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網吧容納未成年人上網 解釋稱:他們是納涼避暑的
&bsp; 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網吧是一個新鮮事物,引起了許多人經營。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互聯網逐漸普及每家每戶基本都牽入網絡,但是,網吧生意依舊火爆,甚至還催生了一大波&ld;黑網吧&rd;。黑網吧的存在,滿足了許多未成年人可以無證上網,無形中,卻給學校周邊和家長造成了諸多困擾。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實習生 彎文奎
暑假過去快一個月了,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區暗訪近30家網吧發現,網吧成了不少孩子&ld;心儀&rd;的去處。
書包丟在一旁,看劇、打游戲、罵臟話乃至抽煙,一個小時4~5元的花費,讓這些稚嫩的孩子在網吧找到了自己的消遣方式。而對于&ld;未成年人禁止進入網吧&rd;的明文規定,許多網吧的工作人員不但不遵守,反而還為孩子們提供便利。
7月26日下午2點多,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位于文博西路與科源路交叉口的數碼公寓。一番尋找后,在小區西門入口處往里走約100米,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了這家標有&ld;斯必得&rd;字樣的網吧。
在吧臺前的墻壁上,并未懸掛相關部門審批的手續證明。網吧雖擺放有&ld;出示證件&rd;的臺簽,但對于記者&ld;出門匆忙忘帶身份證&rd;的,收銀員并未起疑,很快就開好了一張臨時上網的條。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上面的名字并非本人,而是&ld;朱某蘭&rd;。
&ld;這些身份證本來就是給學生準備的,人多的時候都盡著學生用。&rd;這名收銀員表示,學生用的都是老板自己找的一些親戚或者其他人的身份證提前錄入的身份信息。&ld;再說,就算沒帶身份證,也能上。&rd;
網吧的大廳內,數十名未成年人正專注地打游戲。
在東三馬路的一處網吧內,記者發現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蜷縮在沙發上,專注地看著手中的手機,他的右手邊,朋友正在聚精會神地玩一款體育競技類單機游戲。
無獨有偶,在遠離市區的小夏街上,河南商報記者同樣發現了數十家&ld;黑網吧&rd;,均手續不全,都出現未成年人上網的身影。
根據規定,網吧正式經營前,需要取得網吧安全許可證等證件。在走訪中,諸如咔咔、e網情深等網吧,除了營業執照,并未懸掛其他有效證件,對此,經營者均表示&ld;證件正在辦中&rd;。在走訪中,一位經營者透露稱,那片地區的網吧都是如此,&ld;你去看吧,這十幾家網吧證件都不全。&rd;
而在這些網吧內,均出現了未成年人上網的身影,看到河南商報記者拍照時,經營者忙解釋&ld;小孩都是進來納涼避暑的,并沒有上網&rd;。
提醒沒帶身份證的人&ld;往里坐&rd;
在大學路上的鄭州大學東門對面,一個臨時搭建的簡易樓道通向一家名叫&ld;互聯星空&rd;的網吧。記者表示沒帶身份證,收銀員聽后放低了聲音,猶豫了一下提醒道,&ld;沒帶身份證都得坐里邊,有檢查,坐里邊好一點。&rd;
&ld;你們旁邊那家網吧都快爆滿了。&rd;7月26日下午5點多,當聽到記者冒出的這句話時,德成街上一家網吧的收銀員王磊(化名)有些吃驚。
幾近爆滿的那家網吧,離這家網吧直線距離不超過200米,上下兩層,200臺左右的電腦前,幾乎都坐有上網人員,其中不乏孩子的身影。
王磊供職的這家網吧相比之下則&ld;冷清&rd;了許多,雖有100多臺電腦,上網人員卻不足30人,略顯空蕩的房間內不見未成年人的身影。
&ld;平時生意還是不錯的。&rd;王磊說,網吧平均每天也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河南商報記者走訪的近十家網吧的工作人員均表示,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千元。
東三馬路一家名叫&ld;逸龍體育競技&rd;的網吧的收銀員告訴記者,他們網吧每天的收入在四五千元。不過,在該網吧內,記者卻見到十來名未成年人。
&ld;現在孩子都放假了嘛,來上網也很正常。&rd;一家網吧工作人員提起未成年人上網的問題,絲毫不避諱。雖然會面臨被相關部門查處的風險,這些網吧卻依然鋌而走險,接受未成年人上網。
除此之外,這些網吧的工作人員也提到同行之間競爭的激烈。
位于文博西路一家網吧的收銀員說,他們最近正準備開第三家分店,&ld;文化路上的那家店已在營業了,第三家正在裝修中。&rd;她說,該網吧的上網價格在周圍區域內最便宜,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人。
什么樣的網吧才正規?被大家所熟知的一個原則是,禁止未成年人入內,且必須持本人身份證上網。而根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條例》規定,網吧應在顯著位置懸掛&ld;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rd;和營業執照。
位于城東路與航海東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網吧,對于記者&ld;沒帶身份證想上網&rd;的要求,收銀員并未&ld;放行&rd;,予以拒絕。而在豫英路一家網吧,工作人員同樣要求記者出示身份證后才能上網。這兩家網吧,均懸掛有相關證件,也未發現有未成年人上網。
2014年的暑假,河南商報也曾聚焦&ld;黑網吧&rd;問題,執法人員也對&ld;黑網吧&rd;進行了查處。
當時,談及&ld;黑網吧&rd;的取締難,鄭州文化部門一相關負責人說,雖然每個暑假鄭州都會開展打擊&ld;黑網吧&rd;的專項行動,但從根本上治&ld;黑網吧&rd;也并非易事,很多&ld;黑網吧&rd;被取締之后往往會死灰復燃。
該負責人稱,鄭州市對于網吧的監管,主要集中在公安、工商和文化部門,但于各自職能和權限不同,往往難以管。而有人則認為,&ld;黑網吧&rd;生存的&ld;根&rd;在互聯網運營商,一些互聯網運營商為了競爭,只要接到申請就安裝入網設備,造成大量&ld;黑網吧&rd;的出現。
如今&ld;黑網吧&rd;如牛皮癬一般,依然遍布在鄭州市區的各個角落,難以祛除。而如何治這些&ld;黑網吧&rd;,依然是橫亙在每一個相關部門執法人員眼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