學漢字 后學拼音 誦讀識字 自主讀寫&rd;2016年小學語文體改革高端研討會,將在濟南育秀小學召開,已逾90歲高齡的前人教社小學語文編輯室低年級組組長、全國集中識字教學研究會會長張田若先生,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崔巒等專家學者將與會,探討該校誦讀識字、聽讀訓練的經驗。
(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