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狀元調(diào)查:高二就去探營 已"心有所屬"
&bsp; 緊張的高考順利落下帷幕了,緊接著,高考成績放榜,莘莘學子們紛紛開始計劃起填報什么學校、什么專業(yè)。據(jù)最新的調(diào)查顯示,大多數(shù)高考狀元高二夏令營就已經(jīng)去探營,對于報考什么學校,可能早已經(jīng)是&ld;心有所屬&rd;。其實,盡早明確一個目標,然后朝著目標奮斗,或許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辦法。
2016年江蘇省高考成績公布時間是6月24日下午2點。然而,1小時前,北京大學招生組就通過一位同學提前向李云飛報了喜。&ld;恭喜你,李云飛,這次考了445分,希望你能報考北大&rd;。隨后,北大方面撥通了李云飛的電話,道賀后,約她去咖啡廳面談。
清華大學招生組緊隨其后,也是掐著出分之前聯(lián)系到了李云飛。中國科技大學稍慢,出分后找上了門,&ld;也約了第二天中午在咖啡廳談。&rd;
考分公布后,李云飛想要立即回到學校。北大招生組成員就跟著趕去,給她介紹北大的情況。當晚,北大招生組老師趕到,在咖啡廳與李云飛聊了好幾個小時,詳談了校園的氛圍和風格以及北大文基礎較好等優(yōu)勢,同時也談到了李云飛自身的興趣。
&ld;聽了北大和中科大的介紹后覺得這些學校都挺好的,&rd;李云飛說,&ld;回去之后做了認真的考慮。&rd;最終,對電子元件接觸較多的李云飛選擇了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專業(yè)。她告訴澎湃新聞(thepaper),一方面是受之前參加清華暑期學校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清華的氣氛更符合自己的興趣和性格。
2015年6月,高考招生如火如荼,一場北大和清華四川招生組為爭搶優(yōu)秀考生在微博上的&ld;互掐大戰(zhàn)&rd;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這也讓兩校日漸充滿&ld;火藥味&rd;的搶人競爭成為了高考錄取期間的熱門話題。
2016年高考成績公布當晚,清華招生組直接把河南省文科狀元劉凱翔和科狀元劉云鵬接走。劉凱翔告訴澎湃新聞,當晚北大也在不斷聯(lián)系他,&ld;說是別被清華迷惑。&rd;
&ld;我沒去用車接,但也不覺得&ls;接&rs;就有什么問題。&rd;朱躍峰在電話里笑著說。他是河南省南陽市清華招生組成員,負責招生工作已有十多年。朱躍峰說,成為科狀元的學生始終在自己和同事的視野中,&ld;太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就一直關注著。&rd;
&ld;北大拋出繡球就拋唄,我們也不能不讓他拋。兄弟學校像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學的招生老師我們都認識,大家也經(jīng)常交流。今年這個狀元,北大和中科大也聯(lián)絡過,做過工作和宣傳,&ls;希望你能到我們科大來,我能給你提供有利的培養(yǎng)條件&rs;,這很正常啊。&rd;說起搶生源的事,朱躍峰已習以為常,&ld;我們跟北大也是兄弟學校,別說北大,我還推薦了不少同學去復旦大學、中國科大,都有。&rd;
在爭取生源的過程中,北大和清華經(jīng)常采用類似的專人負責模式對高分考生進行游說。2016年安徽省科狀元邢夢琳告訴澎湃新聞,高考前,北大、清華的招生負責人就來過學校招生,當場留了部分成績突出學生的聯(lián)系方式,包括微信和電話。因此,成績一出來就能和學生直接聯(lián)系。
在&ld;澎湃新聞2016年高考狀元問卷調(diào)查&rd;中,有很大一部分狀元都收到了來自名校的邀請,主要集中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而在&ld;名校搶奪高分生源互掐&rd;的調(diào)查選項中,超半數(shù)的受訪狀元認為&ld;學校更應用辦學質(zhì)量與自身價值去吸引學生&rd;,有3333%認為&ld;爭奪好生源可以,但不應該用互掐的方式&rd;,只有1389%認為此屬&ld;正常現(xiàn)象&rd;。
對于這種現(xiàn)象,河北省文科狀元袁嘉瑋認為,(學校)態(tài)度是好的,強烈地抒發(fā)了高校&ld;渴望人才&rd;的愿望,但是做法有所偏激,希望招生體系能進一步規(guī)范。
其實,比起高考前后驚心動魄的爭奪,招生辦對優(yōu)秀生源的鎖定始于更早。
畢業(yè)于衡水中學的池思遠是2005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也是當年的衡水市狀元。當年,北大和清華也各自與他通過電話,聊了兩句之后,他就定了去北京大學光華管學院。&ld;現(xiàn)在搶得實在是太激烈了&rd;,池思遠說,&ld;競爭其實從高一后半階段就開始了&rd;。
&ld;招生辦會提前鎖定一些學生,拿衡中來說,我不知這個數(shù)據(jù)是否確切,北大在衡中鎖定了20個人,清華鎖定20個人,都是年級排名最靠前的,狀元也肯定從中產(chǎn)生。他們會在這些好學生高二時就以體驗營、學科營等各種名義和形式,邀請到北大清華去體驗,去接觸老師&rd;。池思遠感慨,&ld;這個體驗營的作用太重要了&rd;。
確實,高二的這一次校園體驗成為了后來絕大多數(shù)狀元后一年擇校的重要因素,并且更為水到渠成,堅定不改。
七天的清華之行是江蘇科狀元李云飛高二暑假的難忘回憶。
清華在暑期有兩種性質(zhì)的學校,一種綜合性的名為暑期學校,為期7天收費約3000元,還有一種是免費的分學科夏令營。通常,清華暑期學校會直接發(fā)&ld;邀請碼&rd;到高中,邀請成績比較靠前的優(yōu)秀學生。
李云飛介紹,暑期學校活動豐富,包括了定向越野、小班活動、投石機制作比賽和雪花片結構比賽、講座、文藝晚會、招生見面會以及趣味運動會。一場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講的&ld;生命的星球&rd;讓她印象最深。
期間,有一場綜合測試,即各學科的考試。李云飛介紹,考試結果分為三個等級:良好,通過,結業(yè)。&ld;我當時是&ls;通過&rs;,也就是得到了領軍計劃初試的資格。也有同學是&ls;良好&rs;,那么他就得到了自主招生的初試和復試的資格。&rd;不過,得到自主招生的資格并不完全看綜合測試的成績,也會參照學員在學校的綜合表現(xiàn),&ld;比如科賽、運動會等等活動中的表現(xiàn)。&rd;
調(diào)查中,有不少狀元都提到了類似體驗營經(jīng)歷對日后選擇的正面影響。例如,2016年河北省文科榜首孟祥熙和袁嘉瑋分別在高二參加了北大和清華的夏令營,如今,也各自花落兩家。
高考成績一公布,清華就聯(lián)系了河北省科狀元孟祥熙。&ld;當時清華的電話我根本沒想接,是讓我爸媽接的。&rd;他半開玩笑,&ld;可能北大對我比較放心吧,知道無論清華怎么磨我,我都不會去的。&rd;
雖然知道孟祥熙心里已經(jīng)拿了主意,然清華方面依然堅持,不斷打電話聯(lián)系他。出分后,孟祥熙就和家人開夜車去了衡水。第二天一早,同校的河北省文科狀元袁嘉瑋被清華招生老師的私家車一路送到了清華。孟祥熙調(diào)侃,&ld;小袁是直接被清華給保護起來了&rd;。
第二天一早,當?shù)厍迦A招生組老師跟著孟祥熙趕到了衡水中學。&ld;他知道我要去經(jīng)管系,所以就撥打了清華經(jīng)管系一個院長的電話,請他給我介紹了院系的實力、師資等等怎么好。聽完覺得清華也挺好,但是我已經(jīng)心有所屬,所以就只是聽一聽。&rd;
孟祥熙覺得北大思想自多元的氛圍與自己的風格更接近,而對清華的印象是,&ld;跟衡中這塊兒比較像,強調(diào)集體榮譽感,嚴格而有紀律性。&rd;面對清華的緊盯,孟祥熙表示解的同時也感受到雖然清北兩校在招生上存在競爭,但在其他方面還是合作與尊重,&ld;不會刻意貶低對方&rd;。
黑龍江文科狀元曲鐵男也遇到了清華招生組的游說。因為一心想學哲學,曲鐵男早早就瞄準了北大。高二他參加的是北大哲學夏令營的聽課和討論。其中,李猛老師講笛卡爾的一課讓他聽得津津有味。
高考后,清華方面開車接去北京的提議被曲鐵男婉拒了。&ld;不過他們挺執(zhí)著的,希望我能了解一下清華的哲學系。提出了兩個辦法,一是想領我到學校轉(zhuǎn)一轉(zhuǎn),我拒絕了之后,又想請一個教授到我們這來聊一聊。&rd;最后曲鐵男也沒答應,&ld;沒有心動過,因為早就選好了&rd;。吸引曲鐵男的是北大的歷史,&ld;它在中國近現(xiàn)代很多大事里都起了很大作用。另外,北大的擔當,所謂的社會責任感和想主義的精神氣質(zhì)也更讓我向往。&rd;
除此之外,狀元們擇校的原因各有側重。今年文科狀元小雨(化名)的選擇更多涵蓋了情感因素。高考之前,在學校的北大宣講會上,小雨結識了一位北大的女老師,因為投緣,兩人在日后的交流中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ld;她把我當成她的孩子,我把她當成媽媽。&rd;小雨的媽媽不在身邊,從小父親一手帶大。她說,自己和這位北大老師之間更多的是感情上的聯(lián)系,而非招生。
高考之后,清華招生組也給小雨打過電話,介紹了學校和一些專業(yè)的詳情,約她見面聊天,想聽聽她的想法,面談之后,她還是選擇就讀北京大學元培實驗班。除了對北大的了解更多之外,她也表示,這段緣分是最后擇校的一大原因。
安徽省科狀元孫勇看中的是清華的工科實力,他也很鐘意清華歷史悠遠的校園和&ld;行勝于言&rd;的校訓,&ld;做的永遠要比說的多,當時我一聽就很喜歡&rd;。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ld;搶高分生源說明高校缺乏專業(yè)立場,簡單地相信分數(shù)高就是好學生。&rd;學生和高校之間應是相互選擇。學生選擇高校的前提是該校能為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機會和相應的教育。
但儲朝暉也承認,現(xiàn)有以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的依據(jù)的招生體制仍是普遍現(xiàn)象,除非從根本改變這種評價體系,不然,高校缺乏選擇生源的標準,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性。
北京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則認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中國現(xiàn)有的狀元文化已是強弩之末,對考試分數(shù)的迷戀和崇拜已經(jīng)非常落伍。&ld;比如美國高校的錄取標準,不要書呆子,不會要考試機器。即使?jié)M分也不見得非要錄取你。學習能力只是一個基礎的門檻,社會關懷、領導才能,是否適合學科,適應學校文化才是更需要考察的素質(zhì)。&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