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名高考狀元竟無一人報考軍事學
&bsp; 高考分數公布之后,填報志愿成了一眾考生和家長最為關心的事情。不管是高分考生還是普通考生,勢必要認真做出選擇,為今后的人生負責。日前,根據調查顯示,全國22省市的36名高考狀元竟無一人報考軍事學,不僅讓人感到一絲悲涼,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不愿報考軍事學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最近,&ld;澎湃新聞&rd;搞了一次&ld;2016高考狀元調查問卷&rd;,全國22個省(區、市)的36名文科狀元填寫了有效問卷。數據顯示,6111%的狀元傾向于報考經濟類專業(多選),3333%傾向于報考管類專業,選擇哲學的為833%,歷史學和教育學同為278%,沒有一個選擇軍事學。與軍事學同樣不受青睞的,還有農學、醫學類專業。
看到這個新聞,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悲涼。想想20多年前,軍校中是不缺狀元的,我的同班同學中就有一名江蘇省的文科狀元,還有一批省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
如今,一批綜合性軍事院校做大做強,很多領域的學術成就都在全國或區域領先,但軍校為什么卻掐不到尖子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今軍校招生的現狀。如今的軍校招生雖然招不到成績最好的狀元,但招生分數普遍較高。全軍的院校招生,分數線基本都在一類本科以上。在當前巨大的就業壓力下,軍校采取計劃性就業分配不怕沒工作,因此對眾多年輕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軍校招生錄取的比例更是多年居高不下。特別是男女生的招錄比例,一度高達幾十比一。一些綜合性軍事院校,男女生的招生比例一般都在3∶1以上,好的專業能達到7∶1。
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盡管這幾年軍校熱有所降溫,但軍校其實并不缺體優良的生源。
我們再來看一個概念上的偏差。有媒體報道這則調查時做了一個刺眼的標題,說&ld;36名狀元為何不選擇軍營&rd;。這在概念上其實是錯誤的。準確地說,是&ld;36名狀元不選擇軍事學&rd;,并非&ld;不選擇軍營&rd;。
軍事學是研究戰爭的本質和規律,并用于指導戰爭的準備與實施的綜合性科學。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不僅是軍事學,還需要大量的管學、學、工學人才,也需要部分哲學、教育學、文學、醫學人才。因此,不學軍事學,學管學等其他專業,同樣可以從軍報國,而且需求量很大。
清了這兩個問題后,我們再來正視軍校難以掐尖的現實。最近幾年,軍校的學習、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吃飯不要錢,回家發路費,但選擇報考軍校的頂級尖子生,也就是高考狀元,確實越來越少。
我們試著去分析這些高考狀元沒有選擇軍校的原因。對于學習成績優異的高考狀元來說,良禽擇木而棲。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題,經濟類專業成為首選,軍事類專業不是主流,是所當然。從人性本能來說,經濟類專業收入高,發展前景好,愿意選的人多也在情之中。
另外,軍事類專業局限性大,也制約了高端人才的選擇。軍事類專業,包括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隊指揮學、軍隊政治學、軍隊后勤和裝備學幾類二級學科。這幾個專業,與其他學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疊,研究的內容和就業的范圍都受到一定局限,加上這類學科都是采取軍校培養模式,紀律要求比較嚴格,考研、留學受限,影響了一些人的選擇。
客觀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缺少真正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高端軍事院校。著名的美國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西點軍校,在美國大學的綜合實力榜上排名第三。這幾年中國軍校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的進步不小,但還沒有哪所軍事院校,可與北大、清華比肩。所以狀元們不能被收入軍校囊中,也符合常。
36名高考狀元不選擇軍事學,來認為年輕人不支持國防和軍隊事業是以偏概全,批評狀元們不愛國、不愛軍有點上綱上線。我們希望的是,不管這些高考狀元選擇什么專業,加不加入部隊,學成之后,都能夠為國家和民族服務,為國防和軍隊效力。
愛國的方式有很多種,讓狀元們自地選擇,才會留下更多的狀元。